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元嘉二次北伐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结局如何?

元嘉二次北伐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77 更新时间:2023/12/5 6:02:45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元嘉二次北伐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结局如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刘宋经第一次北伐大败,一时无力再举,遂整顿政治、恢复国力,以图再举。宋文帝北伐之志不曾懈怠,待国力稍见恢复后,立即着手进行北伐的准备工作。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以左军将军徐琼为兖州刺史,由彭城(今江苏徐州)移镇须昌(今山东东平西南),以大将军参军申恬为冀州刺史,移镇历下(今山东济南西)次年,以武陵王、南豫州刺史刘骏为雍州刺史镇襄阳(今湖北襄樊)。接着,罢南豫州并入豫州,以南平王、南豫州刺史刘铄为豫州刺史,镇寿阳(今安徽寿县)。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三月,北魏高梁王拓跋那等人率大军攻入刘宋边境,侵扰兖、青、冀3州,并掳走百姓4000余人,牛6000佘头。宋文帝遂将北伐列入议事日程,向群臣谘询北伐之策。

御史中丞何承天上《实边论》陈述己见,他提出如果想彻底解决北魏侵扰问题,应当“大田淮、泗,内实青、徐,使民有臝储,野有积谷,然后分命方、召,总率虎旅,精卒十万,使一举荡夷,则不足稍勤王师,以劳天下”。又说:“奇兵深入,杀敌破军,苟陵患未尽,则困兽思斗,报复之役,将遂无已”。

因此,他主张宜安边固守即所谓“坚壁淸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应该说,何承天的意见,较为切合刘宋对魏战争的实况。但宋文帝志在北伐拓境,未能采纳何承天的安边之策。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宋文帝,屡上疏陈述北伐,却大为宋文帝宠信。

王玄谟字彦德,喜欢空谈兵事。他喜欢谈,宋文帝喜欢听,听得人神时还对左右说广听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御史中亟袁淑会拍马屁,便说陛下席卷赵魏之后,定要封禅泰山,臣逢千秋难得的机会,愿意写上一篇《封禅书》。文帝听了大为高兴,似乎中原已经回到了宋朝的版图。

元嘉二十五年,宋文帝以彭城地当南北要冲,以武陵王刘骏为安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彭城。次年,以竟陵王刘诞为后将军、雍州刺史,镇襄阳。因襄阳为临魏境军事重镇,朝廷“欲广其资力,乃罢江州军府,文武悉配雍州,湘州入台税租杂物,悉给襄阳”。这些措施都是为大举北伐而做的准备工作。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10万南进,刘宋陈、南顿2郡太守郑琨,汝阳、颍川2郡太守郭道隐弃城而逃。拓跋焘围攻悬瓤(今河南汝南),守将陈宪率不足千人的守军奋力抵抗。魏军围攻40余日不能破城。刘宋救兵将至,拓跋焘遂撤围北还。

北魏撤军之后,宋文帝决定立即大举北伐。

战前准备

1、东路军6万人由辅国将军、青、冀2州刺史萧斌为统帅,以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谘议参军申坦等水军1万为先锋,经淮、泗入河,进攻镐礅、滑台等地。镇军将军、徐、兖2州刺史武陵王刘骏率水陆继进,并兼统东路青、冀、徐、兖4州之军。

2、中路军以太子左卫率臧质率东宫禁兵,帅骁骑将军王方回、建武将军刘康祖、右军参军梁坦等步骑10万,直趋许昌(今河南许昌)、洛阳。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率所部后继配合。

3、西路军以雍州剌史随王刘诞为统帅,率所部进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直向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梁、南秦、北秦三州刺史刘秀之统率所部袭扰汧(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陇(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一带,威胁长安。

此外,宋文帝又特派太尉、江夏王刘义恭进驻彭城,统一调度诸军。

刘宋朝廷为补充兵力的不足,从尚书左仆射何尚之议,大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民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凡所发民丁,“缘江五郡集广陵,缘淮三郡集盱眙”。又募天下弓弩手,若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募者,加以厚赏。宋廷为了筹足军资,下令扬、南徐、兖、江4州富民家资满50万,僧尼满20万者,“并四分换一,过此率计,事息即还”。

从刘宋政权在战争开始时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看出刘宋不仅在谋略上没有经过仔细的筹划,而且北伐的兵力和财力的准备,也是很不充分的。

标签: 南北朝元嘉之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悬瓠之战是怎么样的?详解悬瓠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悬瓠之战,南北朝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历史上的悬瓠之战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可以以少胜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元嘉年间,北魏和刘宋政权长期征战。北魏主拓跋焘雄心勃勃,宋文帝刘义隆比起他的前任刘义符来,也颇有起色,南北争夺十分厉害。元嘉27年(公元450年),拓跋焘亲自率领十

  • 寿春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诸葛诞做了哪些准备?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寿春之战,司马昭

    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与将近二十万人的诸葛诞军、东吴军进行了一次功臣作战,史称“寿春之战”,以魏军获胜告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经过初期吴纲到了吴国,掌管孙吴朝政的权臣孙綝大喜,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领兵三

  • 寿春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如何评价此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寿春之战,司马昭

    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与将近二十万人的诸葛诞军、东吴军进行了一次功臣作战,史称“寿春之战”,以魏军获胜告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结果二月二十日,魏军攻克寿春城。诸葛诞情急窘迫,单枪匹马率领麾下突击小城想要闯出城,司马胡奋

  • 历史上岳飞第三次北伐是输是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宋朝

    历史上岳飞第三次北伐是输是赢?结果是赢的,这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争过程岳家军北上反击岳飞出师之前,部将们就已多次抵挡住金、齐军的进攻:在虢州,统制官寇成两次击退上千骑兵的进攻;十一月十日,王贵以少击众,在离唐州何家寨

  • 岳飞第二次北伐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宋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岳飞第二次北伐的故事。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张浚改变部署和王彦“

  • 东晋与前赵之间的荥阳之战是怎么回事?李矩是如何取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荥阳之战,东晋

    荥阳之战是东晋和前赵的作战。此战,李矩在众寡悬殊态势下,因机制变,诈降示弱,麻痹汉军,继而出其不意,夜间突袭,获全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主刘聪在攻克长安、灭亡西晋后,为肃清晋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于麟嘉二年二月,命堂弟刘畅率步骑3万进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驻在韩

  • 浚义之战是如何爆发的?祖逖与石勒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浚义之战,东晋

    319年(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晋奋威将军祖逖领兵进攻投降汉大司马石勒的蓬陂(今河南开封县南)坞堡主陈川及后赵将领石虎所率援军在浚仪(今河南开封)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浚义之战。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背景石勒建基于襄国(今河北邢台),活动于黄河流域,因

  • 淝水之战的爆发,对东晋产生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在淝水爆发了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史称淝水之战。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

  • 有哪些与淝水之战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在淝水爆发了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史称淝水之战。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

  • 刘裕是如何灭亡南燕的?为推进北方地区的统一做出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灭亡南燕的战争,史称刘裕灭南燕之战。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战,刘裕善于料敌,利用燕军恃强弃险的失误,乘机攻击,以车制骑,在广固内城攻坚战中,又采取久围待其疲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