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 决定三百年满清的大战

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 决定三百年满清的大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33 更新时间:2023/12/9 19:09:46

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明朝末年,祖居辽东的女真部族在其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步走向统一,实力逐渐强大,然而,明朝政府欺凌女真,反对女真各部的统一,要维持女真“各自雄长,不相归一”的分裂局面。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军征明。攻下明抚顺、东州、马根单等地,明朝损兵折将,丧师失地。

东北前线战败,北京朝野震惊。明廷决定调兵四方,大举征剿。由辽东经略杨镐统领各路人马,议定兵分四路,于四月二十一日正式发动进攻(实为二十五日)。西路出抚顺,直扑赫图阿拉,是全军主力,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宣、原总兵赵梦麟为副,官兵二万余名;南路出清河城,从鸦鹘关出击,担任助攻任务,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兵二万余;北路出开原、铁岭,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开原总兵马林为主将,官兵二万余,叶赫兵二千随征;东路出宽甸,从东面进攻,辽阳总兵刘綎为主将,兵一万余,朝鲜都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千余从征。四路兵共十万余人。杨镐坐镇沈阳,居中调度,督促诸将进兵。明军此次征剿,既要将努尔哈赤家族斩尽杀绝,又要消灭整个建州(实即满族),这就是明延之用兵目的。

双方总体力量对比,明军兵力上占优,明军十万,且枪炮众多,利于远攻。而八旗兵近六万,多使用弓矢刀剑,适合近战。但明军政事腐败,连带军政废弛,军队缺乏训练,八旗兵却是身经百战,军纪严明,熟悉辽东地形;在指挥上,明军的总统帅杨镐是文官,缺乏带兵经验,没有军事常识,虽然手下每一路的将领不乏经验丰富的军官,但是总体调度存在问题。而八旗统帅努尔哈赤身经百战,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军事家。面对敌情,后金将领认真分析形势,积极应对,精心部署,沉着应战。努尔哈赤果断决定:“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主攻明军西路。

明军西路主帅杜松,出身于将门之家,“勇健绝伦”,屡建军功,但秉性清高,性急“尚气”,刚愎自用,图功心切。三月初一,杜松率西路军突出冒进,黄昏进抵浑河,冒寒涉渡。半数部众渡河后,遭到后金军伏兵袭击,杜松匆忙分兵为二,留一部分火器辎重在萨尔浒山扎营,自率一部进攻后金新筑的界藩城(位今抚顺与新宾交界之铁背山)。此时,后金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率八旗军进至界藩城下,针对杜松部署,议定分兵两路,各为四旗入阵。努尔哈赤亲至,改变平分兵力的部署,命两旗兵援界藩城;自率六旗主力急趋萨尔浒山,猛攻杜松后方辎重,歼其大部;随即回师驰援界藩城,八旗兵分从山上和山下合击杜松,大破其众,又追击20余里至勺琴山,搜剿残余。杜松、王宣、赵梦麟等战死。至此,明军西路覆没。

杜松战败之际,明军北路正行近于赫图阿拉。军情紧急,努尔哈赤立即率八旗兵北上迎敌。闻西路败讯,马林匆忙扎营于尚间崖(距萨尔浒山约三十里),并飞骑向沈阳报讯,请示进止。不料金兵突然杀到,女真铁骑如狂飙骤雨,势不可当,经过短兵相接的肉搏战,连破明军三座大营,马林急收残卒逃走。叶赫兵见势,不战自退。北路明军又全部潰散。

击败西路、北路来敌之后,努尔哈赤返回赫图阿拉。当时东路的总兵刘綎(明朝骁将,曾打过缅甸、倭寇,更率兵援助朝鲜对抗日本入侵,大小数百战,威震海内)且不知萨尔浒之败,努尔哈赤使明朝降卒持杜松令箭,假报杜松已得胜深入,刘綎遂直进赫图阿拉,走到阿布达里岗,遭到后金兵夹击,刘綎战死于阵中,全军覆没。明军南路因奉经略杨镐回师之檄,仓皇撤退。

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败北,四位总兵战死,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余名。闻名于世的萨尔浒之战,以明军惨败而结束。

萨尔浒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集兵破敌的著名战例,并成为明金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后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此后不到两年就占领了辽阳和沈阳,吞并了辽河以东的广大地区,从而奠定了大清朝三百年的基业。

标签: 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

更多文章

  • 八王之乱为何爆发?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八王之乱,晋代

    八王之乱为何爆发?八王之乱的“八王”,指的是西晋皇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人,他们先后掌握或觊觎国家大权,又先后被杀或死于非命,并最终酿成了西晋王朝的灭亡,中国也由此进入长达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时期。而导致这

  • 陈桥兵变 一场改变国家民族性格的军事政变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桥兵变,赵匡胤,宋代

    改变民族性格的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旧历正月初一,农历的新年使得后周宫廷中处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小皇帝和大臣们准备欢度这一个传统佳节的到来。然而,就在这时镇(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县)两州的边关来报,说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后周的两位宰相范质和王溥闻听后慌了手脚,急忙命当时的

  • 西汉骑兵的起源和作用:一场惨败引发的军事变革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骑兵,作用,起源

    西汉骑兵起源和作用:骑兵,是古代最重要的兵种之一。这一点不但马克思恩格斯都做过专门论述,并且也为古代世界的战争所证明。中国最早的建制骑兵,出现于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汉初时骑兵崭露头角,但其第一个全面兴盛的时代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在汉匈之间长期激烈的战争中,汉朝正是凭借着空前强大的骑兵部队,扭转了一直以来

  • 秦朝短命原因:导致秦帝国灭亡的最大祸首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帝国突然灭亡,有两个最为重大的原因:其一,是突发政变所导致的中央政权突然变形;其二,是战国传统所形成的巨大社会惯性,导致整个社会迅速地全面动荡。公元前207年秦亡。秦帝国的骤然灭亡,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大的黑洞。秦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变法图强之志大规模重建华夏文明;使当时的中国,一举整合了春秋战

  •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何要供奉元世祖忽必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

    朱元璋为何要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这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矛盾的由来,他在1368年推翻元朝,以后提及“胡元制主”的时候,深带着汉人民族主义的情绪,可是却又将元世祖忽必烈的牌位,供奉在列代帝王庙内,与汉唐宋创业之主并列,一同祭祀。帝制结束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太

  • 揭秘:辛亥第一功臣沦为叛徒 打响第一枪属偶然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辛亥革命,第一功臣,叛徒

    谁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清廷的忠实爪牙、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举枪一射,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吊诡的是,这位在推翻清廷的历史关键时刻立下重大功劳的程正瀛,后来竟沦为了可耻的革命叛徒。程正瀛,字定国,湖

  • 揭秘:二战时苏军运用孙子兵法 虚实之道战胜德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二战,苏军,孙子兵法,德军

    二战苏军的孙子兵法:二战中,苏军将《孙子兵法》列为军事学术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卫国战争中得到应用。以第聂伯河会战为例,苏军虚实结合、避实就虚、隐蔽行军,以假乱真,把孙子的虚实之道演绎的炉火纯青。此次战役,以苏军发动进攻开始,目的是解放左岸乌克兰、顿巴斯、基辅,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夺取登陆场,夺取第

  • 美军飞行员轰炸东京后迫降中国:杜立特轰炸东京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美日,日军

    东京上空的30秒轰炸,造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段传奇故事。在纪念杜立特轰炸东京70周年之际,美国杜立特轰炸者协会邀请当年浙江籍救援者的家属、分别来自江山和绍兴的廖明发、贺绍英等参加纪念活动,共同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传奇经历。在美国华盛顿波托马克河边的阿灵顿国家公墓,詹姆斯·杜立特的墓前摆满鲜花和卡片。每

  • 文件翻译错误或让日本挨了美国两颗原子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原子弹,广岛,美国,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给予日本投降和结束战争的某些承诺。7月27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内阁有主战和主降两派,会议没有结论。由于苏联没有签署《波茨坦公告》,日本要求苏联斡旋,想与盟军进行和谈。之后,日方便等待苏联的答复

  • 揭秘库尔斯克会战:世界战争史上最大坦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库尔斯克会战,战争史,坦克战

    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从战役规模而言,这场战役是以前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和阿登反击战共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