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库尔斯克会战:世界战争史上最大坦克战

揭秘库尔斯克会战:世界战争史上最大坦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35 更新时间:2024/1/18 14:16:51

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从战役规模而言,这场战役是以前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登反击战共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1943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3月2日,苏联西南方面军遭到重创。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崩溃,苏联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第21和第64集团军都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形成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1943年7月,德军和苏军完成了战略集结,200万大军对垒,一场血腥厮杀一触即发。也就在这时,苏军从战俘口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先下手为强。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令向德军阵地实施炮火准备,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来开序幕。苏军的进攻出乎德军意料,面对形势突变,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大量步兵紧随其后。120架德军轰炸机也对苏军阵地展开疯狂轰炸。

面对德军3个师的猛烈进攻,瓦图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于7月6日的反攻,将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在6日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把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的电话,要求不惜一切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的突破。

7日的战斗中,德军未能突破苏军防线。8日,德军继续猛攻,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该请求很快被批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才能到达。

在制空权的争夺上,通过7日和8日的空战,苏联空军逐渐扭转劣势,夺取制空权只是时间问题。9日是库尔斯克会战的关键一天。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都被击退,却使德军无法全力攻击主要目标。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

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比较顺利,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12日晨,苏德双方几乎同时发动进攻。由于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具有射程优势,苏军的T-34坦克不得不开足马力冲向“虎式”坦克,希望发挥出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在冲锋的过程中,苏军坦克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双方坦克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辆地被摧毁,但在被毁的坦克旁,双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击,甚至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战场上尸横遍野。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以相对较小的损失,摧毁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却没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而随后赶到的苏军援兵使苏军的防线变得更加坚固。17日至18日,德国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逐渐撤出战场。德国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

历时50天的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于1943年8月23日以苏军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18万人,损失坦克约9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军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

虽然苏军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量更是超过德军四倍,但却让苏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在盟国的强大军事工业生产能力的帮助下,苏军遭受的惨重损失很快得到补充,而德军遭受的损失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斯大林在评价这场会战时说:“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苏军:蓄势已久的苏军投入了大批的预备队,使得库尔斯克一带的苏军累计兵力多达264万人、火炮52500门、坦克8200辆,飞机也多达6950架。

德军:聚集在库尔斯克的德军总兵力为90万人,另外还有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更多文章

  • 欧洲最后投降的德军:被忘在孤岛依然坚守岗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投降,德军,欧洲

    欧洲最后投降的德军:在苏军和盟军从东西两线摧枯拉朽般的夹击之下,法西斯德国被迫于1945年5月8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也标志着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远离柏林2000英里外的北极地带的一个第三帝国前哨,还留有11名被遗忘的纳粹士兵。他们靠吃罐头食品为生,顽强而愚忠地坚守

  • 盘点:决定历史的走向的三国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战役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这些决定历史走向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

  • 揭秘: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五大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刘邦,鸿门宴

    中国人请客吃饭有时当不得真,历史上的鸿门宴就是这样的饭局,吃饭的想杀死被吃的,可见吃饭有风险,入座需谨慎。不过鸿门宴上项羽并没有杀掉刘邦,多少叫人有些匪夷所思。当时项羽虎视眈眈,陈兵霸上,几欲置刘邦于死地。不过刘邦很有办法,结果逃脱掉了。且看故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

  • 睢阳之战的历史背景:安禄山叛军被阻睢阳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睢阳之战,背景

    睢阳之战的背景: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守睢阳作》金庸小说中写大侠郭靖苦守襄阳,以一城之地力抗强虏多年,读者无不为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气概所折服。然而,此为小说家言。在真

  • 吴蜀唇齿之盟的双赢:解析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密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之战,刘备,孙权

    导读:赤壁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刘备与孙权双方的通力合作。十月,曹操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诸葛亮见曹操东下,乃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刘备也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而后察觉到孙权既不愿受制于

  • 解读淝水之战:被人们误读了千年的一场经典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淝水之战,误读,战争

    淝水之战解读: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坚,就只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张与胆怯了。其实正如人的复杂内心,战场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实景象,也并不就是漫画中定格的画面,总是一副表情、一个动作。也就是说,传奇和真实总是有

  • 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哪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更大?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影响

    淝水之战与赤壁之战影响对比:赤壁之战爆发于东汉末年的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正处于雄心壮志的顶点。曹操进而亲率大军80万(当时号称“80万”,但据周瑜和诸葛亮分析,实际上应不到80万),挥师南下,要统一全中国。但无奈功亏一篑,在赤壁大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退回北方。淝水之战则爆

  • 露梁海战简介:为朝鲜半岛带来了200年和平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露梁海战,露梁海战简介,朝鲜半岛

    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是一场于1598年12月16日在朝鲜东南外海露梁海域展开的海战。此次海战中国明朝和朝鲜王朝的联军给与一部日军歼灭性的打击,对战后朝鲜半岛200年的和平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598年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

  • 露梁海战的背景:丰臣秀吉南洋扩张军事侵略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露梁海战,露梁海战背景,丰臣秀吉

    露梁海战背景:明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向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

  • 吴起变法的背景:楚国当朝大臣位高权重功高震主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变法,背景,春秋战国

    吴起变法的背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