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睢阳之战的历史背景:安禄山叛军被阻睢阳

睢阳之战的历史背景:安禄山叛军被阻睢阳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89 更新时间:2023/12/23 2:38:27

睢阳之战的背景: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守睢阳作》

金庸小说中写大侠郭靖苦守襄阳,以一城之地力抗强虏多年,读者无不为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气概所折服。然而,此为小说家言。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个英雄,以残兵病卒,独抗数十倍于已的悍敌,直至几乎全部战死。他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张巡。在安史之乱中,张巡尽忠报国、义薄云天,堪称千古忠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里曾写道:“为张睢阳齿”,指的正是张巡咬碎牙齿,力拒叛贼的烈烈英风。

提起张巡,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名武将,其实他是进士出身。他是开元末年中的进士,当时是第三名。天宝年间,张巡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因不肯阿附杨国忠等权贵,虽然他政绩卓著,却并未升迁,在清河任职期满后,被调到真源(今河南鹿邑),还是当一个小县令。张巡为官清正,虽为小小县令,也尽自己所能,秉公执法,除暴安良。当时有个叫华南金的土豪,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张巡一上任就拿了他,依律杀之。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安史之乱发生后,因贼势浩大,有不少唐朝官吏纷纷降贼。而张巡却在形势非常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以数千兵卒力敌叛贼令狐潮的数万大军。张巡昼夜苦战,大小战斗共四百多次,杀敌上万人,给令狐潮的贼军以沉重打击。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为了夺得江南富庶之地,派贼将尹子奇率同罗、突厥、奚等蛮族精锐之兵,共十几万人,气势汹汹地杀来。张巡迫于形势,只好退至睢阳,与那里的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共守睢阳这个军事要地。

唐朝时的睢阳城,即现在的河南商丘。河南、江苏交界处的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楚汉鏖兵,就是在这一带决胜负。直到现代,我军与老蒋的淮海大战,也是发生在此处附近。淮海大战,蒋军一败,南京总统府很快就插上了红旗。说来此处正是江南门户,此地一失,江南半壁,终究难保。张巡和尹子奇当然都知道此地的战略地位,尹子奇的十几万猛悍贼兵拼命攻打睢阳城,太守许远虽是奸臣许敬宗的曾孙,然而他却不同于乃祖,十分忠义。他自认为军事能力不如张巡,毅然将兵权让给了张巡。张巡之为人,高风亮节,赤诚待人,故而很多人对他都心服口服。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如果不是张巡有极高的威信,睢阳城中绝不会有那么强的凝聚力。那样艰苦的环境,放在别的城中,早有人开城投降了。张巡不同意?也会有叛兵捆了他去献功。正是因为张巡的个人魅力,才使得一大批人才聚集在他身边。像大将南霁云,本来是尚衡手下部将,但他见了张巡后,说什么也要投靠在张巡手下。他原来的“老板”用金银财宝厚禄挽留,南霁云坚决谢绝。南霁云神勇善射,贼兵只要敢近他百步之内,无不应弦而倒。

贼军头目尹子奇,十分狡猾,一直藏在众多贼兵中间。神箭手南霁云想一箭结果这个贼头,但却不知道谁是这厮。于是,张巡想出一个计策,这次贼兵又来攻城时,他让弓箭手射出草棍做成的箭。有贼兵中“箭”后,以为城内箭已经射完了,就乐呵呵地拿了这支“箭”向贼头尹子奇汇报,大将南霁云早已看见,弓开如满月,射去似流星,一箭射中此贼左眼,贼兵因此暂时退去。

可惜此贼并未被射死,只是变成了独眼龙而已。贼兵弄来了新式武器--钩车、木马等攻城工具想破城,但却被张巡用火攻法将敌人的攻城车统统烧毁。张巡巧计百出,贼军损兵折将,气为之沮。最后,贼人无奈,仗着人多,层层围困,意图困死睢阳城中的将士。张巡正是在这种非常危急的情况中写下这首诗的。

标签: 睢阳之战背景

更多文章

  • 吴蜀唇齿之盟的双赢:解析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密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之战,刘备,孙权

    导读:赤壁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刘备与孙权双方的通力合作。十月,曹操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诸葛亮见曹操东下,乃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刘备也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而后察觉到孙权既不愿受制于

  • 解读淝水之战:被人们误读了千年的一场经典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淝水之战,误读,战争

    淝水之战解读: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坚,就只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张与胆怯了。其实正如人的复杂内心,战场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实景象,也并不就是漫画中定格的画面,总是一副表情、一个动作。也就是说,传奇和真实总是有

  • 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哪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更大?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影响

    淝水之战与赤壁之战影响对比:赤壁之战爆发于东汉末年的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正处于雄心壮志的顶点。曹操进而亲率大军80万(当时号称“80万”,但据周瑜和诸葛亮分析,实际上应不到80万),挥师南下,要统一全中国。但无奈功亏一篑,在赤壁大战中,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退回北方。淝水之战则爆

  • 露梁海战简介:为朝鲜半岛带来了200年和平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露梁海战,露梁海战简介,朝鲜半岛

    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是一场于1598年12月16日在朝鲜东南外海露梁海域展开的海战。此次海战中国明朝和朝鲜王朝的联军给与一部日军歼灭性的打击,对战后朝鲜半岛200年的和平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598年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

  • 露梁海战的背景:丰臣秀吉南洋扩张军事侵略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露梁海战,露梁海战背景,丰臣秀吉

    露梁海战背景:明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向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

  • 吴起变法的背景:楚国当朝大臣位高权重功高震主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变法,背景,春秋战国

    吴起变法的背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

  • 吴起变法的内容:从根本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变法,内容,春秋战国

    吴起变法的内容: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总结这一历史现象,一方面要弄清变法产生的背景,即楚国国情之所然,另一方面又要弄清既是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一、均爵平禄。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

  • 揭秘甲午海战:慈禧是甲午海战失利的替罪羊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翁同龢,康有为

    将北洋海军的停止购舰和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等工程联系起来,据说最早滥觞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我们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上述说法确切的话,那么,断然不能排除梁启超等人是在故意夸大事实,欲借此将慈禧彻底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报当年菜市口杀害六君子的旧仇。所以,严格说来,

  • 中国武功到底能不能打?戚继光战场无视武林高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戚继光

    倭寇是个人武艺大大高于中国士兵的武士,但“戚家军”却在多年的抗倭战争中,几乎战无不胜,甚至还创造了歼倭上千名、“戚家军”无一伤亡的战例。本文摘自:《时代周报》第115期,作者:乐陶,原题为:《“武侠文艺大国”的实战水平如何?》中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有人类文明就有狩猎、战争、搏击、表演,这些都与武术有

  • 揭秘:鸦片战争为何爆发?战前林则徐撒谎致道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鸦片战争,林则徐,道光皇帝

    导读: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它靠着一层又一层谎言的支撑,度过了悠久而漫长的岁月。然而到了1840年,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真正摧毁这个帝国的,或许不是英国人的洋枪洋炮,而是我们自己的谎言!说起鸦片战争,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呈现出一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