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吴起变法的内容:从根本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吴起变法的内容:从根本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3/12/21 10:42:49

吴起变法的内容: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总结这一历史现象,一方面要弄清变法产生的背景,即楚国国情之所然,另一方面又要弄清既是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

一、均爵平禄。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吴起认为楚国积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对上威逼君主,对下欺凌百姓,导致国贫兵弱。吴起实行"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的政策,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吴起还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把旧贵族及所属迁到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这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同时也对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能之士,为了整治官场腐败,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义不顾毁誉“。同时裁汰”无能“,”无用”之官,节约经费“抚养战斗之士”。

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

六、加强军事力量。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

标签: 吴起变法内容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揭秘甲午海战:慈禧是甲午海战失利的替罪羊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翁同龢,康有为

    将北洋海军的停止购舰和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等工程联系起来,据说最早滥觞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我们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上述说法确切的话,那么,断然不能排除梁启超等人是在故意夸大事实,欲借此将慈禧彻底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报当年菜市口杀害六君子的旧仇。所以,严格说来,

  • 中国武功到底能不能打?戚继光战场无视武林高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戚继光

    倭寇是个人武艺大大高于中国士兵的武士,但“戚家军”却在多年的抗倭战争中,几乎战无不胜,甚至还创造了歼倭上千名、“戚家军”无一伤亡的战例。本文摘自:《时代周报》第115期,作者:乐陶,原题为:《“武侠文艺大国”的实战水平如何?》中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有人类文明就有狩猎、战争、搏击、表演,这些都与武术有

  • 揭秘:鸦片战争为何爆发?战前林则徐撒谎致道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鸦片战争,林则徐,道光皇帝

    导读: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谎言史。它靠着一层又一层谎言的支撑,度过了悠久而漫长的岁月。然而到了1840年,这个古老的帝国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真正摧毁这个帝国的,或许不是英国人的洋枪洋炮,而是我们自己的谎言!说起鸦片战争,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呈现出一位民

  • 联合国军将军们的震撼语录:除了投降我别无选择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抗美援朝,上甘岭,高地战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元帅: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沃克曾报告,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联合国军”第二任总司令马修·邦克·李奇微将军: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

  • 白马山的战役神话:看韩国人如何意淫这一场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马山,抗美援朝,韩军

    白马山是位于朝鲜境内铁原西北大约10多公里处的一座西北东南向长约3公里的山脉,最高峰394.8米 。在图片上可以看到它非常像一匹卧马静静地伏在平原上。当时的铁原是美军重要的兵站基地,越过此山铁原无险可守,汉城也会非常危险,据称:在白马山上架几门普通的大炮就能将炮弹打到汉城。所以在朝鲜战争时期,由于此

  • 吴三桂不是忠心于清朝吗 吴三桂为什么还要起兵造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吴三桂

    对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奠基者,康熙皇帝在清朝的地位很高,被后人们尊为“圣祖”,在他一生之中有创造出彪炳史册的功业,其中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就是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等等,其中的“平定

  • 赵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翼,清朝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

  • 新开岭战役:蒋军“千里驹”师被四纵全歼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杜聿明,25师,胡奇才

    1946年秋,东北大地在经过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硝烟再起。这年10月,时任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精心策划了一个“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妄图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我南满主力,待解除后顾之忧后,再倾力北上,以求一战而定东北天下。10月19日,杜聿明一下子集中了52军、新6军和71军第9师、新

  • 110岁抗战老兵的抗日回忆:打鬼子不后悔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九一八,老兵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九一八”事变后弃商从军,到见证日本受降,七十余载过去,如今已110岁高龄的董济民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仍因身为“抗战老兵”深感自豪。12月4日,老人寿辰前夕,“互助抗战老兵论坛”与“京津冀老兵关怀计划”为这位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抗战老兵颁发荣誉证书与纪念奖章。记者跟随志愿者前

  • 战争让欧洲无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性恐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争,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6月,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审的一宗诽谤诉讼案,带出一则匪夷所思的谣传:性饥渴的英国妇女被战争夺走了男性伙伴转而成了同性恋。这一事件的焦点集中在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中。尽管该剧1896年在法国首次上演,随后又被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改编成歌剧,但在英国却为戏剧检查官所禁,理由是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