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刘邦项羽对峙时,为何韩信手握大军却选择观望呢?

刘邦项羽对峙时,为何韩信手握大军却选择观望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4/1/25 23:01:11

楚汉对峙时本来是旗鼓相当的,为何项羽一退立刻就兵败如山倒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秦末时楚汉相争,最后双方在广武对峙,虽然汉王这边的军事潜力远胜于楚,但是楚王项羽善战楚军勇悍也胜于汉军,所以正面对峙双方谁都无法取胜,精疲力尽之下两边订了合约中分天下各自撤兵。奇怪的是为什么之前好好地平衡态势,项羽一撤兵,刘邦乘势追击,然后本来一直观望的韩信彭越等人就出兵夹击,然后战无不胜的霸王就突然完蛋了呢。史书上解释说这两人出兵是因为张良劝着刘邦给他们封地的原因,其实这理由其实是很牵强的。地盘要靠实力拿,让别人封是不可能的,干掉了你地就都是我的,这才是那个乱世时枭雄人杰的真实想法。

我的看法,项羽败就败在这个撤上。古代打仗,由于通讯跟不上,大军行动可以想象是非常麻烦的。一旦中途出现变故(比如多股敌军突然从位置方向冲过来掩杀),立时会造成巨大的混乱。所以秦灭楚时,王翦六十万大军和项燕十万兵马对峙三年(这个有说项燕军是四十万,六十万的,无法考证不论),就是不发起总攻。没有战机没有把握时,王翦就是这么有耐心,一直等到项燕迫于楚王廷种种朝局上的问题不得不后撤时,王翦立刻出动追击,一下子项燕就兵败如山倒了。

那么这两个场景是不是很相像(淞沪抗战后期国军撤退,最后变成大崩溃其实也一样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就是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大军在运动中又没有依托,军队在撤退中又是一种失败的情绪,一旦敌军冲杀过来,你无法迅速的传达命令让部队转为防御,也没有相应的防御阵地,所以极容易造成溃散然后被敌掩杀。这个状态就是在现代战争中都同样存在,我们常听说的,诱使敌军脱离阵地在运动中歼灭之,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大军对峙,撤退是极为复杂的事,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的。那么我们就要好好看看这个造成项羽撤退的原因了,关于项羽和汉王订约平分天下的事,史书上是说,汉王当时是真心的,只是张良、陈平突然建议追击使他改变了主意而已。我认为这一开始就是个阴谋,只是中国的史书历来讲究个为尊者讳,所以失信这样的事就推脱给两个谋臣而已。是肯定是这两人献的计,但肯定是在之前而不是在之后,根据这两人的智谋来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在之后。

史书必须要这样来看才能看到真实。古代通讯不畅,楚汉订约,真实状况要是可以刻意隐瞒的话,韩信、彭越之流是绝对无法得知的。但是楚军后撤,他们的斥候却可以第一时间上报,这种巨大的战机他们当然可以看出。所以,刘邦可以传讯给他们说楚军已经无法坚持被迫后撤,让他们立刻出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命令这两人和其他各大小军阀出兵,当然会引发这些狼扑上来吃肉的欲望。

至于说给这两人封多少土地,这个就要点像骗小孩一样的说法了。干掉了你,土地都是我的,用得着你来封吗。之前刘邦封了那么多还不是说变就变。都说韩信没有背叛汉王,但是楚汉对峙,他就是不出兵观望,这就是事实上的中立了嘛?所以项羽派人劝他中立就是多此一举。

我们看,项羽一撤,败象即露,他既露出了军事上的破绽,也说明他在战略上已经难于继续支撑下去了。虽然他之后又小胜了汉军一把,但他已经失去坚固的壁垒营寨。韩信立刻抓住战机,三十万大军一下子占了楚都彭城和苏北、皖北、豫东的广大地区。可以说,楚汉对峙多年,现在要收成果时,韩信的部队一下子捞了大半。这个状态和蒋、阎、冯中原大战,阎、冯败象一露时,张学良宣布支持蒋阵营出兵背击二人,一下子把华北大块地盘都收到东北军手里去了,这是一个道理。

所以韩信绝对不是个单纯只知道讲情义的政治白痴。所谓解衣衣之。故不忍背之,那也是在大家面前做个样子而已。

变中有变的是,史记上记载,汉王在项羽垓下兵败过后,不可思议的突然袭取韩信的兵马,这个才是他可以把韩信改封在楚地的原因。韩信的部队有三十万众,之前他被刘邦袭取了一次兵符,应该知道防备了吧,为什么这次又被刘邦得手?他就不长点教训,做点预防的吗。

史书上记载的永远是冰山一角,事实真相需要我们分析出来。大军在手你想袭取谈何容易,但是,估计刘邦早就做了布置了,灌婴曹参两人是刘邦手下除了韩信之外最能打得两个将领,之前灌婴的骑兵部队曾经正面击败项羽的主力部队,就是凭着这个能力,才让楚汉在荥阳、成皋对峙的。

这两人之后长期的放在韩信帐下干什么,当然是监视韩信,那么其余种种我们就很容易脑补了,正因为有这样高级的内应,才使刘邦能够再次顺利袭取韩信的兵符。

看情况了以上就可以真正看出,当时楚汉对峙,其实都是孤立谈的所谓汉已从很多面战略合围了楚,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韩信、彭越和其他很多诸侯其实都在观望,等着哪个败了扑上去吃肉呢。而项羽就是上了张良的当,轻信了什么合约,结果造成一撤就全局崩溃。

标签: 汉朝韩信

更多文章

  • 真实历史上的岳家军真的是战无不胜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岳飞

    人们对于岳飞和岳家军的印象与相关知识,可能大多都来自评书演义《说岳全传》及以其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小说、影视剧、游戏。在这些作品中,岳家军无一例外均被描述成南宋初年宋军中规模最大、战力最强的存在。不论多么艰巨的任务,似乎只要岳家军出马,定可一战成功。而与之相比,其余宋军各部的表现则多少有些不堪。那么,

  •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林则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转折性事件,这场战争彻底将我国从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打醒了。其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之中,英国人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但是清朝皇帝道光居然连英国具体在哪都不知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为何英国对清朝了如指掌,清朝对英国却几乎一无所

  • 野狐岭之战:大蒙古国的崛起之战,决定了蒙金交战双方政权的命运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大蒙古国,金国

    你知道蒙古帝国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蒙古帝国时期,军事实力冠绝全球,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能及,不过蒙古帝国也是从弱小时期一步步强大起来的,通常认为蒙崛起的转折点是野狐岭之战。野狐岭位于今河北张家口万全区,在北京西北方向约200公里一带,北连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在古代被称为“

  • 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熙北伐,宋朝,辽朝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熙北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儿皇帝”之称的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为了将割地夺回,便派遣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向辽国发起进攻,这次讨伐被称作“雍熙北伐”。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之旅,最终,却以北宋十万大军的覆

  • 历史上最早的细菌战是匈奴发起的吗?他们是如何做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匈奴,汉朝,细菌战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世界上第一次细菌战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汉朝与匈奴是一对欢喜冤家,干了几百年。结果,我们都知道,汉朝赶走了匈奴。很多人不知道,在拉锯战过程中,匈奴首次使用了细菌战,这也算是世界上的第一次。那么,匈奴是如何使用细菌战的呢?中原和匈奴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秦朝

  • 南北朝瓜步之战:南弱北强的格局也越来越突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瓜步之战,南北朝

    自从西晋灭亡之后,中国就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很多中原人民都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时代,也是各个国家致力于统一的时代。瓜步之战就是其中的例子,也被称为元嘉北伐。南方的刘宋取代晋朝后,北方的北魏也把握住时机崛起,南北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汉中之战,曹操为何会输给刘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中之战,曹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中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他开始退回北方。休养生息,重整兵马,以待日后决战。可见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他坚信他一定能够东山再起,也是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回到北方之后,他稳定了北方的各路兵马,将局势安定了下来

  • 宁夏之役:大明悍将李如松依靠这次战争而迅速蹿起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宁夏之役,李如松

    1592年,平静多时的明朝北部边疆,爆发了震动不小的宁夏之役。从蒙古投诚而来的大将拜,因为利益问题而选择铤而走险。明朝为了将之镇压,而几乎动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机动部队。包括后来声名远播的悍将李如松,也依靠这次战争而迅速蹿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多重矛盾作为中原与草原势

  • “却月阵”有多厉害?刘裕凭借两千步兵胜三万骑兵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朝,刘裕

    却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战法。按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还记载,刘裕用“却月阵”,以2000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其中以“却月阵”

  • 清朝是如何平定准噶尔地区的贵族分裂的?战事长达八年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康熙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清康熙年间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不断壮大,噶尔丹继承汗位后势力更是空前。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先后吞并蒙古各部,继而南下威胁清廷。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