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烽火山海关,李自成为什么在此战役中败给了吴三桂?

烽火山海关,李自成为什么在此战役中败给了吴三桂?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18 更新时间:2023/12/28 5:19:51

烽火山海关,李自成为什么在此战役中败给了吴三桂?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一片石激战后,李自成溃退北京,而吴三桂成功向多尔衮递交”投名状“。此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一路溃败,退山西、败陕西、最终亡于湖北。李自成身死国灭,天下形势骤变,原本金、大顺、大明三股大势力的角逐,最终演变成大清和南明的对决。

可以说,李自成和吴三桂在山海关爆发的战役,对其后满清入关,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那么,

这场影响中国数百年进程的战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自成和吴三桂这两大主角,在这场角逐中又都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呢?本文就这一事件稍作分析!

战前形势

1.满清

1643年(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由于新帝年幼,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多尔衮欲进军关内,争夺天下,遂起满、蒙、汉八旗兵十余万,离盛京(今沈阳),开始西征,但进展缓慢。

2.吴三桂明军

1644年,李自成骤然突入河北,逼临京师。3月14日,崇祯下令,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令率兵进京勤王。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但此时局势已经彻底崩坏。18日,崇祯吊死煤山。临终留下遗言:“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吴三桂率军5万(吴三桂关宁铁骑4万,山海关总兵高第部1万)来援,16日抵达山海关抵达,20日行至丰润,突闻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而亡,遂掉转马头,回驻山海关,再做考量。

3.大顺军

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寇京师,顺军所向披靡,京师附近各驻军纷纷投降。3月19日,京师陷落。此时大顺占据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五省,又经营宁夏、甘肃、青海、湖北、安徽、江苏一部分。拥兵百万,战将无数,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方势力。

山海关突变

吴三桂返回山海关后,李自成多次派人对其进行赏赐,让其父吴襄及其他降将写信劝降,并封其为平西侯;吴三桂决意投降李自成,遂将山海关交给李自成派来的降将唐通,自己率军进京入见李自成,书载“所部之众西行赴降”。

行至路上,吴三桂惊闻其父吴襄被拷打,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阵营的二号人物刘宗敏霸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回师袭关,再占山海关,并围攻唐通。唐通求援,李自成不以为意,并不召见刘宗敏等大将商议,仍旧只是派兵驰援而已。且大臣李岩上书:不必兴师,只需遣官招抚,封侯拜爵。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

李自成不上心,吴三桂却铁了心要反。于是吴三桂率兵相继击败来援各军,4月12日,吴三桂大发檄文,遍布京师周围,”约士民缟素复仇“。此时吴三桂已经重新拾起为崇祯报仇的大旗,誓与大顺为敌了。

到此时,李自成才感到事情的严重,但是,已经晚了。4月13日,李自成率军亲征吴三桂。至于李自成究竟率领多少军队,至今是个谜。明臣查继佐所著《罪惟录》载”兵六万“;《燕都日记》说率兵五万;《吴三桂纪略》记“发兵十万,号三十万”;《甲申传信录》载”十余万';而《明史》流贼列传“率兵二十万”;李自成所率之兵大概10多万较为妥当。《明史》称李自成为贼,想必有所夸大其兵力,而其余所记6万、7万也有可疑,根据记载吴三桂降唐通兵“约2万”。

考虑到吴三桂本部兵4万,高第兵1万,又征募数千,加上唐通部降兵,除去战损也应有6、7万左右,李自成亲自征伐,必然不会带的兵比吴三桂的少。况且,根据记载,李自成与吴三桂交战时,多次进行围攻,由此可见兵力必不会少于吴三桂,因此说李自成部6、7万不可信。

听闻李自成亲自带兵来讨,吴三桂惊惧,与当地士绅商议对策,当地士绅皆劝其死战,并主动为吴三桂招募兵卒,提供粮草钱财,犒劳将士,歃血为誓,一致决心与李自成死战。

不仅如此,士绅们还主动请求“东乞王师”“西说贼缓师”。意思就是士绅们去向东请求王师来援助(王师指清兵),而另外再派人去向西给李自成军使绊子,李自成因此事果然在路上耽误了几天,为吴三桂等来清军赢得了时间。

此时多尔衮早已听说大明京师陷落,崇祯自缢,于是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快马疾风,铁骑奔驰南下,开往边关。路上接到吴三桂来信,多尔衮更加心花怒放,让吴三桂探听山海关局势,待吴三桂书信再至,多尔衮率军连夜南下,驰援山海,据记载,“三桂催促急,清兵日夜疾驰200里。”清兵连续强行军,从4月9日出发,最终于4月21日晚抵达山海关外。

至于吴三桂是战前降清,还是在交战现场投降,至今仍不确定。史料记载,吴三桂求助时称:满汉合兵以抵都门,再灭流寇于宫廷。(可见吴三桂此时并未提出降清),此时多尔衮知道吴三桂情急,想要招降,无意合兵。另有记载称,交战时,吴三桂独木难支,遂亲自向多尔衮求助,多尔衮令吴三桂当场剃发,吴三桂至此才正式降清。

交兵

而李自成军在21日就已经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交战,石河之战爆发,战况十分激烈,吴三桂一部被迫投降,余下各军也伤亡极大。探知大顺军战斗力强悍,不易对付后,多尔衮决定慎重出兵。

22日,吴三桂军与李自成军再次交战,多尔衮按兵不动,率清军在远方欢喜岭观战。史书记载:

(一)贼知边兵劲,成败待此一决,驱其众死斗。三桂悉锐而出,无不以一当十,杀伤过半……三面受敌,我兵东西驰突,贼众亦左萦而右拂之,阵数十交,围开复合,自成按辔冈上,见有骑兵出三桂旁突阵而入者,自成麾后军益进。骑兵锐甚,所至莫当。自成策马走,诸贼畏令严,未敢退。忽尘开,见辫而甲者,咸惊呼曰:满兵来矣。拉然崩溃。

(二)是日,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昧,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大克捷,阵斩贼大帅十五人,杀贼兵数万,夺军资无算。自成溃败,奔至永平,使降臣张若麟诣三桂军议和。

可见,在与李自成的交战中,吴三桂军面临着被击败的危险,已经再难支持。多尔衮见两军疲惫,这才指挥满清兵突入阵中,此时大顺军尚可一战,直到看见突来骑兵为剃发留辫的清兵,才知道是援军,肝胆俱裂,因此溃败。

大顺军被击败,损失惨重,尤其精锐,更是损失殆尽。惨到“自成回京,面蓬目垢,从骑七千,步兵殆尽”“部卒且尽,伤骑兵过半,所选骁锋战将莫不尽伤”,可见,此战李自成元气大伤。从此后,在面对吴三桂和满清兵时多是一触即溃,纵使李自成多次不甘于失败的耻辱,集结兵力反攻,却毫无成效。

吴三桂和满清合兵后,兵势甚锐,谈迁国榷中称:“三桂精骑兵五千俱敢战,为建州(指代清兵)所畏,至是合,势益张:。可见,吴三桂在投靠清朝后,俨然已经成为满清进攻华夏大地的最强悍的一支军队。

李自成大顺军在甲申关门之变中,不仅对吴三桂不够重视,导致吴三桂投降清朝,甚至丝毫未意识到已经南下山海关的清兵来临,因而未做任何防备。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李自成军队等大顺军高层,在占领北京后,认为天下已得,江南可传檄而定,并且忽略了此时已经占据整个辽东地区,且战斗力强悍的满清政权就在眼前的现实。

在大顺军的意识中,认为大顺的敌人是明王朝,而当明朝覆灭后,就认为自己与满清无冤无仇,自然不会是敌人,因而,大顺军在北部的防御差了明朝好几个层次,所派的少数戍边将领尽皆为明降将,如唐通、白广恩、张若麟等,都是新降之人。大顺军的骁勇将领却一个都未派遣。这足以说明大顺对满清存在认识上的严重错误。

标签: 明朝李自成吴三桂

更多文章

  • 和平夺权的典范!看“戏精”赵匡胤如何策划陈桥兵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陈桥兵变

    和平夺权的典范!看“戏精”赵匡胤如何策划陈桥兵变?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兵变夺权事件。原后周殿前都点检(后周禁军统帅,军界一把手)赵匡胤在全军将士们的拥护下黄袍加身,顺利夺取后周政权,并建立了大宋王朝。历史上的兵变夺权事件基本都伴随着惨烈地流血冲突,然

  • 马嵬坡事变的真实故事是什么?谁才是杀杨贵妃的主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杨贵妃

    马嵬坡事变的真实故事是什么?谁才是杀杨贵妃的主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反叛,直指京师。756年六月二日潼关失守,十二日晚唐玄宗携杨贵妃等人逃离长安,十四日至马嵬驿。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坡哗变。这次哗变中,杨贵妃被杀死,究竟是谁杀的?史上众说纷纭,扑朔

  • 江陵之围:萧绎将南梁从ICU推进了太平间!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萧绎

    江陵之围:萧绎将南梁从ICU推进了太平间!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来到公元554年十月的江陵城,你一定会看见一个令你瞠目结舌的现象:城外烟尘滚滚,大批西魏士兵正在源源不断地向江陵挺进,准备对这座南梁的新都城发动进攻;城内也早已下达了戒严令,这个冬天充满了肃杀。皇帝萧绎的宫中,自皇帝

  •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决策正确吗?如果不连会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刘备,陆逊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决策正确吗?如果不连会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专家:没错,只怪陆逊太厉害导语: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有多难,刘关张三兄弟不像曹操和孙权一样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一出场就有无数的钱粮兵马和谋士支持,三人一介白身只能

  • 第一次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正面对抗!新城之战高下立现!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新城之战

    第一次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正面对抗!新城之战高下立现!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说过的一句名言,罗贯中用这6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既自叹弗如又嫉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其实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与周瑜之间是合作关系,两人联手策划组织赤壁之战,一举奠定吴

  • “金川之战”的成败究竟如何?为何乾隆为此震怒?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金川之战

    “金川之战”的成败究竟如何?为何乾隆为此震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十年,乾隆皇帝自上位以来,第一次决定用兵,而对手仅是川藏地区弹丸之地——瞻对。但是令乾隆皇帝始料不及的是,一场小战役竟最终演变为大战争,不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而迫不得已草草收场,而且盛怒之下的乾隆皇帝更是挥起屠刀,正

  • 玄武门之变还有第二现场?玄武门之变的四大疑点解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还有第二现场?玄武门之变的四大疑点解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疑点一:玄武门事变的当天是原定召集太子、齐王和秦王就“淫乱后宫”一事当面对质的日子,高祖李渊怎么有心情“泛舟海池”?疑点二:就算李渊当时在游玩作乐,何以对玄武门的冲天杀声充耳不闻?宫内上上下下几千号人都在这一天失去

  • 罗贯中为什么要给诸葛亮虚构“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看大事的成败因素!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草船借箭

    罗贯中为什么要给诸葛亮虚构“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看大事的成败因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神奇的一幕:诸葛亮见江上大雾弥漫,就用载满稻草和青布幔的草船,去“调戏”曹军,骗曹操放箭。曹军不知有诈,结果,让诸葛亮轻而易举从曹兵那里“骗”了将近10万只箭来

  • 定边之战沐英是怎么以少胜多的?敌人的火器和战象怎么破?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定边之战,沐英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定边之战沐英是怎么以少胜多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明朝时期的定边之战很多人也都说了,是真的超级有意思的,为什么有意思,因为当时的大明朝还是原始力量啊,只有铁骑,而敌人已经有了火器,还有战象,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和什么样的结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

  • 长平之战前赵国接手“上党”是对是错?上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长平之战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长平之战接手上党的利弊,欢迎关注哦。东周末年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数十万乃至近百万规模战争的纷争之世,在那个出兵十万都是小当量战争的年代里,我们印象最深的大战当属秦赵长平之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顶级对决中,秦赵两国先后投入了近百万军队(还不包括外围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