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楚汉之争:为什么韩信不独 有何原因?

楚汉之争:为什么韩信不独 有何原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3/12/7 19:38:55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相国萧何诈称皇帝刘邦已平定叛乱,传韩信入朝朝贺。韩信入朝后等待他的却是死亡。临死前,韩信却大呼,“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蒯彻曾是韩信帐下一个谋士,力主韩信在楚汉相争最关键的时候独立。韩信当即拒绝了这个建议。那么,楚汉之争,为什么韩信不独立?

网络配图

一士为知己者死

韩信出身贫寒,尝尽了人间的苦楚。秦末大起义,他不甘平庸,投奔了项家军。然而,项梁也好,项羽也好,韩信的才华都没有得到重视发现,尽管他曾经献计。项羽分封天下,失落的韩信又投奔了刘邦。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华,并推荐给了刘邦。刘邦拜他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韩信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韩信平定齐地后,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使其反汉和楚。韩信当即回绝了使者的话。史书上记载,“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此。”意思是说项羽不识我的才华,只有刘邦识得。在那个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很重。所以,不管是项羽的使者,还是韩信的谋臣,他们都劝不动韩信。

二韩信帐下大将不属于韩信集团

韩信贵为大将军,汉家的兵马名义上均归他节制。但真正效忠韩信的大将并不多。韩信平定魏、赵、齐的军事活动中,刘邦都安插自己的沛县兄弟协助韩信。其中,灌婴曹参两员大将就是沛县集团,他们效忠于刘邦。有人反驳,只要韩信开出的条件够诱人,他们就会倒戈。笔者认为此种可能不会出现。在中国文化中,同乡是一个关键的纽带,特别是古代。灌婴、曹参等人与刘邦属于同乡,他们的利益是共同的。他们二人掌握韩信军队的实权是刘邦授意的,他们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同乡曹无伤曾经背叛过刘邦,刘邦对此时的人选是很慎重的。

网络配图

三平定齐地后,韩信的军队被刘邦削弱

在中国古代,如果谁拥有军权,谁就有话语权。刘邦拜韩信大将军后,意味着军队就是韩信的。当然,刘邦的内心是不愿意的。因此,他一边用韩信,一边削弱韩信的实力,防止他坐大。如果你翻过史书的话,我们会发现刘邦多次将韩信手中的军队夺走,并让韩信重新招募新人。

平定齐地后,韩信军队同样被刘邦征用。史书记载,“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一年之后,韩信参加垓下之战,他指挥自己带来的精锐以及其他汉军时,用的是以多胜少,多方围堵,断其粮道,轮番出击的方法才将项羽击败。虽然说韩信有减少伤亡的意思,但也说明他手中的精锐并不强。如果楚汉之争独立的话,韩信可以给刘邦以重创,但不能成为第三支力量。

同样,韩信刚将项羽打败,刘邦就夺了他的军队。韩信根本没有力量和时间去独立。

四 得到齐地后,韩信的根基并不稳

韩信偷袭并拿下了齐国,只是打败了齐国的主力部队。不久,齐国贵族携手项羽进攻韩信。韩信利用潍水击败了齐楚联军后,又派曹参和灌婴分兵攻打其他齐国的城市。也就是说韩信得到的是齐国的国都,其他的齐国国土还在田氏的手中。此时,齐国国土上成分复杂,韩信稳定齐地已经是件头痛的事,如果此时独立,无疑是自找死路。

网络配图

到了五胡乱华时,刘渊非常崇拜刘邦,曾将石勒比作“韩信”。但刘渊不注意削弱石勒的实力,以至于自己的实力削弱后,石勒独立。然而,这个石勒的独立也是在襄国附近苦心经营之后,才独立的。韩信拿下齐地后,貌似其实力雄厚。但他的实力削弱,没有稳定的根据地。笔者认为韩信看到了这些后才没有独立。楚汉之争,韩信根本没有独立的机会。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伊阙之战结果:秦国以12万兵力胜三国24万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伊阙之战

    白起和伊阙之战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如果没有伊阙之战,他或许可能就因此沉寂,不在有那么显赫的名声。白起在伊阙之战可以说是打出风头,是他的成名之战。在伊阙之战后,白起因为战功卓著升为国尉。武安君白起白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嫡子公子白,但是因为在秦武公去世后公子白并没有继承

  • 南北战争中交战双方分别使用了什么武器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北战争

    提到南北战争的时间,还要从战争爆发的背景开始说起。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场内战,参战双方都是美国军队,因为各自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在矛盾达到顶峰后,便在1861年爆发了此次战争。南北战争图片南北战争时间之所以在1861年,可以从两个方面的背景来考虑,对于参战的北方军队而言,在当时他们跟上了工业革

  • 后周南唐之战的意义:加快了后周统一的步伐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后周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背景是五代十国的后期,当时已经到了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南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就联合后周周

  • 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争

    自西夏建立,与宋之间,八十余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直到北宋被金所灭,赵宋王朝退往南方,两国之间没了边界,才消停了。今日要说的,却是宋夏数十年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体现出战争年代,当兵很多年的老油子,是如何使计安定“军心”的。主要人物,振武军节度使、延州知州范雍。《宋史范雍传》中有记此战,说李元昊派人

  • 白起的伊阙之战:战国战场上杀人最多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伊阙之战

    伊阙,位于今天洛阳龙门,号称天子门户,中原要道,对于这个地方,中国历史上每个想要攻克洛阳,进逼关中的君主都不会陌生,两千多年前,这里也爆发了一次大战,战争双方是已经势不可挡的秦国和韩,魏,东周三国联军,而这次战争还有一个可以记入史册的是,一代名将,号称“人屠”的杀神白起终于走上前台,步入自己的辉煌时

  • 滏口之战评价:因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滏口之战

    滏口之战是尔朱荣以少胜多的战役,滏口之战经过也因它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在滏口战争之前,尔朱荣便派出自己手下一员大将游说敌军,并成功获得了一万人的投诚。这成功的反间计谋为滏口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尔朱荣图片反间计的成功也是尔朱荣行动的信号。在滏口之战经过中,为了抢夺作战先机,尔朱荣没有将行动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起因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起因于波兰王位空悬。在第二次北方战争的初期,国王查理十二世将波兰贵族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立为国王,不过不久后被废黜。原来,在他上位后,发生在波尔塔瓦的战争使得瑞典战败,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任命不作数,原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复辟。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画像在奥古斯特二世在位时试图将王位的继承方式

  • 泰拉蒙战役的历史背景 泰拉蒙战役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泰拉蒙战役

    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在古罗马征服南部高卢地区之时曾经发动过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泰拉蒙战役。关于泰拉蒙战役的简介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非常详尽。众所周知,古代文明时期总是充满战争和杀戮,此时的罗马也不例外。泰拉蒙战役画像下面是泰拉蒙战役的简介:据记载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波伊和印苏布莱两个部落种族企图联盟

  •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 兰陵王邙山之战一战成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邙山之战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发生在564年,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北周派出的主要将领是宇文护,北齐派去的主要将领是高长恭。北周与北齐之所以会发生这场邙山之战是因为起初北周和少数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时北周宇文护的家人还在北齐,他害怕家人受到伤害,便和北齐的皇帝说只要把家人放回来就停止攻打,可实际上北周在

  • 官渡之战影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官渡之战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