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刘备东征伐吴是兵锋所向,为何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

刘备东征伐吴是兵锋所向,为何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83 更新时间:2024/1/10 1:00:52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当时战火连天,发生很多大的战役,也被载入史册或者写在兵书上,让人们最熟悉那要属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这两场战役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实除了这两场战役以外,还有一场战役可与之媲美,那就是后期的夷陵之战。有很多人都很奇怪,刘备东征伐吴兵锋所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对陆逊的低估。我们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而刘备伐吴前期过于顺利,东吴在几次大败以后,把年纪轻轻的陆逊推上去做东吴的大都督,三军统帅,而刘备这个时候又太过于骄傲,认为陆逊只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是他的孙子辈,根本不知道兵略,前期也没有响亮的战功,刘备心里一直有轻敌情绪,所以才埋下了夷陵之战大败的隐患!

第二:刘备孤军深入。我们都知道刘备伐吴前期采用的是水陆大军并进的战术,相互配合所以伐吴前期战役才如此的顺利,势如破竹!可是到了后期刘备却放弃水军,独自率领马步军应战,步步为营,进展缓慢,再加上时间太长,补给线也拉的过于太长,绵绵营寨,大量的消耗了蜀汉军队锐气,使得他们兵疲将殆,这也是导致了夷陵之战大败的原因之一!

第三:在山高林密的地方扎营。这个恐怕是导致了夷陵之战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刘备率领军队深入东吴连营七百里,占据各处险要隘口,高山纵壑之处,看似没有破绽实际上犯了兵家大忌也!《孙子兵法·九地篇》说:“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是故.轻地则无止圮 地则行”。夷陵正处于轻地之间,周围都是密林一旦遇到火攻将无路可退,所以才导致了刘备有火烧连营的大败!

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就知道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为什么会有火烧连营的大败呢?其实综合来说就是刘备前期太过于顺利中期又进展缓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才导致了夷陵之战中的大败!

标签: 刘备夷陵之战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朝神童,皇帝曾亲自出对联考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东阳,明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有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讲究工整的对联,而由对联引起的趣味故事更是众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明朝在对联方面很有建树的神童,李东阳。李东阳和其他神童不太一样,因为他是行伍出身,如果按照父职子承的规律,他一生应该是一位将军的。但他偏偏在年幼的时候就在文学领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首先

  • 夏桀的聪明都用在了哪里?夏朝是怎么亡国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夏桀,野史秘闻

    夏桀的聪明都用在了哪里?夏朝是怎么亡国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桀即位之后,把国都迁到了太康住过的斟寻阝。这个桀天赋很高,就是不务正业。他只把聪明用在吃喝玩乐上。他很勇武,力气大得能把铜钩扳直,把鹿角折断,但他把劲头部用在游猎征战上。他当了夏王不久,就出兵去征讨有施氏(在今山东省滕州市

  • 隋炀帝在江南扬州被杀害,死后还饱受后世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风云人物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中也是极为著名的一个皇帝,我们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故事,因为关于杨广也有诸多的影视作品,我相信说起他大家心里是没有好印象的。因为隋朝就是因为他才灭亡的,我们知道隋朝从建朝代到灭亡不过就用了短短的三十八年的时间而已!中华上下五千年,隋朝就是那么弹指一挥间的事情,但是隋朝所遗留下来的东西,

  •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三国志》里有哪些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虎豹骑,文史百科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下面小编

  • 玉璧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玉璧之战对南北朝政局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南北朝玉璧之战过程是怎样的?玉璧之战结果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北朝玉璧之战简介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进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防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

  • 慈禧的生活到底有多奢靡 光一顿饭就100多个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晚清,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在清朝末年是中国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专横独断,他不为国家着想,却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拿他吃饭来说吧,他的每顿饭真的都是满汉全席啊,什么中国菜、外国菜、甜点、水果一样都不能少,这样的菜肴自然花费很多钱财。当时御膳房给慈禧做的菜品多达4000多种,除了这个意外,光是提

  • 朱温的借刀杀人,一条人命换取魏博军镇的再无二心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温,五代十国,野史秘闻

    魏博军镇自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河朔三镇便成为了大唐自身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魏博、易定、卢龙三镇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自成势力集团,辖区高度自治,并且屡次作乱,虽经数次讨伐,最终不了了之。让唐朝政府头疼不已,又无可奈何,而一直到唐末,这里依然混乱不堪,不甚听从王命。唐末态势在李克用取得了河东之地以后,其迅

  • 黄宪是谁?东汉名臣黄宪以柔和顺应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黄宪,风云人物

    黄宪家里世代贫穷,没有人做宫,父亲是—名牛医。黄宪十四岁时,颍川人荀淑(颍川荀家)到了慎阳,在路上的旅店遇到黄宪。荀淑见了他,惊讶佩服,拱手作揖,和他说话,说了很久都不肯离去。他最后对黄宪说:“您就是我的老师。”荀淑去袁阆住的地方,还没顾得上寒暄,迎面就对他说:“你们郡中有个像孔子的学生颜回那样的人

  • 墨床是古代文房用具之一,从传世墨床来看什么材质最多?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中国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简练,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墨床为在研墨时稍事停歇,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

  • 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则徐禁烟,清朝,战史风云

    谈及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想必大家都这么认为,即:鸦片之毒,让林则徐忧心忡忡,于是林则徐为了人民的健康,而勇往直前的禁烟!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知道鸦片害民,而是看到了这一场危机。也就是说,不能用现代人的认识,去分析林则徐的禁烟动机!为什么说林则徐禁烟,不是因为鸦片害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