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一降毁所有: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一降毁所有:三国名将于禁屈辱的最后岁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4/1/17 8:57:24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

能达到这个地位,全是于禁凭着自己的能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于禁是在鲍信讨伐黄巾军时招募入军队的,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后,于禁就成了曹操的部下。

于禁有能力、有本事,能独挡一面,曹操知人善任,对他非常信任,让他单独统兵。

于禁攻克了广戚,曹操就大大方方地任命他为陷陈都尉。

其后,在与吕布争锋的岁月里,于禁的诸多表现都让曹操赞赏不已。

当然,最让曹操刮目相看的是宛城之变中,于禁表现出来的古名将风度。

张绣降而复叛,突然向曹操的阵营发起袭击。

当夜,曹操军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曹操的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均死于乱军之中。

于禁却能在混乱中约束部下,有秩序、有步骤地徐徐撤退。

退却路途中,发现有青州兵趁乱打劫民众,于禁还好整以暇地对这些青州兵进行了惩治。

青州兵是从黄巾军阵营投降到曹营来的,因为能打,曹操平日对他们很宽容,所以军纪较差。被于禁惩治过的青州兵心有不甘,就倒打一耙,跑回大本营向曹操打小报告,诬告于禁造反。

于禁的部下大惊,纷纷劝于禁,说青州兵已恶人先告状,回向主公诬陷我们,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回自辩。

于禁却坚持以大局为重,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来,很快就到了,当下之急,是布防迎敌。至于曹公,那是明智的人,用不着过多解释。”

于禁的做法,让曹操加额称赞,说:“敌人夜半来攻,我军是何等狼狈!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即使是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啊!”

曹操录于禁前后功,封为益寿亭侯。

可以说,于禁在这场变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品和能力都是一流的。于禁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心腹爱将。

官渡之战后,曹操还让于禁取代了名将朱灵的兵权,成了朱灵的上司。于禁也不负曹操的重望,克勤克俭,忠于职守,威震一方。

昌郗是于禁的老朋友,一时头脑发热,举兵反曹。于禁奉命讨逆,将昌郗团团围困。

昌豨计无所出,便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是于禁的旧交,向于禁投降可免一死,束甲归降。

老实说,以这时于禁的地位,只要他向曹操说情,昌豨未必会死。退一步说,即使于禁不徇私情,只要他把昌豨上交给曹操处置,那也只能说他是照章办事,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可是,于禁却直接把昌豨处死了。

于禁是这样向部下解释的:“曹公早有命令:在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罪不容赦。而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绝不能因此而失节!”

话虽这样说,行刑当日,于禁还是大哭了一场,亲自到刑场与昌豨决别。

曹操后来听说了这事,抚掌叹息说:“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那是自寻死路啊!”

曹操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定以后,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功于禁,于禁由此拜为虎威将军。

不久,于禁又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壮哉!于禁成了此时曹操帐下唯一假节钺的大将。这一荣遇,只有魏国后期的曹休、曹真和司马懿一家三口专权时才有。

然而,就在荣获“假节钺”的同一年,于禁的事业陡然从巅峰跌下谷底。

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关羽猛攻樊城。镇守樊城的曹仁告急。

于禁率领七军前往救援,屯军樊城外,与城内的曹军成掎角之势。择地而营,恃营而战,正是于禁的拿手好戏。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八月份雨季,暴雨如注,接连下了十几天,汉水暴涨,七军营地被大水大水分割成一块一块,七军之中,无论是兵是将,全都恐慌不已,来不及带上铠甲、兵器,纷纷争先恐后地向高地涌去,各自逃生。

关羽的荆州军以水军为主,趁机乘兵船来攻。

曹军的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兵将半数以上没有武器,只有挨打的份。

曹仁的部将庞德奋战不已,最后在水中被关羽所擒,立而不跪,招而不降,最后壮烈而死。

于禁异常清楚,自己的将士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顽抗下去,只能是白白送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作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降。

史书载:“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这一降,曹军的三万生命得到了保全——“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但,于禁也万劫不复,从此再也翻不了身。

其实,在那个军阀混战、烽火连年的年代,投降的事儿,几乎每天都有发生,小兵也好,大将也罢,许多人都有过投降的经历。

就连关羽,也是有过投降劣迹的——他早年曾经投降过曹操。所以,关羽并不为难于禁。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

一代枭雄孙权也处处礼遇于禁,请其相见,约并马出行,充分展现了王者应有的气度。

可是,于禁没有想到,在董卓乱政、暴虐天下之时,天下群雄并起,四方能征惯战之士择主而事,朝秦暮楚,见怪不怪。现在,天下三分已定,他又俨然已成曹操麾下将首,虽是为挽三万将士性命而降,但在三万将士脱离危险后,没能自裁以谢魏公,则一世英名已尽付流水矣。

曹操惊闻于禁出降,哀叹良久,幽幽说了一句:““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也!”

当年无耻地背叛了王朗投入东吴的虞翻看到于禁和孙权并马而行,也变脸喝斥道:“你个降虏,竟敢跟我们君主并马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幸得孙权喝止。

虞翻对于禁的羞辱还不止这一次。

某日,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回想起自己此前在曹营的待遇,不觉流泪哭泣。

虞翻再次斥责,说:“你想假装伤心博同情好归国吗?”

这种污辱,对于禁这样的成名人物来说,实是往心窝里捅刀子。

不过,于禁还幻想着可以重回曹魏,忍辱偷生,委曲求全。

可惜,那个视于禁为肱股的曹操却死了。

不久,曹丕篡位称帝,孙权上表称臣。这样,于禁得以归国。

从初降蜀汉,到再降孙吴,短短三年之间,于禁须发尽白,形容消瘦,其内心所受折磨可想而知。

曹丕对于禁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慰问,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改日,于禁去拜谒曹操的陵墓。曹丕暗中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图画高挂于陵墓旁。

于禁一见此画,如遭雷击,内心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轰然倒塌,很快便羞惭病死。

亲手导演了这恶作剧的曹丕意犹未酣,继续恶作剧地给于禁的谥号为“厉侯”。

这是个十足的恶谥,与“厉”相关联的行为有杀戮无辜、有暴虐无亲、有愎狠无礼、有扶邪违正、有长舌阶祸……

如后世所评:“世无百战百胜将军,禁逢霖雨,败于关某,不为耻也”,惜乎没能辨清形势,一死谢罪,终遭蜀汉、孙吴、曹魏三国臣民唾弃,屈辱辞世。

标签: 于禁张郃徐晃

更多文章

  • 东汉放弃了哪一块土地 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虞诩,张禹

    公元110年,也就是东汉安帝的永初四年二月。在华贵的东汉朝堂之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在于——是否应当将凉州给放弃掉。凉州,古称雍凉之地,位于今天河西走廊一带。地跨青、宁、甘等省份,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被称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是一块战略价值重大的经济、军事重点。然而东汉朝廷

  • 阿拉曼战役的经过简介 历史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阿拉曼战役的经过,阿拉曼战役历史背景

    关于阿拉曼战役简介,这场战役指的是在二战进行中期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北非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阿拉曼战役发生在1942年10月13日,之所以叫做阿拉曼战役,是因为在埃及的阿拉曼北部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进行这场战争,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在阿拉曼战役

  • 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

    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经过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就是一场侵略战争。公元前332年初,亚历山大东征军到达了黎巴嫩苏尔,黎巴嫩为了抵抗远征军,和亚历山大东征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经过7个月的激烈对战,亚历山大东征军攻破了苏尔。在这场战役中,8000多名苏尔人死于亚历山大东征军之手,除此之外,更有30000

  • 一个汉人灭掉南宋 孙辈却尽被蒙古兵杀死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弘范,陆秀夫

    崖山海战,是南宋覆亡的标志性事件。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军抵抗元军侵略的最后一战在崖山(今广东省江门市)打响,作战双方的主帅均姓张,元方为张弘范,宋方为张世杰。然而,胜利的指针偏向了张弘范。元军出动两万兵力、五十余艘战船,宋军出动二十万兵力、千余艘战船,经过激战,宋军惨败,左丞相陆秀夫被迫背

  • 重读三国:威震华北的公孙瓒为何败给了袁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孙瓒,袁绍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出身卑贱的公孙瓒凭借军功一路高升,官至前将军。他驱逐乌桓、大败黄巾,雄踞幽州、青州及冀州大部,当时锋芒远胜四世五公之后、豪族名士尽附的袁绍,曹操就更不在话下。公孙瓒为何最终输给袁绍、兵败自焚?幽州突骑与乌桓叛乱西汉末年,高桥马鞍出现,这种马鞍能包裹住骑手臀部并支撑腰部。有

  • 齐王田横不肯屈节 五百义士慷慨赴死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田横

    齐人好养士,最著名的有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数千,其中虽有鸡鸣狗盗之徒,但更多的还是刚烈之士,他们蹈节死义,忠贞不二,常常是连生命也不惜的。时至秦末,齐地此风依旧。当时,出身齐国王族的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都是狄县(今山东省青高县东南)豪族,他们继承战国养士遗风,为人豪爽,崇仁重义,广交天下豪客,追

  • 刘邦与项羽对峙 楚军放冷箭差点要了刘邦的命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楚汉对峙于广武涧的时候,霸王项羽因为粮道受阻,供给不畅,希望与刘邦速战速决,因此便有了一番二番三番的叫阵,气焰十分嚣张。然而,汉王刘邦死不应战,他以超人的忍耐力与项羽耗着,打不赢,拖死你。当然,耗归耗,虽没有千军万马的冲锋陷阵,但涧边的冷枪和口水仗还是间或有之的,神射手楼烦不就在涧边放过一阵箭么?还

  • 破釜沉舟和项羽的故事 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破釜沉舟,项羽的故事

    破釜沉舟的故事已然是众所周知,自然这一历史故事的主人公西楚霸王项羽更为世人所称道。这位宁死不肯过江东的一代英雄,在讨伐秦朝暴政的年间确实留下了不少辉煌往事。项羽在秦朝完成大一统之前是楚国人,年少时已有能举百斤鼎过头的传奇故事,而后成人终成为一代英雄人物,跟随他的叔父率领起推翻秦朝暴政的起义,而破釜沉

  • 破釜沉舟发生在哪次战役中 破釜沉舟的道理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是在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中发生的,赵军被秦军围困在巨鹿城,楚王在得到求助后,派宋义与项羽前去救援,项羽由于上将宋义迟迟按兵不动,于是急不可耐将其杀之,自己率兵前去救赵。宋义死后,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士气大增,项羽先派部分前锋前去切断秦国粮道,自己率领全军渡河后,下令破釜沉舟烧营房,不胜则

  • 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巨鹿之战,项羽

    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秦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结束后,项羽分封了18路诸侯,他们都是谁?巨鹿之战后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