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一战亚眠之战:协约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击

一战亚眠之战:协约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10 更新时间:2024/1/5 9:04:26

兵集亚眠

亚眠是法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横亘在法国大陆上的铁路干线正好穿越亚眠。德国人占领了亚眠之后,福煦一直寝食不安,因为这无疑等于在法国人的颈项上套了一根绞索。为此,1918年7月24日,他协约国军事委员会提出了旨在夺占亚眠的战役计划。该计划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收复亚眠巴黎一线的铁路,击退在索姆河一带的德军,从而摆脱防御而转入对德军的全面进攻。福煦的方案得到了协约国的一致同意。

参加这次战役的有英国第4集团军,法国第一和第三集团军,一个由4个师组成的加拿大军、一个由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组成澳大利亚军,以及一个美国师,共有17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2684门火炮、511辆坦克、16辆装甲汽车和大约1000架飞机。战役由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统一指挥。

德军方面,统帅部在“米夏埃尔行动”失败后,一直在筹划如能够重新掌握主动权。8月2日,鲁登道夫向德国各集团军发训令:“局势要求我们一方面不得不转入防御,另一方面只要有可能,就立即重新采取行进攻!”。鲁登道夫还计划再进行一系列小规模进攻,以改变佛兰德、瓦兹河、兰斯以东地域的态势。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鲁登道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进攻方案还在纸上的时候,联军已在亚眠地区集中了强大的兵力要与德军进行最后的大决战。而德军在亚眠一带的全部家当只有一个集团军共7个师的兵力,火炮840门、飞机106架。与协约国相比,德国显然处于劣势。

联军不仅在兵力上优于德军,而且在吸取上半年德军渗透战术屡屡得手的教训的基础上,黑格改变了战术。他下令联军在进攻时一律不用炮火准备,而是以坦克为先导发动突然袭击。待坦克通过先遣部队阵地后,炮兵才开始射击,以1/3的火力进行弹幕射击,2/3的火力轰击德军炮兵、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担任攻击的步兵紧随后面前进。

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黑格要求所有的战前准备都要隐蔽而秘密地进行。230列运兵列车和60列运弹列车在宁静的夏夜来回穿梭;路上铺以沙土和稻草,物资堆也都加以伪装;搜索和炮兵试射都禁止进行;整个地域由掌握制空权的英法航空兵掩护。为了迷惑德军,英法联军还在伊普雷地域展开佯动准备。 虽然联军为保证达到奇袭的效果,采取了许多的预防措施,但如此庞大军队的机动,不漏一点风声是很难做到的。进攻前的几天,德军第二集团军的前进阵地听到英军的浅近后方有可疑的噪声,空中侦察也发现坦克纵队的运动。然而,德军统帅部接到这些情报后,不但没有以应有的重视,反而指责前线部队是神经过敏。鲁登道夫也不相信,在“米夏埃尔运动”中受到德军重创的联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便能组织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样,英法联军所有部队都于8月7日夜以前顺利到达亚眠以东地区。

致命之战

8月8日凌晨3时,地面开始起雾。不一会儿,大地就白茫茫一片了。4时一过,联军坦克在飞机噪音的掩护下,开始向德军阵地方向前过。

4时20分,2000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狂风暴雨般地落在德军阵地、指军所、观察所、通信枢纽和其他后方目标上。德军阵地转瞬间就硝烟弥漫、疮痍满目,许多工事被炸得只剩下断垣残壁,烧焦的土地象被犁过一样坑坑洼洼,起伏不平。45分钟后,联军以3倍于德军的兵力在40千米宽的地段上向德军发动了冲击。

霎时间,士兵的喊杀声、武器的碰撞声和子弹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亚眠上空。虽然大雾影响了攻击部队的行动,并且阻止了空中袭击,但联军突袭的目的仍然达到了。联军的进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之外,德军指挥部还没来得弄清情况,联军便越过无人地带,突入了德军第一线阵地。

在联军突进的过程中,坦克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其巨大的效能。一方面,坦克由于自身的防护力较好,迎着德军机枪一面前进一面射击,同时还破坏电报和电话,以切断德军与统帅部的联系。英军坦克不断地向前滚动,使得不少德军士兵精神崩溃,一个个本能地溃逃。很快,联军便突入德军第一线阵地。德军参谋奥西多上校才准备吃点早饭充充饥,就被英军俘虏,成了亚眠战役中英军俘虏的第一个师级军官。

然而,联军的进攻并非完美无缺。由于联军使用的是坦克和骑兵合作协同的方式,这给突击带来的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为骑兵比坦克快,运动中,坦克常被丢在后面,使本来的坦克掩护骑兵前进,变成了骑兵掩护坦克前,可是骑兵又挡不住德军机枪和步枪的火力,结果在攻击中坦克和骑兵老是穿梭似的交替前过,前后运动。还没战到天黑,骑兵因为马匹要饮水,被迫退却,坦克也跟着退下了来。而坦克一退就刚好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被击中的为数不少。

战术的失误使联军有100多辆坦克被德军的炮火击毁,同时还损失了1.2万人,但8月8日这一战对协约国来说,可算是马恩河战役之后的最伟大的胜利:德军阵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2.7万余具尸体,1.5万人被俘,400门火炮和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落入联军手中。

最后的挣扎

鲁登道夫被这突如其来的失败惊得目瞪口呆。在统帅部里,他沮丧地大嚷道:“8月8日是德军在这次大战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为了做最后的抵抗,鲁登道夫立即下达一道严厉的命令,要求前线德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同时,他还从其他地段调来6个预备队师,紧急增援亚眠守军,另外7个整编师也奉命前去增援。

8月9日,联军继续进攻。但是,联军此时却遭遇了巨大的困难:联军官兵由于昨天的战斗消耗太多,而且供给物资都没有及时性补充,已经疲惫不堪;可用的300辆坦克,既没有检修,也没有补充弹药和燃料;德军士兵在上面的压迫下奋力抵抗。种种困难使联军在这天的攻击显得毫无生气又缺乏力量。

黑格知道等德国的援军赶到亚眠后,进攻就要变得困难许多。因此,他于10日亲自赶到前线,指挥联军向德军发起顽强的攻击。黑格一面下令投入更多的后备兵力,英军、法军、加拿大军、澳州军一律参加战斗;一面下令加宽进攻正面,将全部兵力展开在从尔贝尔到瓦兹河长达75千米的战线上,以增加德军防守的难度并减弱其抵抗力。

正当黑格运筹帷幄之时,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天,大部分德国援军到达亚眠,德军的抵抗力量遂有所增强。德军以较快地速度构筑起了大量临时工事,并依托临时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血战中,德军的高爆炮弹震撼大地,不少联军官兵和装备都被震到天空后又重重地摔回到地上。联军伤亡惨重。

为了减少伤亡,联军的各个师不得不以小分队的方式零碎投入战斗,大的战役变成了无数个局部性的战斗。德军则针锋相对,以弹坑和掩体作依托,用机枪对付联军的散兵队形,结果使联军遭到了巨大损失。到10日止,法军在18千米长的战线上前进了10千米;英军情况更糟,在16千米长的战线上仅前进了5千米。黑格见前线攻击受挫,便下令放慢进攻的节奏。

虽然德军大量杀伤联军,但并未能实现迫使联军停止进攻的目的。鲁登道夫获悉联军的攻击减弱后,便下令德军于11日组织反击。考虑到凭德军的兵力击退全部联军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联军中最强大的英军击退从而迫使协约国方面知难而退。于是,鲁登道夫下令所有的德军火力全部集中向英军进攻。

德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向英军集结地袭来,森林被炸成碎片,树木被烧焦,山头被削平,整个英军防线都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英军由于大量坦克被德军炮兵击毁,丧失了冲击的能力,因而只以被动挨打,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幸好法军和加澳军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的反击,迅速派兵增援英军,才遏制住德军的攻势。

联军虽然这时已打得筋疲力尽,但因美国新增89万部队的参战和大量物资补充,联军战斗力大力加强。而德军则因连续作战且得不到多少补给,战斗力迅速衰退。联军瞅准时机,于12日清晨组织了对德军强有力的攻势。德军顽强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而渐渐不支。至黄昏时分,德军不得不退出亚眠,撤退至阿尔贝尔、佩龙纳及索姆河上游一线以东的地区。13日,联军完全停止进攻。

亚眠战役到此结束

虽然协约国联军未能全歼德军,但他们完成了福煦下达的任务,消除了德军对亚眠和巴黎一线铁路的威胁。在这场大会战中,德军死伤4.8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联军也伤亡4.6万人。

一辆绰号叫“音乐箱”的“赛犬”坦克,8日上午穿过步兵第2师的战斗队形后,与骑兵失去联系,它迂回至华尔夫西地区,从德军炮兵的背后发起毁灭性攻击,随后沿铁路东进,协助两个骑兵队歼灭德军步兵60多人,然后再攻击德军一支运输队,获得显著战果。该坦克最后被德军击中烧毁。

大战结束亚眠战役标志着德国的最后衰落。从此,德军士气急剧下降,被指定调到西线的部队中,开小差的现象大量发生,士兵们聚急在一起,高喊:“我们不愿为百万富翁打仗!”“革命万岁!”

几乎所有的德国军事将领都开始明白,胜利的希望已经破灭,继续战争已毫无指望,必须采取非常措施。8月13日,兴登堡、鲁登道夫、首相、外交大臣,在德军统帅部举行联席会议。会上,大家情绪沮丧,默不做声。鲁登道夫无可奈何地说:“现在,我们已无力再击垮敌人,坚持防御以求和平也不可能,眼前的出路只有一条,用和平谈结束战争。”

14日,德国的同盟者奥匈帝国的皇帝抵达柏林。他和德皇一致同意鲁登道夫的意见,并请荷兰女出任调解。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德国代表团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向福煦元帅表示投降,并递交了停战协定。11时,协约国鸣响了101发礼炮,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标签: 亚眠一战德意志帝国

更多文章

  • 缅甸战场日军士兵惊人一幕:第四师团士兵泡病号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四师团,缅甸,泡病号,

    在日本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大多数时候让人压抑,但也难免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菊兵团的艰难突出》一书,是原日军第十八师团炮兵少佐武川千里的作品,描述了这支日军精锐部队从出征南洋到覆灭缅甸的真实经历,虽然文学色彩不浓厚,但颇有一线色彩。其中有一段谈到增援到前线的大阪兵,和整本书惨烈沉重的内容很不

  • 二战史上十大死得最冤的部队:死得惨不忍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战,

    NO.1:德军第6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的冤在于本可以撤出来,或可在支援部队接近时突出来,可是它什么也没作,希特勒送它进入了地狱。还冤在苏军二次让它投降,它又拒绝了,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带来的后果太严重。二战的转折点就是由它决定的,第三帝国的命运被它掌握的死死的。NO.2:日本中途岛机动部队日本

  • 越南女兵真养眼:越南女军营外看到的惊人一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越南,女兵

    越南一向有女性参军的传统。战争一起,总会有许多越南女子放下相夫教子的责任,狂热地投入战争,和男人一样冷血,一样徒手与敌人厮杀搏斗。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最让解放军头痛的就是那些防不胜防的女子特工,她们像兵又像民,而且花样百出,有些时候为达到一些目的还香艳无比。对越反击战老兵口述:我部的重型炮弹呼啸而至,

  • 追近世界的最后机会:漠视一战变革滞后了军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民国,一战,内燃机战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不久,清帝被迫逊位,“大清王朝”成为历史名词。但因各派势力政见不同,利益冲突,中国很快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政治动乱和内部混战之中。不到三年,在遥远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欧洲同样陷入全面混战,东亚的中国、日本先后参战,而新兴强权美国

  • 符坚和王猛灭前燕:五胡乱华时代北方短暂的统一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从公元352年底前燕迁都邺城起,大体上形成了晋、秦、燕鼎峙的形势。这形势存在了十八年,到370年底前秦灭前燕而结束。从此,直到淝水之战前的十三年间,这是北方获得短期统一的时期,也是晋、秦南北对峙的时期。燕、秦两国,在鼎峙开始的时候,燕的国力在秦之上,但以后,强弱易位,原来的强者甚至陷入灭亡的境地,其

  • 解密:明朝后期真正用来抗衡后金铁骑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宁远,坚城,后金,

    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不同的政治力量:没落的明朝、攻占北京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关外正在崛起的清朝。对于这段历史,今天人们谈论的焦点大多是吴三桂献城,因为明朝末期唯一能抵抗清朝八旗兵锋的只有长城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公里,由连续城墙、关隘、烽堠和各种障碍组成。历经

  • 华北国军头号主力35军为何会被毫无征兆的歼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35军,傅作义,郭景云,

    400多辆深绿色道奇卡车驰出丰台,在黄褐色的华北平原上拉出20余华里的长列,黄尘蔽天,吼声如雷。这是驰援张家口的35军。这在1948年的中国也不多见,在华北则是唯一的全美械机械化军。这是一支在内战中横行华北、被称为“王牌之王牌”的骄狂部队。还曾是一支抗战劲旅。自1933年长城抗战起,这支傅作义的起家

  •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决定命运的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鄱阳湖,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高举义旗,各地群起响应。江南地区,徐寿辉起兵蕲、黄(今湖北蕲水、黄冈一带),攻占武昌,继取江西、湖南、浙江

  •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汉,虞诩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对人说:“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

  • 雅克萨之战秘闻:林兴珠带领的藤牌兵立大功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林兴珠,藤牌兵,哥萨克,

    金庸的《鹿鼎记》中写到一个林兴珠,这个林兴珠是实有其人的。17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军队乘中国内部战争,无暇顾及边防,侵入我国黑龙江北岸达斡尔族居住的地区,野蛮地屠杀当地人民,并修筑了雅克萨、尼布楚二城,作为进一步侵略的据点。平定吴三桂和台湾郑氏政权后,清政府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派都统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