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诸葛恪率领数十万大军,为何没攻克数千人把守城池?

诸葛恪率领数十万大军,为何没攻克数千人把守城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4/1/17 7:10:18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东吴和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战役。

其中,就公元253年的新城之战,可以说是东吴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合肥新城。在新城之战中,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这可以说是东吴兵力的极限了。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后,东吴最多只有25万左右的兵力。不过,在新城之战中,东吴再一次无功而返。并且,就指挥这场战役的诸葛恪,也因为新城之战的失利,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首先,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曹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孙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其中,曹魏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在东兴之战中,诸葛恪重创了曹魏大军。而这,无疑给了诸葛恪发动新城之战的底气。当然,我们常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在新城之战中,志得意满的诸葛恪没能笑到最后,反而是严阵以待的曹魏取得了胜利。

公元253年7月(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三月,诸葛恪发动吴国上下,组成一支孙吴史无前例的二十万大军,并相约蜀汉大将姜维一同出兵。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就经常邀请东吴一起出兵,以此让曹魏顾此失彼。现在,虽然诸葛亮早已去世,但是,他的传人姜维依然坚持北伐中原。于是,诸葛恪作为诸葛亮的侄子,自然也向姜维发出了共同讨伐曹魏的信号。

公元253年四月,诸葛恪攻打淮南,五月,诸葛恪采纳手下的意见,撤回军队围困合肥新城。在得知蜀汉、东吴共同出兵的消息后,司马师命令郭淮陈泰率领关中全部军队,去解救狄道的围困;命令毌丘俭兵不动坚守营地,而把新城交给吴国去围攻。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粮尽,只好撤退。而这,自然让曹魏可以专心对抗东吴的20万大军了。在新城之战中,曹魏扬州牙门将涿郡人张特守卫新城,吴军连夜攻打,城中兵士共四千人,又陆续损失了一半左右。

对此,诸葛恪又堆起了土山猛烈进攻,新城将要失陷,不能再守护了。在这个时候,张特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诈降的计策。于是张特派遣使者对诸葛恪说:“现在我已经无心再战了。但是,按照魏国的规定,被围攻超过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虽然投降,其家属也不治罪。”也即张特向诸葛恪传达了一个信息,自己想要投降东吴,不过现在投降的话,自己的家人就会被曹魏治罪。

在此基础上,张特进一步表示:“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虽然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辨别好坏,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做信物。”于是,张特派遣的使者,就他的印绶扔给了吴军。而就诸葛恪来说,自然也轻信了张特,不仅没要他的印绶,还下令手下停止进攻。对此,在笔者看来,攻城作战时,非常讲究一鼓作气这个道理,也即不能中途而废。

但是,现在的诸葛恪,就在即将攻克城池的话,轻易中计,错失了攻破合肥新城的最佳机会。在吴国大军停止进攻后,张特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成为双重防护,第二天,对吴人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在得知自己被戏耍的消息后,诸葛恪愤怒至极,加紧攻城,但却不能攻克。并且,因为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军疲劳不堪,饮用了不洁净的水,更是导致吴国大军在不断损失人马。

最后,战事胶着之际,诸葛恪因为心中没有良策,又耻于攻城不下,所以忿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对此,麾下将士的劝谏,自然也遭到了诸葛恪的拒绝甚至排斥,这让诸葛恪在将士中的威信不断下滑。无奈之下,到了公元253年七月,诸葛恪率军退却,那些受伤生病的士卒流落在道路上,艰难地互相扶持着行走,全军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叹之中,魏将文钦乘势追击,追斩万余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新城之战中,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却没能攻克数千人把守的城池,反而付出了重大伤亡的代价。在回到朝廷后,诸葛恪因为新城之战的失败,从而遭到了更多大臣的攻击。

同年八月,诸葛恪回到建业,孙峻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征讨曹魏失败作为机会,和东吴皇帝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惊起,欲拔剑,尚未出鞘,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总的来说,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为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在除掉诸葛恪后,孙峻及其兄弟把持东吴大权,甚至还废除了孙权之子孙亮。因此,对于新城之战来说,不仅让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丢了性命,更引发了吴国的内乱,成为东吴实力走向下滑的重要原因。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张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秦武王不喜欢这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仪,战国,历史解密

    张仪,战国最大的忽悠家之一,但他忽悠的都是秦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楚国和魏国,对于秦国来说,张仪无疑是大大的功臣。在秦惠文王时代,张仪受封为相,他的“连横”政策大破东方六国的“合纵”政策,使战国另外两大巨头——楚国和齐国互相大大出手,秦国从中渔利,坐等头把交椅。然后,秦国又假意和齐国称兄道弟,表面上表

  • 外戚干政算什么?“闺蜜”干政你听说过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班昭,野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宦官干政、后宫干政屡见不鲜,殊不知,闺蜜干政也是有的。当事人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汉才女,史学家班昭,她的父亲班彪,长兄班固也都是著名历史学家,因为优秀的家庭教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所以,班昭从小就聪慧灵秀,才华超众。班昭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同郡的曹世叔,两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可惜曹

  • 三国时期与与蜀国的五虎上将齐名的张辽,是什么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辽,三国,风云人物

    张辽乃曹魏名将,早年追随吕布,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勇武与谋略俱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三国乱世,群雄逐鹿。三国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文有卧龙凤雏,冢虎幼麟。武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等等诸多的文臣武将。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乱世三国中涌现无数

  • 宋仁宗很喜欢王氏欲立为后,为何却遭到了刘娥的反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仁宗,刘娥,文史百科

    随着宋仁宗一天天长大,到了应该迎娶皇后的年龄了。皇帝的婚姻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于是朝廷专门在四川挑选了嘉州王蒙正的女儿王氏,送到京城。宋仁宗很喜欢王氏,欲立为后,可却遭到了太后刘娥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祯生于1010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1022年,

  • 陉城之战为何是长平之战的诱因?秦国取得了怎样的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陉城之战,秦国,战史风云

    陉城之战发生于前264年,战国时代秦国攻打韩国的一场战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国人范雎因受魏国相国魏齐迫害而逃往秦国。到了秦国,范雎以客卿身份向秦昭襄王进言,针对穰侯魏冉屡次带领秦军跨越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劳师动众却又收获很小的缺点,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 为何蹴鞠运动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高俅,宋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高俅是确实存在的一个人物,原本是苏东坡身边的一个小吏,后来因为球技高超便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真实的高俅除了经历和小说之中的有些类似之外,倒也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人。而且在自己发达了之后也未曾忘记苏东坡,总是会对苏家人特别善待。回归正题,宋朝会踢蹴鞠而且踢得好

  • 王昭君真的忍辱下嫁了父子三人吗?只为维护两国和平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昭君,汉朝,野史秘闻

    古代历史时实期中的女子大多是弱势的 一方,无法选择的自己的出身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轨迹,出生在普通百姓家的寻常女子成人后无非是要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庸碌一辈子。出生在皇宫内的生来是公主从小锦衣玉食生活无忧,但是也免不了要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从这一点看她们其实是悲哀的。在历史汉元帝时期一个拥有倾城之姿的

  • 赵匡胤的一个举动,为大宋王朝的衰弱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匡胤,北宋,风云人物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到了显德七年(960年),他与赵匡胤一起发动了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赵匡胤如愿以偿地在部下的簇拥下登基了,披上了象征着九五之尊的黄袍。某日闲来无事,赵匡胤召见

  • 在古代制作雕漆漆器时,设计环节占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设计是雕漆漆器制作的灵魂,在制作的全过程中,占有指导性的重要地位。整个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造型设计关乎到器物的外形,是观看时首先注意的;纹样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观看的内容所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工艺设计主要是在选择材料和制作手

  •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发生于641年—646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