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泰国国力并不强盛,也有险些被邻国灭亡的历史,二战期间却最终逃过了日本帝国的屠戮,成为了“不费一枪一炮”获得胜利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泰国政府附势的外交原则以及泰国同日本之间深刻的暧昧关系。
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袭,上世纪初中南半岛遭到了英法列强的侵蚀。当时泰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东面是法国占领的越南、老挝、柬埔寨,而西面则是英国占领的印度、马来和缅甸。要想在双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泰国必须采取“两头跑”的周旋战略,让英法对泰国这个缓冲地带产生疑虑,不敢轻举妄动。一战爆发以后,泰国内部出现了反英反法的声音,许多政客就建议加入德国阵营,但是由于同德国未能达成协议,泰国最终还是站在了盟国一方。然而,这一战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二战和战后泰国没有改变这个套路。
二战爆发以后,右派得势,銮披汶颂堪政府将国名“暹罗”改为“泰”,大肆宣扬“大泰民族主义”,视泰国泰族以及有血脉联系的中国傣族、壮族,缅甸掸族、老挝老族、印度阿萨姆族等民族利益为重,打压外侨,设置居住禁区。虽然不排除这样的民族主义兴起可能只是政府打出的烟雾弹,但那时的泰国并不是一个在思想上受人奴役的国家。像一战时一样,为了避免激烈交锋和财产人员损失,泰国很快向日本投降,加入轴心国阵营,为日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给日军借道。同时,拒绝与英国之间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企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因为态度良好、合作顺利,日本和泰国之间只是象征性得起了几次冲突,伤亡损失微乎其微。日本战败后,比里帕依荣的左派自由泰得势,在国王拉玛八世的支持下,泰国政府大变脸,从亲日政策转向了亲美。泰国的“真诚”最终打动了美国政府,美国政府认为銮披汶政府并不能代表当时泰国人民的意愿。泰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二战的战胜国,还向日本讨要了大笔的赔偿金,并在1946年正式加入联合国。
除了自保的战略需要,泰国对日本的赞赏及暧昧的情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制度的相似让泰国人在日本人的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军人专政也是二战时期泰国向亚洲榜样日本学习的重要内容。从1935年开始,派军官到日本培训形成常态化。即使到了今天,泰国依然同日本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泰日友谊桥,丰田满街跑,711便利店和寿司店遍布大街小巷,日本与泰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战中同日本沆瀣一气的历史并不是一个“禁忌”,它甚至成为很多像《日落湄南河》这样影视作品的素材,被搬上了电视荧幕。
首先泰国跟日本关系很好的,来过泰国的人都应该知道,泰国街上百分之九十的车都是日本车,还有电器基本上都是日本的。日本在泰国人心中是一个强国。
在曼谷有一个叫胜利纪念碑的地方,是为了纪念那些打战死去的人们。是胜利之后修的,而一共死的人就几百个。
泰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国家,当时日本准备打泰国的,结果他就去跟日本谈合,然后跟着日本混。后来日本快战败了不行了,泰国又去跟美国谈合,跟着美国混!日本还赔了一笔钱给泰国。
拿到钱的泰国,一边迅速的发展经济,另一边又去勾搭日本。泰国的高速公路都是日本修的,满街的日本车。当然日本也不傻的,高速公路日本收十年的费,车在泰国卖的价格比在日本贵很多。
总的原因就是泰国人很精明,我自己国家国力不行,我就跟着老大哥走,跟着老大哥的时候也不会忘了二哥和三哥。现在泰国跟很多发达国家的关系都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