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车臣武装甚至将俄军的尸体堆成沙包当成街头堡垒作为防御工事。可谓是死去的士兵连最后的尊严都丧失了。
越战结束后发生的最残酷最血腥的一个战役,还是巷战来的,到现在俄军还是如噩梦般挥之不去。
1918年才建立的这个被誉为嗜血之城的格罗兹尼,它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在那里发生了两场血腥的巷战后,也是让军事实拥有着可与美国媲美的、全球最强大的核武库的俄罗斯战队都不敢轻视他们。
一般巷战都是弱者打强者惯用的。当时的车臣武装基本是全民皆兵,无论妇孺、老人家身上都有武器装备,手里拿着枪,他们更是对地形了如指掌,所有的步兵散布在各个角落里,严阵以待。
第一次巷战的时候,俄军派出去的摩托化步兵团最后只有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坦克和装甲车的损失也近250辆,基本所有武器装备都被摧毁的所剩无几,对方甚至那俄军的尸体堆成“人体碉堡”。
俄国之所以这么惨败,是因为车臣武装的战斗力量有来自美国海豹突击队的成员、德国边防军第九大队的成员,还有法国宪兵部队和来自波兰的雷鸣特种部队。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作战的经验也是极其丰富,尽管是西方军事强国的退役兵种,但是面对很久没有参加作战的俄军来说,战斗中分成诺干小组,配备着火箭筒、远程狙击步枪,重机枪,还是能很灵活地打击俄军。其实在巷战中,并不适合过于大规模地进军作战,那样移动速度会比较缓慢,尽管当时俄军空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
如果对方形成小组进攻,则会被分散打击,也无法及时调动笨重的坦克准确性瞄准敌军。当时的车程武装确实让熟悉地形的狙击手,藏在暗处偷袭,将所见的目标逐一射杀掉。车臣武装的狙击手不容小觑,几乎枪枪致命,就连第二次巷战,俄军的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第一次巷战俄军的损失真的尤为惨重,并且连死去的俄军尸体都被侮辱。
第二次巷战是在五年之后,俄军汲取了第一次巷战惨败的教训。这次他们也是调动了特种部队成员出击,而且绝大部分是狙击手还有神枪手,以及携带便携式的肩扛制导弹,用分组散布开来的作战方式进入战场。并且还在上空调派了武装直升机和歼灭机随时待命支援。
尽管如此,俄军派出的2000余名特种兵,还是在车臣武装的打击下死了1173名,总指挥却也被射杀掉了。甚至有车臣雇佣兵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后安装在火箭弹上发射,俄军和车臣武装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都叹道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俄军的作战计划存在的明显不足,并且战略部署上面低估了敌军的实力,出现了假设性的错误。敌军雇佣了一片不要命的雇佣兵,而且他们的装备有SPG-9和少量RPG-29火箭筒,两个武器都有比较高的射击精确度以及杀伤力,应对轻装甲也是绰绰有余的。
作战略部署的人还很乐观地对待这场战役,也许是因为自身军事实力比较强大,认为俄军的能力与状态,足以有力地威慑车臣武装,所以俄军只是做了两周的战前准备,这在作战开始就注定了俄军失败的命运。
在狭窄的街道,装甲部队也根本展不开,只有靠狙击手作掩护前进,俄军似乎完全没有事先勘察地形。并且出战的俄国的主坦克设计上还有缺陷,炮塔也非常容易被聚能射流穿透,俄军的夜视装备也并不是很好,后面被车臣一截击,真如车臣武装所想制造的,形成一片混战。
格罗兹尼巷战也更象是一场在狭窄城区狙击手的战争,普京调动了大批神枪队员应付局面。但是车臣武装的顽抗,以及对地形的熟悉,致使俄军伤亡惨重,最终还是下令轰平了格罗兹尼才算了事,车臣武装的伤亡达1万余名,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成员达3000余名,这次作战才大获全胜。
格罗兹尼巷战的说法非常不准确,因为车臣发生过两场战争,都围攻过该城,但巷战并不是这两场战争的主要困难。
在1994年12月开始的第一次战争中,3万俄军就在通向格罗兹尼途中不断遭到伏击,围城后一度将兵力增至8万,动用成百辆坦克和战车,但遭到上万武装分子顽强抵抗。俄军暴露出作战计划粗糙、岂止城市战,连基本战斗训练都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后勤保障极为混乱,武器装备故障率高达35%,只得于1995后1月5日停止进攻。到3月虽然攻下该城,却是因为对方主动撤出。而5月占领车臣全境后,6月却因对方深入俄南部布琼诺夫斯克市支持千名人质而被迫停止在车臣军事行动,撤出军队。在这次战争中,格罗兹尼并未发生激烈的巷战,俄军的主要教训仍是在山地游击战中被伏击。
到1999年8月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主要手段仍是战机和重型火炮的狂轰滥炸,前提当然是对车臣平民的生命毫不在意。攻入车臣境内后,又用轰炸和炮击几乎完全摧毁了对手的地面阵地和基础设施,摧毁了对方大部分重装备。到12月围攻格罗兹尼时,也是先轰炸和炮击,直到最后对面积仅6平方公里的最后阵地进行攻坚时,又持续半个月进行轰炸和炮击。因而最后的巷战俄军已经拥有战略优势,对手已只剩3000多人。
在这场对手已被严重削弱的巷战中,双方未发生坦克战,俄军400余辆坦克的损失也从上次战争的高达200辆降至10辆。当然,俄军的T-72仍暴露了蓄电池消耗过快,自动装弹机反应缓慢,故障率高,观瞄装置落后,通信装置无加密等缺陷,BTR-80装甲人员输送车故障极高,防护很弱等缺陷。执行大规模空袭的航空兵部队也暴露出训练严重不足,装备陈旧的问题。
俄军的地面和空中装备都有不适应城市攻坚的缺陷,比如缺少中口径武器,武器射角和观瞄视野不适应对付高层建筑等问题。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最终的取胜,只是中国国内翻译了不少俄军战术技术总结而引发了较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