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中原几十万军队和少数民族几万,该如何排兵布阵?

古代中原几十万军队和少数民族几万,该如何排兵布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2/23 20:45:41

左右战争的胜败的因素很多,战场的态势也是瞬息万变的,“兵无势,水无常形”,要获得战争的胜利,不是靠排兵布阵和人数多寡决定。要想获得战争的胜利,需知己知彼,谋划在前,行动在后,方能不殆。而问者所言的:“几万少数民族打的几十万中原军队到处跑,似乎片面了。

纵观中国的历史,位居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边境的纷扰就没有断过,而战争的发动者,往往都是地处边地的少数民族,双方战争各有胜负,但战争最终胜利还是中原军队。

这是什么缘故呢?

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权,因明的昌盛,引发了先进的国家制度的出现,带动了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继而拥有了更加广袤的国土,而先进的生产方式的运用,国家统治力的加强,让中原的国家对资源的开发十分的合理,更积累了大量的国家财富。

反观中原以外的地区的政权,因为国家制度落后及生产力的低下,对资源开发有限,加之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的压力,注定要通过对外的掠夺获得资源,富饶的中原必定被觊觎。

正因为如此,中原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发生就注定了不一样。

少数民族的战争目的多以掠夺资源为主,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劫掠,奉行的是“能抢就抢,抢到就跑“的流寇战术,多以多点袭扰为主,战争初始,因为战争的突发性强,肯定能获得成功。

而中原的军队,本就是体系化的存在,对于突发的战争,军队的行动力会有些迟滞,在战争的开始阶段,会处一定的劣势,而战争的后期,打的就是体系,逐步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兵法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另外战争本就是国力的对比,打仗是要靠资源支撑的。当年的战争,少数民族能侵入中原腹地的机会很少,为呢?资源不足是关键。

翻看历史,能发现能在中原建立稳固政权的,多是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利用了中原的人才资源,融合到了统治中。

写在最后:漫漫历史,虽有长城边滚滚烽烟,可江山依旧壮阔,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东方,所以,一个民族的延续,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绵延不绝的文化,靠的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战争是为了没有战争。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题主对中原和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有误解。在古代,中原政权远征少数民族时,的确总是举大军出征。人数上,往往是少数民族兵力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兵力。

例如,明朝蓝玉远征漠北,带兵15万人,取得俘敌数万人的战绩。这还是前线部队,不算后勤保障、运送粮草的那帮人。

1410年,朱棣首次亲征北伐,带兵50万人!最终,击溃5万蒙古铁骑。

之所以带这么多人,主要是因为草原太大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中原一出兵,他们就藏到草原深处了。中原政权必须派出大军分兵搜捕敌军!一次出征,要奔着两三千公里的路程走,沿途还要保证粮草供应不能断。

兵力少了,真不够用。

举个例子,游牧民族5万,由于都是骑兵,可以一起机动转移。而中原出兵20万,要分三路搜寻敌军,(中军10万,边路各5万)。边路遇到敌军,以牵制为主,等候主力增援。

一旦边路出现轻敌冒进,被敌军咬住,就有可能被切断粮草供应。游牧民族都是骑兵,集中起来很容易找到你的薄弱环节。然后,跟你搞袭扰和消耗战,你基本没有胜算。这一败,就是全军覆没。

例如,明将丘福率十万大军征讨鞑靼,就是由于轻敌,孤军深入,中了敌人的埋伏。最终,全军覆没。

所以,必须大军平推,确保万无一失。像明初那样,中原士兵战斗力远胜蒙古的时代,很少。那时候,只要找到蒙古军队,就能打胜。明军见到蒙古军队,冲上去就砍,没啥阵形可说。

明初时,蒙古也被打怕了,也是见了明军就跑。他们的战术,一是拖,拖到明军粮草耗尽撤退的时候,再出来打。二是,找冒进深入的明军,切断粮草运输,饿晕了再打。

不过,大多时期,都是游牧民族占优势。中原政权都需要依靠城寨,搞平推战术,围死游牧民族军队。蒙古骑兵,就是见人就砍,能不攻城就不攻城,最多就是“围点打援”。

(文|勇战聊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十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涿鹿之战。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2、牧野之战。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

  • 清代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报告!这事老梁知道。说起这事,老梁特激动,那叫个一把鼻涕一把泪啊。咋回事呢?没办法现如今一打开电视,满屏幕的大辫子,一帮人摇头晃脑的,上到八十岁的老爷爷,下到十一二岁的小屁孩,都追着一个女人跑。看的老梁恶心,脑仁疼,但没得办法得陪着老婆瞅。所以俺的注意力就不在电视剧上,俺就注意到

  • 古代青少年成才典型事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甘罗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

  • 戚继光抗倭寇都有哪些电影?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荡寇风云》陈嘉上执导,赵文卓、万茜、洪金宝、蒋璐霞等主演的历史电影《荡寇风云》,根据中国民族英雄戚继光事迹改编,讲述了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与戚家军一起抗击倭寇的英雄史诗故事,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自然会有高于历史的一面,比如呈现出了一千多名戚家军击溃并追歼了两万多倭寇大部。戚继光招募的戚家军"是历史上与

  • 战争爆发之前,普通老百姓需要准备哪些求生物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大量的压缩饼干!黄金!自行车,以及易损件的备份。刀具,磨刀石。防水火柴种子,豆子的种子。方便留种。生菜种子,可以掰着吃叶子,天天都有。找足够的竹子。战争期间,没有法律的。有多少人性未知,不能讲道理。活着很重要。竹子可以做成防御性工具。搭建避难所的位置要隐蔽。要有制作弓箭的足够材料,学会制作轻型麻醉药

  • 历史上,山西出过哪些名将?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山西也算是一个人杰地灵之所,有不少出色的人物都出自于这里。就比如在抗战期间,有好几位文明全国的大将都是山西人。比如下面这几位。第一位,傅作义。他曾经是晋军的第四师师长,效力于国民党。但是在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就成为了水利电力部部长,开始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别看它在水利方面是专家

  • 中国古代十大战役的对应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2、长平之战(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著称)3、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整个北方)4、巨鹿之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5、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400年江山)6、漠北之战(结束匈奴自战国以来对中原近400年的边境侵扰历史,匈奴西

  • 西安与冯玉祥有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屡建奇功,具重大影响的传奇人物。同陕西国民革命及西安有着直接的关系。西安有两座城门一个公园与冯玉祥有关。1926年河南军阀刘镇华攻打西安,围城8个月,幸有李虎臣杨虎城“二虎守长安”,最终冯玉祥率军解西安围城。为纪念西安的死难军民,冯玉祥率众公祭,建革命公园,负上

  • 《西游记》里二郎神先是抓孙悟空,后又帮孙悟空除九头虫,你觉得二郎神为什么改变立场?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二郎神开始抓孙悟空时是因为他犯了错误,是天庭的要犯。后来帮他打九头虫时孙悟空已经顺服了天庭,二郎神帮他是份内之事。首先要说的是,二郎神从来没有改变过立场,因为他一直在体制内,他的立场一直是在维护体制的,猴子闹天宫时,二郎神为了维护天宫尊严和体制,西游路上帮悟空,是因为悟空已经进入体制编制了,虽然还在

  • 民国时期四川省有多少军阀?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期四川省有多少军阀?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我看来,要想把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清楚的说一遍,确实很难,因为民国时期四川太乱了,堪称当时中国最乱的一个省份,几乎从辛亥革命之后,一直打到抗战爆发前期。而四川的军阀,大大小小也有上百个,全部都讲的话也不现实,所以下面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川系军阀中的四大派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