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军收复西藏时,好像没有遇到高原反应的问题?他们怎么克服的?

清军收复西藏时,好像没有遇到高原反应的问题?他们怎么克服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4/1/24 5:13:10

这个问题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问题,问题为“为什么在古代没有癌症?为何现代癌症频发?”,看到这个问题,我顿时心里懵了一下,这不很简单嘛!古代医学相对落后,根本就没有“癌症”这个概念,即便古人得了他都不知道这个病叫“癌症”,所以在古代自然没有“癌症”!同样原理,为什么当时清军打廓尔喀人的时候没有遇到“高原反应”?因为这个生理现象在当时被解释为中了“瘴气”。事实上,只要翻开《清高宗实录》或《钦定廓尔喀纪略》,就可以知道清军入藏期间从最高将领到普通士兵都承受了很严重的高原反应,毕竟青藏高原的海拔在那边,不会因为你是哪个朝代的人而厚此薄彼。

当时,清军的行军条件,让乾隆皇帝也是感慨万千,在其御制诗里表扬这次艰苦卓绝的行军,有诗句云:然以隆冬行,草枯雪过膝,未免跋涉艰,兼之山气逼。其中的“山气逼”且后批注“且闻间有瘴疠之气,倘有阻滞,欲速转迟”,就是指清军进藏之时受到了高原反应的困扰,对行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附图。

如果再翻开当时入藏清军的战报,清军大面积中了高原反应简直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为了科学起见,下贴百度百科搜到的关于高原反应症状,供大家比对。

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初一日,入藏清军的最高统帅福康安率领100余名士兵先期入藏,一路上“轻装减从,取道前进”,大概是在二十日之前,随着行军路线地势渐高,开始出现高原反应,觉得头脑晕眩,呼吸困难。

《钦定廓尔喀纪略》:自当噶尔、东廓尔一带经过阿什罕、喀尔噶图、贺尔差、吉口各台,地势渐高,山上旧存积雪,微觉崎岖,并有山岚瘴气,早晚行走,每致头晕气喘。

等到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福康安一行过巴颜哈拉山,真正进入了高海拔区域,福康安以及其随从100多人高原反应更加剧烈,达到了“寸步即喘,头目眩晕,肌肤浮肿”的地步,而“随从人等亦俱头晕气喘,未能速行”。更倒霉的是,福康安在青海的时候,受了风寒,得了重感冒。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在高原地区一旦得重感冒,若救治不及时,更容易引发肺水肿。

而巴图鲁侍卫海兰察以及其麾下来自黑龙江的索伦兵丁入藏之后,全部被高原反应击中,无一幸免。海兰察入藏之时,随着山势渐高,也开始与福康安出现了相同的症状,根据其所奏,他和其他巴图鲁侍卫由于“间有瘴气,早晚俱不免晕闷”。而其麾下1000名索伦兵丁也全部“染受瘴气”。

所以,清军在入藏过程中,不仅有高原反应。而且从上到下,症状极其剧烈明显,可以想知,肯定影响到了战斗力和行军速度。至于怎么克服的?除了“边走边停硬熬过去”,我想没有其他办法,事实上福康安就是这么做的,连清军最高统帅都这样。当然,乾隆皇帝也知道前线有“瘴气”,士兵很困难,特意给将士们发放叫做“平安丸”的药物,百度上搜了一下,有疏肝理气的效果(也不知道百度之平安丸和乾隆发放的是不是同一种)。西藏八世达赖喇嘛为了表达对远道而来保护黄教的清军士兵的关怀,特给每名索伦士兵“阿几苏”一包,是一种八世达赖喇嘛通过佛法加持的藏药,有避邪瘟的效果。不过我感觉这两种药物和治高原反应一钱关系都没有。但甭管咋说吧!给个心理安慰也可以,毕竟乾隆和八世达赖喇嘛出发点是好的。

这场战争是在一个中央政府领导下各民族共同抵御侵略的典型战例,13000余名入藏清军,有来自黑龙江的索伦兵1000人,嘉绒藏区大小金川屯练兵7900余名,其余4000多名可能是四川以及西藏当地的绿营官兵、当地藏族兵丁、蒙古兵丁,其兵员成分有汉、满、藏、蒙,正是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将廓尔喀侵略者逐出西藏。

实际上,在与廓尔喀侵略者作战中,清军士兵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更要与当地险峻的地理环境。行军中,“缘山一线窄径乱石崎岖,步步陡折”,一旦天下大雨,则“泥泞溜滑尤属难行,人马均有倾跌落崖者”。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作战愈发艰难,在收复全藏后,福康安帅铃清军继续向廓尔喀境内挺进,在攻打噶勒拉山梁的战斗中,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以索伦兵与金川屯练为主力,连攻数日而克。

《钦定廓尔喀纪略》:各兵登山涉险,打仗追贼,昼夜辛勤八日,履袜擦损,跣足徒行,为石擦伤、蚂蟥啮,两足多已肿痛。

整个廓尔喀战役,其作战环境之恶劣和作战强度之大,就连生活在高原环境下的金川屯练都出现了极大非战斗减员,金川地区出征的29位把总、守备、千总、外委,就有8位在军营病故。而此次作战更是给乾隆朝的高级将吏人才库给予了致命一击,凡是参加过这场战役的高级将领不少人落下病根后早逝。

驻藏大臣舒濂、参赞大臣奎林、乾清门头等侍卫哲森堡、总兵张芝元病死于西藏。

海兰察在战役结束不久后的乾隆五十八三月病故。

福康安在廓尔喀战役结束后落下病根,“感寒触瘴,旧病顿发”,其后又参与征苗,与和琳相继病死于军中。

总而言之,清军在西藏各界人民的支持下,将侵略者逐出西藏,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这支由各民族组成的清军也无愧于英雄之名。

引用文献:《清高宗实录》、《钦定廓尔喀纪略》、《清史列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成功的北伐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白云山水居为你解答。历史上成功的北伐多了去了。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北伐的概念,“北”应该是北方的草原和高原,就是现在的新疆,宁夏,内蒙等高海拔地区。北伐就是征服上述所列举的地方,有下列几个朝代:第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北伐算是成功的。第二,西东两汉也是北伐成功的。第三,三国曹魏是北伐成功的。第四,两晋

  •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的军队中出现了哪些逃兵将军?又有哪些奋战到死的铁血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中清军中逃兵不少,铁血英雄也有,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吧:战死疆场的英雄将军一、广东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个战死的清军高级将领。左宝贵统领奉军多年,甲午战争前夕,奉命率军和马玉昆等人一起进驻平壤。日军兵进平壤城下以后,叶志超主张撤退,左宝贵则坚持一战。9月15日平壤之战爆发,

  • 为什么美国人讲英文?为什么中国人讲中文?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美国人讲英语?】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北美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就有了北美独立战争,后来的美国留下的都是英国后裔或欧洲的其他一些后裔和非洲被贩卖去的黑人,他们说的英语不是最现代的英语,他们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古英语的说法,和现在英国人说的英语有区别。【为什么中国人讲中文?】

  • 古代战争故事《马陵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损失,进攻弱小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是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从此魏国不再有能力与齐秦两国争霸,沦为二流国家。马陵之战形势图齐魏交战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邻近弱小的韩国。韩国不是魏国对手,只得遣使向齐

  • 我国古代西藏地区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西藏大家会想起什么呢?雄奇神秘的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以及布达拉宫、大昭寺这样的人文遗迹,无疑布达拉宫应该是西藏的人文景观中最为知名者。相传这是当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时为照顾来自中原汉地的公主的定居生活习惯而修建。事实上汉、藏两族同根同源,都发源于今天黄河上游的青海河湟谷地一带,后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距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争,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了这次战争,据统计全球直接或间接死于二战的人数达到了7000万人,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五万亿美元。如果我们单从二战造成的破坏性来看,二战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因为二战产生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不

  • 蔡锷和小凤仙英雄佳人的故事存在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谣言止于智者,既不是名妓也不是侠妓的小凤仙并没有救过蔡锷将军,她是被人有意“栽赃”的,“栽赃”她的是出于不同目的的两个人。扮演过小凤仙的有Angelababy杨颖,刘晓庆,姚笛,周海媚,刘晓庆,蒋勤勤,舒畅等知名演员,可见她的名头不是一般的大,凄美爱情故事的影响面也非常之广。现在流传的-朱筱凤女士的

  • 七夕快到了,三国里面的爱情故事都有哪些?和正史有出入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领域和情感世界纠缠,历史的确和文化无法划清界限!纵是司马迁老先生也免俗不了。初平三年(190~193)八月七日,虽然是董卓这个豪强私立汉献帝已经三年,各地动乱不己,江湖大佬们也是啸聚黄河岸边要讨伐挟持汉室的陇西巨匪董卓。但是,这一天是"七夕情人节",白衣白甲的吕布纵然是身经百战的东汉未期第一战将

  • 古代大多以北方为营一统中原,为何朱元璋能从南方起兵获胜?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从南方起兵获胜,我认为注意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宋朝以前,北方经济繁荣,社会发达,所以,宋朝以前包括宋朝都是北方起兵获胜。而到到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南方经济比北方繁荣,社会也比北方发达,所以朱元璋起兵能够获胜。二是,当时元朝已经开始衰落,社会矛盾激烈,再加上北方红巾军的抗元战争,已经是元朝溃不

  • 清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回答你清朝没有任何抗倭名将。倭寇在元末时已经有所显现,主要侵略的对象是中国沿海和朝鲜半岛,所以明朝曾经和朝鲜啊合作剿灭倭寇。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