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朝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4/2/23 18:03:47

中国古代唐朝的军队,在唐朝皇权统治及国家军事力量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唐前期,唐军主体是府兵,而后期是神策六军、藩镇兵。

唐前期军队由府兵、北衙禁军、兵募、边防军和团结兵组成,唐后期的神策六军由太监把持,而藩镇兵由节度使控制。

一、军事统御体系

军事决策与中央机构

唐代最高军事决策归于皇帝,宰相奉皇帝之命参与决策,军国大政是政事堂的主要议事内容。尚书省兵部是国家负责军事和防务的行政机关

尚书兵部下辖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

兵部司:具体负责军事行政,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两位郎中(从五品上)、两位员外郎(从六品上),每人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位郎中负责在籍军官与兵士的管理,包括府兵三卫和卫士、关内的团结兵、边军的健儿、羽林飞骑以及州县临时征召的兵募等。另外一位郎中掌管军队的调拨、补给和屯驻。一位员外郎负责武举,另一位负责铨选武官的档案管理。

职方司: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负责与军事有关的边防警戒系统与设施,掌地图、城隍、镇戎,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

驾部司: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负责传驿与舆马,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

库部司:设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负责武器装备,掌兵器、卤簿仪仗。

军队的统率系统

唐前期

中央:十六卫大将军率领卫士和禁军负责京城宿卫工作。

边疆地方:节度使统帅边防军负责防务工作。

唐后期

中央:以神策军为主的北衙禁军负责京城宿卫。

边疆地方:各道节度使、都团练使统领的藩镇军。

行军与行营

唐前期: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军队组织形式叫做行军,行军的统帅是大总管。

唐后期:天宝年间,边疆节度使派军队出征,其部队已经被称作行营。安史之乱期间,各地到中原救援的军队均被冠以行营之名,当时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由太子兼领,副元帅由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朔方军领袖先后担任。实际主持元帅府事务的是判元帅府行军司马,宦官李辅国曾任此职。大历八年(773)罢大元帅府。唐后期藩镇节度使出征的部队和中央神策军的别部也都称为行营。

行营的统帅为行营节度使、行营招讨使、行营都统、行营元帅。除行营节度使出自当道藩镇外,其余行营统帅都有中央派遣台省官担任,也有命某一道资深节度使兼任的。

二、兵役制度

唐朝的兵役制度划分以安史之乱为界

安史之乱前:征募合一的制度

征兵制:主要为府兵和兵募,分长期和短期,长期的是府兵制,短期的为兵募。

府兵制:府兵有两种,一是三卫,一是卫士。

三卫:从五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子孙中征取,实际是官僚子弟取得入仕资格的一种途径,但是,有的情况下,三卫有事前方战役必须征调的兵员。

卫士:从普通百姓中拣点,凡年满21岁的青年男子,其家境富裕、身体强壮和人丁较多的,有义务首先被征入伍,充当府兵。按规定,府兵三年一拣点,入伍后到60岁才免役。

兵募:兵募也是从百姓中拣点,但不像府兵三年一拣,而是根据战事的需要临时征发。入伍标准也是“去户殷丁多,人才骁勇”。

兵募服役有“征”与“镇”的区别。征指征行,镇指镇守。兵募原则上在战事结束后就解散回乡。但高宗后,唐朝边疆战线很长,征发兵募镇守边疆和行军结束后留镇的事屡有发生,于是就出现了兵募的服役年限问题。史籍上有1-6年等不同的记载,甚至还有被迫终身留役的。

召募制:唐前期兵役制度也有召募制,主要是健儿制。

健儿:从百姓、现役军人(征行人)甚至客户中招募,入伍条件原则上无须强调家庭财产和丁口多寡两条,只是看其身体素质与武艺水平。唐朝前期的健儿具有身份性,一般没有服役年限的规定。但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提出边疆的健儿可以分成五番,每年放一番休沐。开元二十五年还招募了一批常年在边疆服役,家属也可以落户边陲的长行健儿。

安史之乱后:天宝8年(749)府兵制停止,主要的兵制是官健和团结兵

官健:官府出钱粮雇佣的职业兵,官健有定额编制,编制内的是长行官健,此外的是临时雇佣的官健,一般随着招募原因的消失(如战争结束)而遣散。

团结兵:是亦农亦兵的地方兵,由各州刺史统掌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为防御契丹的需要,始于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团结兵春夏归农,秋冬追集,服役期间发给身粮酱菜。团结兵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即返乡耕种。

除以上之外,乡兵也是隋唐时期武装力量体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乡兵一般控制在当地土豪手中,乡兵具有保境安民的作用,当地官府往往利用了这股力量。晚唐五代,南方许多土豪如“杭州八都“扩充乡兵势力,驱逐州县官吏,形成了新的割据势力。

三、军队分类

中央禁军

唐代禁军有南北衙之分。

南衙禁军:是分布在宫城南面的番上府兵,由诸卫将军、大将军统领,从性质上看是国家武装力量分工保卫中央征服的卫戍部队,宰相可以奉皇帝的敕书调遣军队和诸卫将军。南衙诸卫是统领军队的军事组织。唐朝前期没有职业兵。府兵番上宿卫,由十二卫负责。边疆发生战事,由朝廷从中央命将。而这些将官平时就集中在十二卫当中。十二卫、率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

北衙禁军:是专门驻守宫城北门的军队,有皇帝私人军队的性质。北衙禁军起自唐初成立的“百骑”。太宗时增至北衙七营。北衙禁军早期没有独立建制,由南衙诸卫统领。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新置左右龙武军,号称北衙禁军,一个与南衙同样设置大将军一下官职的北衙禁军系统正式成立。肃宗至德二年(757)新置左右神武将军,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六军。德宗时改殿前左右射生军为左右神威军,至此与之前的北衙六军以及神策军合称北衙十军。

边防兵与藩镇兵

唐代设置军镇系统,作为边防军体制。屯防边疆的军事机构有军、守捉、城、镇,总称为道,道的长官是大总管,后来改名大都督,其都督带持节者称为节度使。睿宗景云二年(711)节度使成为正式边防军的最高军政长官系统。唐初还在边疆及要冲地带,设置总管府,统领军防事务,武德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领地方镇戍负责边防戍守。镇戍属于地方职官系统。凡兵士500为上镇,300为中镇,不足300为下镇,50为上戍,30为中戍,不足30为下戍。

安史之乱期间,中原地区也设立了节度使、都团练使或者都防御使,出现了边防军体制内地化的局面,即所谓的藩镇开始出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军队。藩镇军队的构成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牙军:核心部分,保卫使府的精锐部队。牙外军:在藩镇治所州的外营兵。外镇军:屯守于管下个州和各要塞的军队。

唐后期藩镇割据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边防事务由河北地区的节度使自行负责,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则有所谓的防秋兵和防冻兵。防秋兵:从各地藩镇调到西北地区屯驻的边防军,以防止秋季吐蕃进犯。防冬兵:抽调到西南地区屯驻的边防军,以防止冬季南诏的入侵。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清军收复西藏时,好像没有遇到高原反应的问题?他们怎么克服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问题,问题为“为什么在古代没有癌症?为何现代癌症频发?”,看到这个问题,我顿时心里懵了一下,这不很简单嘛!古代医学相对落后,根本就没有“癌症”这个概念,即便古人得了他都不知道这个病叫“癌症”,所以在古代自然没有“癌症”!同样原理,为什么当时清军打廓尔喀

  • 历史上成功的北伐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白云山水居为你解答。历史上成功的北伐多了去了。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北伐的概念,“北”应该是北方的草原和高原,就是现在的新疆,宁夏,内蒙等高海拔地区。北伐就是征服上述所列举的地方,有下列几个朝代:第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北伐算是成功的。第二,西东两汉也是北伐成功的。第三,三国曹魏是北伐成功的。第四,两晋

  •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的军队中出现了哪些逃兵将军?又有哪些奋战到死的铁血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中清军中逃兵不少,铁血英雄也有,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吧:战死疆场的英雄将军一、广东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个战死的清军高级将领。左宝贵统领奉军多年,甲午战争前夕,奉命率军和马玉昆等人一起进驻平壤。日军兵进平壤城下以后,叶志超主张撤退,左宝贵则坚持一战。9月15日平壤之战爆发,

  • 为什么美国人讲英文?为什么中国人讲中文?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美国人讲英语?】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北美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就有了北美独立战争,后来的美国留下的都是英国后裔或欧洲的其他一些后裔和非洲被贩卖去的黑人,他们说的英语不是最现代的英语,他们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古英语的说法,和现在英国人说的英语有区别。【为什么中国人讲中文?】

  • 古代战争故事《马陵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损失,进攻弱小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是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从此魏国不再有能力与齐秦两国争霸,沦为二流国家。马陵之战形势图齐魏交战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邻近弱小的韩国。韩国不是魏国对手,只得遣使向齐

  • 我国古代西藏地区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西藏大家会想起什么呢?雄奇神秘的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以及布达拉宫、大昭寺这样的人文遗迹,无疑布达拉宫应该是西藏的人文景观中最为知名者。相传这是当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时为照顾来自中原汉地的公主的定居生活习惯而修建。事实上汉、藏两族同根同源,都发源于今天黄河上游的青海河湟谷地一带,后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距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争,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了这次战争,据统计全球直接或间接死于二战的人数达到了7000万人,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五万亿美元。如果我们单从二战造成的破坏性来看,二战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因为二战产生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不

  • 蔡锷和小凤仙英雄佳人的故事存在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谣言止于智者,既不是名妓也不是侠妓的小凤仙并没有救过蔡锷将军,她是被人有意“栽赃”的,“栽赃”她的是出于不同目的的两个人。扮演过小凤仙的有Angelababy杨颖,刘晓庆,姚笛,周海媚,刘晓庆,蒋勤勤,舒畅等知名演员,可见她的名头不是一般的大,凄美爱情故事的影响面也非常之广。现在流传的-朱筱凤女士的

  • 七夕快到了,三国里面的爱情故事都有哪些?和正史有出入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领域和情感世界纠缠,历史的确和文化无法划清界限!纵是司马迁老先生也免俗不了。初平三年(190~193)八月七日,虽然是董卓这个豪强私立汉献帝已经三年,各地动乱不己,江湖大佬们也是啸聚黄河岸边要讨伐挟持汉室的陇西巨匪董卓。但是,这一天是"七夕情人节",白衣白甲的吕布纵然是身经百战的东汉未期第一战将

  • 古代大多以北方为营一统中原,为何朱元璋能从南方起兵获胜?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朱元璋从南方起兵获胜,我认为注意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宋朝以前,北方经济繁荣,社会发达,所以,宋朝以前包括宋朝都是北方起兵获胜。而到到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南方经济比北方繁荣,社会也比北方发达,所以朱元璋起兵能够获胜。二是,当时元朝已经开始衰落,社会矛盾激烈,再加上北方红巾军的抗元战争,已经是元朝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