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陕西韩城有哪些历史名人故事?

陕西韩城有哪些历史名人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62 更新时间:2024/2/2 17:58:43

韩城古代历史名人中最著名的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明朝进士薛国观,曾任户部给事中,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清朝状元杰,曾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下面重点介绍韩城的现代名人,这些人都是老革命,位于高级干部之列。

吴纯仁(19212010),陕西韩城人,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团副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反“扫荡”、反蚕食等战斗,参加过广阳、苏北、皖北、淮北、射阳、淮安等战役战斗。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3师7旅19团3营教导员、营长、团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野6纵16师4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后升任团长。参加过焦家岭、五家子、辽西等战役战斗。1949年9月,升任127师副师长。参加过四平、辽沈、平津、渡江、粤桂边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127师师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43军副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图吴纯仁

薛旭光(19192014),陕西韩城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入党。曾任副大队长、四野工兵5团副团长、志愿军工兵17团团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工兵教授会主任等职。副军职离休干部。

刘钢民(19212000),陕西韩城人。1937年入党并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固临县委组织部部长,西北野战军和洛川地委干部,合阳县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等职。新国成立后,曾任蒲城县委书记,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杨春茂(19142009),陕西韩城人。1934年2月加入党。曾任晋察冀边区组织部干事,平山特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本溪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辽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建筑工程部局长。1956年6月至1965年9月任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等职。

图:杨春茂

李绵(19122007),陕西韩城县人。1930年10月入党。曾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

焦力人(19202007),陕西韩城人。1938年11月入党。1938年1月参加革命。曾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司长,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总指挥,江汉油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石油化学工业部党副部长等职。

图:焦力人

薛剑华(19232017),陕西韩城人。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5年4月入党。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董继昌(19302012),陕西韩城人。1949年入党。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

你知道的还有哪些韩城名人?

陕西延安是如何成为抗战时期的革命圣地的?

笔者与延安有些缘分,大学时代学校就组织我们去过,2006年底参加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又去过,还见到了杨奎松和金冲及等学术大佬。印象里,延安是边远穷困之地,但现场见识之后刻板印象完全被颠覆:延安城建得很漂亮,经济实力不弱,老百姓幸福感强。

延安在抗战时期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主要是指全国众多爱国知识青年不断奔赴延安,成为一段现象级的历史记忆。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知识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而延安坚决的抗战态度和战场表现成为爱国之士心向往之和行之所向的聚集地。当时,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是抗战最高领导机构,但抗战态度和抗战表现有时不如人意,而我军战线相对更窄,力求每战必胜。延安地处偏远的西北,地理上的劣势反而成为传播上的优势对广大爱国青年形成了半知半解的神秘感、新鲜感和向往感。

主观上,我方对爱国知识青年进行了有力争取。泽东强调:“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党有军有,治之可以理解,“国”在哪里?治啥?所以,提到“治国”的高度就耐人寻味了,可见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另一个要人也指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在抢,抢慢了就没有了”。说这话的何许人也?陈云,身居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要职。后来担任毛泽东大秘近20年之久的田家英,就是几万奔赴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中的佼佼者之一。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媒体特别是外媒的贡献。1937-1941年,诸多国内友好人士和外媒记者访问延安,绝大多数人对延安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这些报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风,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近乎完美的形象,与国统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广大爱国青年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爱国知识青年绝大多数都是国统区的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思想往往激进,对“解放区的天,明亮的天”自然十分向往,而且不少学生家境不错,有经济条件前往“朝圣”。在这条“朝圣”之路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成为非常重要的中转站。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狙击手是巷战“第一杀手”,据说现在已经出现了“反狙击手”武器,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这又是一道“矛”和“盾”谁厉害的题目。“狙击武器”和“狙击手”一出现、那么“反狙击”、猫逮老鼠的游戏就开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战争游戏规则就是这样交替进行着。根据美国《防务周刊》报道:“为了应对中东地区反美武装和恐怖袭击、美国lROB0T”公司研发了一型“反狙击机器人/Packbot(背包反狙

  • 打仗从来都是很残忍的,你知道历史上最艰难的战役是哪一场?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淞沪会战的时候,国军和日军都是添油战术,都是逐步增兵。最终,国军投入兵力总数大约七十多万人,日军投入兵力二十多万人,国军伤亡大约三十万人,日军伤亡十万人,这也是抗战期间国军与日军作战,战损比最高的时期,达到了大约三比一的水平。也就是说,国军每伤亡三个人,日军就会伤亡一个人。在淞沪会战之后,国军对日军

  • 谁知道西安华清池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亲始皇温汤戏神女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定都于咸阳,但经常慕念着骊山温泉。于是,就命人在原来的汤池上砌石起宇,修建了骊山汤。建成的骊山汤,虽说比以前更加富丽堂皇,但仍然保持着原先汤池的格调,依然是上无瓦片,下无尺栋,上边毫无遮挡。所不同的是,由于秦始皇的专横,偌大一个汤匙,只能归他一人享用。却说

  • 抗日名人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王二小一天,王二小在山上放牛。突然有一小股日本人来扫荡,抓住了王二小。让王二小带路,王二小把日本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八路军把日本人消灭了,王二小也被日本人杀了。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 对越自卫反击战到底打了几年?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上对中越战争的污名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人甚至认为,这场战争完全没有必要,或者说是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对于这样的谬论,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显然有必要得到纠正,否则这又将成为一些异己分子制造矛盾的工具。接着,本文将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内部根源讲起,阐述这场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先说一

  • 陕西延安作为有名的革命根据地,为什么感觉那边的旅游业不是很发达?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延安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延安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

  • 历史事件戚继光抗倭发生在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戚继光抗倭是发生在明世宗嘉靖年间,而他承袭了父亲的职位,在山东一带针对倭寇建立军事防御。因为当时的倭寇四处做害,所以他在山东和浙江的主要任务都是抗击倭寇。在公元1557年的时候,戚继光发生了一次救援失时的情况,就发生在今浙江东部沿海一带,因为这次事件没有及时得到救援是由于道路受阻的缘故,所以朝廷酌情

  • 古代战争故事《三秦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三秦战役,为刘邦所指挥的汉军铲除秦朝灭亡后三秦势力之会战总称。三秦,原指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被项羽封在关中地区为王的秦朝降将。关中之地,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秦、汉等王朝均定都于此,为古秦国的据点。三秦后成为中国陕西省的别称。秦朝末年,刘邦先攻下秦首都咸阳,平定秦国,项羽先发后至,因此未获

  • 在古代战争的时候有生化武器吗?都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生化武器是现代才有的一个新式名称,在古代是没有的。生化武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感染,如果按照这个定义的话,在古代是有的,只是不叫生化武器而已。说得通俗一点,人的大粪就是一种生化武器。它俗名叫“金汁”,也就是黄色的汤水的意思!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里有一句歌词是“谁愿挑个黄水汤”,这个“黄水汤”其实说的

  •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希望对你有帮助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转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以来,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