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武器是现代才有的一个新式名称,在古代是没有的。
生化武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感染,如果按照这个定义的话,在古代是有的,只是不叫生化武器而已。
说得通俗一点,人的大粪就是一种生化武器。
它俗名叫“金汁”,也就是黄色的汤水的意思!
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里有一句歌词是“谁愿挑个黄水汤”,这个“黄水汤”其实说的就是人粪尿!
你不要小看这个东西,在古代的战场上稍微加工一下,它可是一种要命的玩意。
小说《说岳全传》第十五回:金兀术兴兵入寇,陆子敬设计御敌。其中这样写道:忽听得城上一声炮响,滚粪打出,那些小番一个个翻下云梯,尽皆跌死,城上军士把云梯尽皆扯上城去了。
金兀术便问军师:怎么这些爬城的军士跌下来尽皆死了,却是为何?
哈迷蚩道:此乃陆登滚粪打人,名为金汁,沾着一点便死!
据书中看来,是把人的粪尿用火烧开,做守城工具用,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不得而知。
但有一个事情是真实的,那就是把人的大粪抹在兵器上,在肉搏时这最容易给敌人的伤口造成感染。
而且在古代有没有消毒和破伤风的概念,同时也没有青霉素之类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注射药物。
除了上述这个人的粪尿之外,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可怕的细菌传播武器鼠疫!
鼠疫是十分可怕的一种传染疾病,它在病发时可以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让一支拥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军队瞬间瘫痪。
有一种传言说,李自成的军队之所以兵败如山倒,并非作战不利,而是遭到了可怕的鼠疫所致。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在西征时,也使用了大量的鼠疫细菌武器、
这种说法看起来不算虚构,蒙古全部军队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三十万人马,而当时只要是一个周边国家随便调集一下,便轻易会聚集起几十万人马。
蒙古军队之所以横扫欧亚大陆,也并非完全依靠砍杀,他们也用上了较为现代化的武器,如投石机、火炮和鼠疫等这些下三滥手段。
所以说,在古代是有生化武器这个特殊的武器的,只不过当时不叫生化武器而已。
生化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曾经在现代战争中造成了大规模的危害,因此在二战后被世界各国签订条约明确禁止使用。其实早在古代时,聪明的古人就已经发现了这一武器的威力,并在战争中投入使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三次著名的生化武器的战例。
“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中招在古代战争中,水源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敌人的水源上动手脚,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投毒和污染水源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史料记载,在第二次的河西之战中,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一直追至祁连山脚下。匈奴人为了阻止霍去病的追击,将病死的牛羊埋在水源中,结果水中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正是饮用了这里的水后,回去不久就染上疫病而亡。一代名将就此英年早逝,死时才年仅23岁,让人不胜惋惜,而这一事件也是我国历史最早记载的关于使用生化武器的事件。
关羽中毒箭“刮骨疗毒”除了投毒外,古代还出现过一些毒性武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见到的“毒箭”了。所谓“毒箭”,就是将毒药直接涂抹在箭头上,从而对敌人进行致命杀伤。在我国的历史上,毒箭在战场上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一代名将关羽在征讨曹操时曾经被毒箭所射中,并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于是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刮骨疗毒,最终才保住了性命。由此可见,“毒箭”这种毒性武器的杀伤力也是不小的。
蒙古军队用“黑死病”攻宋到了宋朝末期蒙古扩张的时代,恰巧是欧洲发生黑死病的时代。当时在欧洲,黑死病已延续了三百年之久,造成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而蒙古军的长征与戍守,各种大量军人移动,将黑死病带到中国北方的草原和中国本部。蒙古军队攻打宋朝的城池时,据说曾经将病死者尸首,用抛石器,投入围困的城市,造成城内人口的大量死亡。后来,因为蒙古大帝国,与东方的交通,不论陆路还是海运,都比较顺畅,疾病又经过海道和商路,扩散蔓延。东方本来没有黑死病,经过这一次大瘟疫,死者无数。具体的数字,已经无法计算。但是从总人口数字上来看,将宋、明人口,以及同时代本来属于辽、金、蒙古地区的人口,前后比较,北宋总人口最多时,加上契丹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一亿。明朝时期的中国,在开国时,人口大约只有六七千万,总数足足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