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

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5 更新时间:2024/2/22 22:26:03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民主革命家格外的闪耀,他一生南征北战,曾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许多人都说如果他没有早逝,蒋介石很难出头。而这位功勋卓著的英雄,就是蔡锷

蔡锷,原名蔡艮寅,湖南宝庆人。蔡锷出身微寒,但他读书刻苦,天资聪颖,师从康有为、谭嗣同,还获得了梁超的赏识。由于蔡锷成绩优越,他入选留学生,在1899年远赴日本留学。蔡锷希望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民族,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1900年以后蔡锷回到祖国,参加革命运动,失败以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锷”,表明自己不畏牺牲,流血救民的决心。在革命不断失败以后,蔡锷认识到他的能力存在局限,于是他继续在日本苦学军事理论,并与革命党一起探讨革命思想。随后,蔡锷考入日本著名军校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方震、张孝准等人被誉为“中国士官三杰”。

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他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担任军校校长,训练新军。在学校里蔡锷的能力出众,教导有方,他的军事技艺和造诣让师生们十分钦佩,李宗仁等一大批新军骨干和后来的历史风云人物都曾是他的学生。

在当时清政府统治愈发腐败,云南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蔡锷为首的云南民主革命人士在云南策划起义。1911年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率领新军推翻了清政府对于云南等地的统治。蔡锷担任云南都督期间,他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百姓们对他十分爱戴。

袁世凯掌权以后,对蔡锷十分忌惮,将他调入北京,对他进行监视。蔡锷起初还对袁世凯抱有希望,不断上书袁世凯,为他献言献策。当袁世凯勾结日本,签订卖国求荣的《二十一条》以后,蔡锷彻底对袁世凯失望。袁世凯复辟以后,蔡锷极度愤慨,他决心推翻袁世凯的封建统治。

蔡锷秘密离开北京以后,辗转来到昆明。随后蔡锷与唐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发动护国战争。蔡锷率领着护国军,以少敌多,以落后的装备与号称精锐的北洋军死战,最终取得成功。在全国声讨浪潮下,袁世凯知道大势已去,他被迫退位,不久以后忧郁而死。

然而当革命事业取得阶段成功以后,蔡锷的病情却不断恶化,不得不远渡日本进行治疗,但数月以后,蔡锷终因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4岁。当蔡锷垂危之时,他牵挂的依旧是国内的革命事业,他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然而北洋政府没有遵循蔡锷的遗嘱,他们顺应百姓呼声,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而他也成为民国国葬第一人。

蔡锷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一位革命者,一位军事家,亦是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者。蔡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他的伟大,值得后人铭记。

蔡锷21岁当旅长,29岁出任云南都督,第一个起兵讨袁,却在34岁与世长辞,死后享国葬待遇,是民国国葬第一人。

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见家境贫寒的他,13岁考中秀才,两年之后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成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学生,他还与梁启超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当时清王朝腐败不堪,风雨飘摇,列强虎视眈眈。年少的蔡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两次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知识。

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教练新军,李宗仁和朱老总等很多杰出将领都是他的学生。李宗仁曾说过,因为能力优秀,学生们都对他特别敬重。带兵有方,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

1911年出,29岁的蔡锷被调至云南。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在昆明组织领导新军,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成立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在任期间,蔡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行新政,赢得无数军民的爱戴。1913年10月,袁世凯吧。蔡锷调至北京,既是为了笼络人心,就是为了防止蔡锷的势力发展的太大。

起初,蔡锷以为袁世凯是真心为革命,担任大总统是众望所归。所以蔡锷一直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心尽力,多次上书袁世凯,提出改革,建设军事和国防。袁世凯非但不理睬蔡锷的建议,还疯狂地进行军事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做自己的皇帝梦。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的签定21条这一脉国条款,同时开始为称帝做准备。这让蔡锷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同时又无比气愤。他下定决心通过武力的方式为4万万人争人格。为了让袁世凯放松警惕,表面上装作花天酒地无心政治的样子,不是斗蛐蛐就是去八大胡同和小凤仙厮混,暗地里多次和老师梁启超联络,商讨讨袁计划。

1915年11月,蔡锷以治疗喉病为由离开北京,东渡日本。反转抵达昆明,开始为讨袁做最后的准备。

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分三路讨袁,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率领约8000人部队从四川出击,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场战争。四川战役中,在补给不足,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故国军与敌人奋战数月,最终。出奇制胜,打败了号称精锐的北洋军队。护国战争胜利后,袁世凯迫于压力,只能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抑郁而死。

后来,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只可惜他的喉病已十分严重,无力去管理四川,匆匆解决了四川的交接事宜后,前往日本治疗喉癌,但已经太晚了。

1916年11月8日,年仅34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蔡锷于一九。17年4月12日回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一生心系国民,为救国救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天下为己任。他在这34年的短暂一生中,做了足以改变民国的、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打仗的时候,是怎样攻城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文/念田我们在众多古装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大规模的战争场景,其中最震撼最有感染力的莫过于攻城的场景了。电视剧往往将攻城渲染成极为激烈、死伤无数的艰难过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古人究竟是怎么攻城的呢?撞车模型攻城的一大方向是打开城门。城门是城池的正式入口,是攻城的最主要方向。城门一般为木制,闭门后又用巨大

  • 只论演义不说正史,三国有哪些著名的单挑?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之精彩,其中的单挑戏份起到了点睛之功效。两军阵前主将互相Ko,即可提振士气,试探虚实,还能查察战争、战局之端倪。仔细研究双方将领,阵前喊话、叫嚣,以及单挑过程中的精神状态、过招表现,可洞察秋毫知微见著,预测出此战的战略、战术目的及战争的发展与结果。三国演义描写的精彩单挑不胜枚举,我认为比较有

  • 地处边疆却能灭亡270年幕府江山,日本西南地区为何如此凶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日本倒幕派军队控制了京都御所的九门,严格限制通行并将幕府的警卫队解除了武装;随后,年少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大号令”,宣告江户幕府废止、明治新政府成立。幕府残余势力当然不甘心大权旁落,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于是戊辰战

  •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黑吃黑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2004年,文莱亲王杰弗里博尔基亚卷款100亿美元逃亡到美国,一对英国骗子夫妻盯上了这只“肥羊”。他们以律师的身份接近亲王并取得了他的信任。然后利用各种方法“宰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妇从杰弗里的腰包里“掏”走了2300多万美元。这件事应该算是轰动世界的“黑吃黑”了。逃亡者遇到“热心人”47岁

  •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枕戈寝甲[zhěngēqǐnjiǎ]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2.破斧缺[pòfǔquēqiāng]斧、,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3.兵戈扰攘[bīnggērǎorǎng]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4.穷兵黩武[qióngbīn

  • 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半个多世纪以前,鉴于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毛主席不仅要求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战,而且着重强调战争要来,抓紧准备,还有时间。为了备战备荒,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定,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五十年前的今天,即1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野蛮战胜文明的例子?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周有犬戎为祸,汉有白登之围,晋有五胡乱华,唐有渭水之盟,北宋有靖康之耻,南宋有蒙元亡国,明则有土木堡之变南明有扬州十日,嘉靖三屠。中华五千年的战争史,有多半都是对抗北方野蛮异族入侵的战争史。汉唐先败后胜,最终犁庭扫穴,封狼居胥才有了强汉盛唐之称。两晋袖手空谈,尔虞我诈,内乱不休,最终引来了五胡乱华,

  • 古代战争中,为何南方人总打不过北方人,是身子骨太柔弱了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中除了明朝是由南向北完成统一之外,其他朝代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统一,这难免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是南征比北伐容易得多,认为是南方人身子骨太弱,打不过北方人?难道真是这样吗?下面我说下我的几个观点:地理地形我国地势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居高临下,南方除了长江天险外,几乎没有其他天然屏障可

  • 酒桌文化,发生过哪些暗流涌动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酒文化,类似我们的茶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酒桌上发生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下面,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几个。1、鸿门宴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纷乱。作为起义军中重要的一支,刘邦率先攻入关内。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一时春风得意,允诺关内秦民,屯兵关内,以便防止项羽攻入。刚刚取得巨

  • 经典小故事60篇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小时候,华盛顿的爸爸送他一只小斧头,他特别喜欢,到处砍砍这砍砍那不亦乐乎。有一天爸爸买回一棵小樱桃树栽在了家里。华盛顿趁他不在,就在小樱桃树上试了试斧头,结果把树砍死了。他爸爸回来很生气,那是他非常喜欢的樱桃树,于是问是谁砍死的。小华盛顿很害怕,但还是承认了是自己砍死的樱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