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中除了明朝是由南向北完成统一之外,其他朝代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统一,这难免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是南征比北伐容易得多,认为是南方人身子骨太弱,打不过北方人?难道真是这样吗?下面我说下我的几个观点:
地理地形我国地势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居高临下,南方除了长江天险外,几乎没有其他天然屏障可以阻挡北军,一旦长江天险被突破,南方就基本上守不住了。反观北方,关隘重重,城池密集,这无疑增加了南军北伐的难度。
北方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更容易集结军队,完成北方的统一,形成合力。而南方以山地丘陵为主,水网密布,城池相对分散,南方完成统一难度更大,难以形成合力抗衡北方。
民风相反北方人直接面对游牧民族的侵扰,气候干燥寒冷,生存条件恶劣,所以北方人尚武,民风彪悍。反观南方,气候宜人,生活环境舒适,如此安逸的生活,谁会想着去打仗,所以南方人重文轻武。
南崇文和北尚武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就拿清朝的文武状元数据来对比就能看出来了。清朝武状元中,籍贯可考的约有九十五名,而这九十五名武状元大多都来自于北方,占到了总数的四分之三。而文状元南方各省无疑是压倒北方的,在有籍可考的一百零九名文状元中,江苏省文状元达到了四十九人,而浙江省的文状元有二十人,安徽省文状元九人。
人口数量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北方长期占据了文明的领先优势,人口数量也同样占比高。从秦汉至唐宋,北方人口一直高于南方,后来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人口不断南移,到宋朝时,南方人口才开始超过北方。而古代人口越多,收上来的赋税也越多,更代表着有更多的兵员。就拿三国来举例,魏、蜀、吴三国魏国实力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除了领土,人口是最关键的,魏国人口1300多万,吴国550多万,而蜀国只有400万。
气候差异南方人打仗一般会选在春季或者秋季结束时,需要囤积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一旦没有彻底消灭北方政权,就又得从南方不断的运粮。而北方骑兵,偷袭军粮速度非常快,所以南方政权很吃亏,越往被打越寒冷,一旦到了冬季更有可能出现大批士兵冻死的现象。例如太平天国林凤祥、李开芳北伐。
如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补充
中国古代战争为什么从北往南打容易成功,而从南往北打往往失败?
希望我的回答会给您帮助,中国古代为什么从北往南打很容易成功,而从南往北打往往失败,这个问题原因是复杂的,有经济、政治、地缘等等原因,我来试着说说吧。
1、气候原因
南方靠近赤道,向北越来越冷,当然在夏天时全国气温都高,但是古代战争可不止打两三个月,尤其是统一战争,可能几年或十几年,从北方向南打越大越热,这样很容易只是脱衣服而已,但是从南向北打是越大越冷,这对于南方士兵及其不利的因素,所以气候对于古代作战有很大影响。
2、政治原因
中国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陕西关中到河南一带,只有少数外族入侵时搬到南方,南宋时期由于金的入侵搬到了健康,大部分时期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战争也自然主要在北方,那么北方的政治、军事都强于南方,统一天下的政治诉求也要强于南方。
3、经济和人口原因
古代经过几次大的迁徙,南方才得以发展,一次两晋南北朝时期,二次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后是南宋时期,之前中国的人口和经济一直在北方,经过几次迁徙后,南方人力物力超过北方,所以南方得以迅速发展,在南宋之后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
5、性格原因
可能这个原因听起来不是很有说服力,但我还是想说说,就是古代之所以想南方迁徙,是因为北方的战乱,大家想想迁徙的人是什么样的性格,一定是想要过安定的日子,他们要躲避战乱,而留在北方的人一定是为了生存,拼命抗争的人,要生存你就要去拼杀,这两种人相遇基本是后者会胜利。
结语
从北方往南方打容易获胜的原因,1、气候原因,2、政治原因,3人口和经济原因,4,性格原因。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战争对与百姓都是痛苦的,幸福繁荣是人民创造的,安定和谐才是国家发展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