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飞将军”李广打败仗、被活捉、迷路,是运气不好,还是能力差?

“飞将军”李广打败仗、被活捉、迷路,是运气不好,还是能力差?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98 更新时间:2024/2/23 3:05:44

“飞将军”李广,箭法是百发百守,有神射之美称。但在作战中,不是被俘,就是迷路,难有奇功。给后人的只是他武功盖世,箭法奇准,如此而已。探究原因,盖因他军纪不严,管理松懈,把军队弄得如一群土匪,整体来说,他领导的军队没有合力,没有战斗力,他领导的军队,很难创立大的功迹。故言李广难封。他的被俘,也就不奇怪了。他迷路,可能是慌不择路所至。他仅是出阵与敌搏斗的战将,连战将都不够格,一家之言,赖明者指正之。

大诗人王昌龄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可谓经典,但其中提到的“飞将军”李广可谓悲催。他的故事,即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提起,依然让人惋惜不已。

所谓造化弄人啊。时也命也运也!

李广作为西汉时期的名将,他的能力与出身当真是无可置疑和无可挑剔的,可惜却止步于九卿,并未封侯。

九卿虽然官衔不低,但却只是职位而已,只能领取相应的俸禄,并不能世袭或者传承。因此,封建社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更加愿意追求爵位的提升。

李广出身名门,祖先是秦朝的大将李信,带领秦军四处攻伐战无不胜,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股肱之臣,为实现中国的大一统可谓功勋卓著。

短暂的秦朝灭亡后,曾经无比辉煌的李家只得从都城咸阳搬出,来到陇西一带低调生存繁衍。不过,家族的那份荣耀感却从来未曾丢失,一代一代往下传承,寄希望于来日能够重塑辉煌。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广出生了,他自幼习武的同时,思想教育也从来没有拉下。刚从懂事起,就树立了“为李家重新崛起而奋斗”的志向,弓马骑射都样样精通。

结束吕后乱政,西汉政局终于在汉文帝时期进入了平稳期。李广凭借家庭出身和个人能力,终于有机会护卫文帝一同狩猎,也赢得了青睐。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文帝曾这样夸赞他: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啥意思?就是说这个小伙儿太可惜了,要是生在高祖刘邦时期,以他的军事才能受封万户侯岂不是分分钟的事!

可惜,政局初定的汉文帝开始推行“无为而治”,对外更是停止军事行动而改以“和亲”为主。而《汉律》明确,只有战场立军功才能获得荣耀,才能被封侯。

于是,李广在军中的这些年基本上只能打打兔子,打打野兽,对于匈奴却几乎没有战绩。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他并非没有与匈奴打过仗,只是没有担任过主力而已,每次都“巧妙地”避开了匈奴的主力部队。

汉景帝登基后,李广被调回陇西担任都尉。虽然官衔提升了,可却离开了主力部队,成了一名后方的武官,见匈奴人一面就更难了。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对外虽然捞不着仗打,可对内却有了机会,因为“七国之乱”爆发了。

为了反抗汉景帝的削藩之策,吴王刘濞伙同其他诸侯一同造反,还喊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汉景帝刘无奈,只得下旨处死了忠于自己的晁错,希望能消除国内的叛乱。

可是,造反这种事往往“开弓没有回头箭”,吴王他们压根就没收手的打算,继续向都城杀来。在此期间,周亚夫超常发挥,率领自己的细柳营顶住了叛军的攻势,终于平定了这场内乱。

期间,李广也被周亚夫调来参战,可惜没有加入到主力部队,而是来到梁王(景帝之弟)的帐下效力。由于作战勇猛,李广得到了梁王的多次嘉奖,甚至还领受了他赏赐的将军封印。

这下麻烦了,如果单单接受金银赏赐也就罢了,可接受对方赋予的军权就有了投靠之嫌。汉景帝刚刚平定了吴王领导的七国之乱,自然非常提防诸侯王再与军事将领勾结,因此开始对他有所防备,没有为他封侯。

此后,李广虽然一直在上郡、代郡、云中和雁门几处边关重镇轮值,可汉匈之间始终也没有真正的大战。因为,汉景帝延续了其父文帝的和亲之策,对外用兵并不多。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虽然凭借“文景之治”的积累开始逐渐转变对外妥协之势,逐步加大了对匈奴的军事攻势。但是,汉武帝喜欢大规模的长途奔袭作战,而且喜欢起用年轻的军事将领,比如卫青霍去病才是他的心腹爱将。于是,可怜的李广又得靠边站,每次参战都是配角。

公元前129年,李广终于有机会和卫青并驾齐驱,各领一支骑兵深入匈奴境内作战。结果又悲剧了,因为匈奴听闻他“飞将军”的大名,竟然将主力骑兵避开卫青而专门围攻李广所部。

于是,李广虽然誓死作战,但还是寡不敌众遭至了全军覆没,自己还被匈奴生擒活捉。要不是侥幸逃脱的话,很可能就“英勇就义”了,自然,这次仗下来他不被问罪就烧高香了,哪敢有封侯的奢望。

之后,汉武帝对匈奴发起了漠北之战,只令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前往,而李广居然连配角都没捞上,只能眼看这些后辈们耀武扬威,加官进爵。已经从军四十多年,大小战斗不下百场的李广,到了六十岁的高龄依然没能封侯,心中的委屈只有自己清楚。因此,他不顾自己年迈,多次泣血上陈汉武帝请求为国杀敌。刘彻终被感动了,勉强答应他随同卫青出战,甚至允诺出任先锋将军,准备得胜归来时就封他为侯,也算了却了一桩遗憾。

可惜,可惜!李广的这次出征更加悲催,竟然领军迷路了,耽误了和大将军卫青合击匈奴的计划。虽然卫青表现神勇,以自己所部兵马奇袭了单于,但由于没有形成合围之势,导致了单于的逃脱。

经此失败,李广既羞愧难当,又悲愤难抑,担心回到长安遭到问责,竟然选择了拔刀自刎,只为后人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限遗憾。

回顾李广的一生,他的武功和神勇人尽皆知,他的忠君和爱国毋容置疑。可是,似乎总是缺少一种政治敏感性,缺少些许的运气成分,每每在抉择的关头就会出错,最后只能成为了一个“悲情英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一鼓作气出自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长平之战晋

  • 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或其他名人的爱国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梅兰芳蓄须明志: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

  • 古代战争中哪些城池再难也要打下来,不能绕过去?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城市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经济重心。古代打仗必须要占据城池,绕过去很简单,但却是不可以绕过去的坎。第一,攻占城池,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可以震慑敌国,从心理上给与沉重打击。现在战争,也往往要轰炸对方大城市,其战略目的就是破坏敌国的经济命脉,造成民众的恐慌,搞乱敌国的社会秩序。在古代是农耕经济,攻占敌国城

  •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啊?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比较著名的:1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周武王的军队VS商纣的军队结果:商军纷纷阵前倒戈,周军大获全胜)2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交战双方:秦国军队VS赵国军队结果: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人)3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交战双方:楚项羽军队VS秦

  • 谁能介绍一下关于美日金融战的历史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美日金融战,实际上可以看做是美日贸易战的其中一环,是美国为扭转国内经济所采取的手段,在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美元开始有秩序的下跌,日元则开始升值,然而由于日本政府错误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大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时代背景:美日贸易战美日贸易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八十

  • 宫崎骏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哪一对的爱情故事?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哈尔的移动城堡,哈尔的担当,苏菲的善良,勇敢,两人相互守护,一起对抗外界不公。都是勇于保护自己爱情的人侧耳倾听~那是双向奔赴的爱情,相识相知,互相吸引,互相勉励,一起为理想携手并进。三国乱世,女人的命运更是悲惨。枭雄刘备曾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女人在三国时期,如同商品一样,成了群雄争霸的牺

  • 西方历史上有没有农民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农民起义,几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在西方国家乃至中国以外的全球,几乎没有可以与中国农民起义相提并论的社会革新。什么是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顾名思义,是以农民为核心所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来对抗旧王朝甚至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一种革新运动。中国特殊的皇权统治制度,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 中国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刘邦灭秦战争前208年前206年农民起义军与秦王朝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巨鹿(今河北平乡)、砀县(今河南夏邑)、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咸阳(今陕西)等地农民起义战争巨鹿之站,秦军投入兵力40余万;刘邦军到霸上时发展到十几万人。巨鹿一战歼秦军主力20万人,秦军主力覆灭,为刘邦西进创造了条件

  • 项羽和刘邦之争,输在了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主要输在了性格上。项羽性格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气量小、刚愎自用、残暴、目光短浅。章邯投降,项羽不是安抚,而是“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灭秦后,有人说:关中土地肥沃、地形有利,可以去称霸。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劝说者说项羽“沐猴而冠耳”。项羽闻之

  • 历史上大萧条为什么会导致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929年开始于美国并扩展到全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大萧条。这个大萧条加速并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实际上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里有这么一个定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追溯一切的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军事问题,其发生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经济出现问题,政治问题就随之出现,最终必然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