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动不动都是数十万大军,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古代战争,动不动都是数十万大军,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55 更新时间:2024/2/23 14:03:29

谢谢邀请。古代打仗应该有数十万人的情况。不过,古代打仗存在如下情况:

1、打仗军队人数属于军事秘密,存在虚虚实实情况,军队数量不一定十分准确。例如:垓下之战汉军存在四十万或六十万之说。成吉思汗铁木真攻打花刺子模军队有十二万或二十万之说。清朝入关后满族军队数量是个谜,有大约二十多万之说,萨尔浒之战后金军队约六万这是比较准确的。虚报军队数量是常有事情。曹操南征给孙权去信说率八十万军队。萨尔浒之战明军号称四十七万。都是明显夸大数量。

2、古代战争交通运输通讯条件有限,后勤人数占很大比例。这都大量增加了军队人数。例如:汉武帝时期攻打匈奴,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搞后勤运输,仅马匹就遭到大量损失。

3、古代战争有时候兵民分不清。例如:曹操招降百万青州兵,真正能打仗的估计几万人,大多数是随行的家眷等。李自成进攻河南后,扩军到百万,这其中大量人员是随行的家属孩子和妇女。

4、古代战争有时候进行几年,不断增派军队。例如:长平之战真正算起来五个多月时间,而从秦赵冲突发生到结束有近三年时间,双方不断增派军队,最后秦军可能达到六十多万,赵军四十五万。双方共投入一百余万军队。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是进行了几次战斗,包括白马坡之战斩颜良、延津之战乱军踩死文丑

5、古代战争有时候打起来,胜负已定。一方军队还在途中,没有真正全部集结起来。如果途中军队也算,参战人数就会增加。例如: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组织了八十三万或一百余万大军,而真正在前线与东晋交战仅有二十五万,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许多军队还在途中。韦孝宽平定尉迟炯叛乱,尉迟炯已经失败了,许多叛军还在途中。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每次军队数量都一百余万,而失败的时候许多军队还在途中。

6、古代战争操作相对简单,有时候组织起来全民皆兵,这样参战军队数量明显增多。例如: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队中往往挟裹大量农民,这样军队战斗力不一定强,但是人数却很多。

这样来看,古代战争动不动数十万军队参战是正常现象。

冷兵器时代,打仗主要靠人,数十万大军参战也有,但虚数也多。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战争胜利已经定了。关键时刻出现了失误,反而失败了?

熊孩子的逆袭说个顺风浪死自己的故事吧,话说唐朝末年在范阳一代有个节度使叫刘仁恭,这哥们打仗时候擅长挖地道,故此得了一个外号叫“刘窟头”。唐朝末年的节度使大家都晓得,基本就等于是军阀,老刘占着北京、保定一代,坐望中原兵戈不休,没有啥野心的他倒也把小日子过得很爽。

然而这世间的事大多难以圆满,老刘人在家中坐,帽从天上来,他的二儿子刘守光明显继承了老刘挖地道的基因,把地道挖去了庶母罗氏的房间。老刘惊闻自己帽子变绿后当然选择了原谅,他把儿子痛打一顿,又逐出家门,断绝了父子关系。

熊孩子刘守光在失去一切后也果断选择了报复社会,他趁着朱温进攻幽州的当口,来了一把经典逆袭,将老爹抓起来囚禁,和庶母再续前缘。捎带脚的他还把节度使的大印搂进自己怀里,坏人做的简直不要太爽。

好孩子的反击老刘的二儿子是个混蛋,但长子刘守文到是个典型的好孩子,从小听话守礼,年纪轻轻就率军打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自立门户也当上了一方大员。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也算颇有建树,成为唐末乱世里一股清流。

惊闻自己的家庭惨剧后,刘守文当场就哭了,“哀哀父母,生我辛劳。自古岂有仇父者,我家生此枭獍,我生不如死”!说完这番话,刘老大就亲率麾下将士讨伐逆子。只是熊孩子的战斗力确实强,刘老大两战皆败。

输到气急败坏的刘老大再也不顾忌脸面了,先向敌人朱温投降,把自己儿子送去当人质,条件只有一个,借兵救父!还觉得不保险的刘老大又向契丹和吐谷浑分别派出使者,只要能借兵给我,什么都可以商量。

顺风浪死的刘老大公元909年,刘老大终于凑了4万大军,悍然第三次进攻自己的熊弟弟。这次他准备的非常充分,契丹、吐谷浑骑兵也相当给力,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在鸡苏大破刘守光的主力部队,眼看就要把熊孩子赶尽杀绝了。

然而就在此时刘老大想起了自己多年所受的教育,兄友弟恭啦、家和万事兴啦什么的全想起来了。表演性人格发作的刘老大赶紧跑阵前,冲着一群听不懂汉语的外国哥们哭喊:“各位!千万别杀了我弟弟啊!”

结果事情就是那么巧,他熊弟弟手下有一员虎将叫元行钦,刘老大表演的时候这货就在附近,过去顺手就把刘老大给抓走了,只留下全体懵逼的多国部队在风中凌乱。战争的结果自然不用说,浪催的刘老大挂了,多国部队瞬间崩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顺风浪是没有好下场的,扯淡完毕.......

在战争中,有一样东西叫做运气。有了这样东西,庸碌的将领也能够打胜仗。没有这样东西,就算你有通天本事也难逃一败。有道是,时来江山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说的就算这个道理。

在战争中,有时候已经稳操胜券了,可是突然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反而会断送胜利。这就如同拿破仑说的,“与其要一个聪明的将军,不如要一个幸运的将军。”既然说到拿破仑,就从拿破仑说起。

拿破仑最著名的战役是滑铁卢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本来应该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是,仅仅因为几个小小的失误,使得他功败垂成。由于这场败仗,也终止了拿破仑的军事生涯。他再次宣布退位后,被英国人送往圣赫勒拿岛,病病死在那里。

在滑铁卢之战中,拿破仑的计划是十分出色的。他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先割断普鲁士军团和英荷军团的联系,然后再对他们各个击破。但是,在战役中,这个计划由于种种失误,没有能够贯彻实施,最终造成了战役的失败。

比如说,在林尼战役中,拿破仑和普鲁士军团交锋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占了上风,准备发动最后的总攻。就在这个时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拿破仑的侧翼,引起了拿破仑军队的混乱。后来拿破仑派人去调查,发现这是他下令调来的戴尔隆军。

可是这支军队在接近拿破仑军队的时候,又掉头回去了。这支军队回去后不但没有赶上作战,还因为它的出现让拿破仑的军队因为重新整顿队形,浪费了两个小时。使得普鲁士军团虽然被击溃,但是没有被歼灭。

戴尔隆军撤回去的原因是,戴尔隆军是属于阻击英荷军队的内伊的,拿破仑调走它并没有跟内伊说。由于内伊遭到英荷军团的压力,又派人把戴尔隆军调了回去。结果,将近两万人的戴尔隆军在那一天在两个战场之间来回跑了一天,一枪没放。如果那一天戴尔隆军不管在那一边参加战斗,都会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也就不会有滑铁卢之战了。

在滑铁卢战役中,这种失误造成的后果更是严重。首先拿破仑听从部下的建议,为了发挥炮火的威力,推迟战斗发起的时间,等待地面干燥。派去调格鲁西回来的传令兵只有一名,结果到战役结束,格鲁西也没有接到回援的命令。

本来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荷军团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是因为普鲁士军团援军的到来,使得联军反败为胜。拿破仑本该取胜的滑铁卢战役以失败收场。

而日本在著名的中途岛之战中也出现了各种失误,使得他们丧失了胜利。在中途岛之战中,虽然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但是,由于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取胜也是很艰难的。

美军的陆基航空兵缺乏训练,在整个战役中没有任何战果,还损失惨重。美军能够依靠的只有航空母舰上受过专门攻舰训练的飞行员。这样,中途岛之战,实际上是两国航空母舰之间的对决。由于日本航空兵的训练要超越美军,所以如果双方同时对攻,美军极可能会失败。

可是,与美军知道日本舰队方位的情况相反,日军对美国航母编队的方位一无所知。所以,日本为了以防万一,在出动袭击中途岛的第一波飞机后,在甲板上布置了攻击美国舰队的第二波飞机。

但是,日本舰队出现了致命的失误。那就是负责出动侦察的飞机因为设备故障发生了延误,晚起飞了半个小时。而一架正好从美军舰队上空飞过的侦察机却没有发现美军舰队。这样,当袭击中途岛的日军要求发动对中途岛的第二次攻击时,日本舰队没有任何关于美军舰队的情报。日本舰队指挥官南云中将决定更换弹药,准备再次攻击中途岛。

就在换弹药即将完成的时候,日本晚起飞的侦察机却发现了美国舰队。这样日本舰队又将弹药换回去。在这手忙脚乱的时候,第一波飞机又返航了。日本舰队只得收回飞机,暂时北撤,准备对美军舰队的攻击。

就在日本终于把“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的程序折腾完,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美军俯冲轰炸机的炸弹也落在了日本航空母舰的甲板上。炸弹引爆了日本航空母舰机库中没有来得及送回弹药库的炸弹。转瞬之间,日本的三艘航空母舰遭到重创,最终沉入海底。

日军剩下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虽然进行了反击,击伤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但是由于寡不敌众,最后也被美军击沉。中途岛海战以美军的胜利而告终。

最后,再说一个中国明朝的战例。那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日时的一个战役,第一次泗川之战。这一次战役是中国军队两万多人攻打日本泗川岛津义弘的一万多人的战役。

在这一次战役前,日本军队按照日本的筑城术修建了防御完备的泗川城。由于日本的火枪杀伤力很强,如果强攻,中国军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于是,中国军队调来了重炮部队,以炮火的掩护来攻打泗川城。

在战役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军队进展顺利。中国的火炮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在用火炮打开日本的城门的时候,明军都蜂拥而入,准备全歼日军。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火炮阵地发生了意外。

由于想要尽最大火力攻击日军,明军的炮兵将大量的弹药都运到了火炮阵地。谁知道这些弹药发生了大爆炸。一时,明军死伤惨重,乱作一团。日军趁机反攻,结果本来要取得全胜的战役,却遭受了惨败。

在第二次泗川之战中,明军汲取了第一次泗川之战的教训,顺利拿下了泗川。当然,泗川的日军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除了在泗川被歼灭的外。在整个战争最后的一战露梁海战中,岛津义弘率领的剩下的日军大部被中朝联军杀死在海中,逃命的寥寥无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为什么总缺粮?不打仗这么多人也要吃饭啊?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远古的历朝历代粮食是天下稳定繁荣昌盛的基础,民以食为安国有粮而稳。由于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如在遭上天灾人祸那就更是无可救药必遇大难。所以农垦文明凡贤明的君主多注重农桑耕种,不务农时以天下为己任。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国家的粮库中有多少存粮也关系着军国大事国际民生,以三国中的官渡之战,和春秋战

  • 三国时期打仗,真的是将军先阵前单挑,小兵再向前冲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性的大型军事活动,既使是冷兵器时代,也不会简单划一的单挑,这不等于是打群架了吗?战争,有双方的军事力量,就有严明的军规和军事规范。它首先有主帅丶副帅,有连排长和士兵。任何进退都是在令旗下或鼓声中进行的。否者,就是一盘散沙,散兵游勇是不会打胜仗的。战争,一般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

  • 古代将士们不打仗也吃饭,怎么一开起战来,粮草就不够吃了?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自己想想假设一万骑兵马吃草料那个得用马车拉草和粮食一马车就算三匹马拉一车草他们也得吃啊到战场半车那样一开战得冲锋不是跑远了马人没吃的了坚壁清野就是没吃没喝回去吧哈哈古代行军打仗虽然粮草先行,但古代的运输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打个五六天的仗就断粮了,后勤补给差。[微笑]冷兵器时代,人员、物资等战争物品集

  • 历史战争小说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窃明。另推荐一部近现代的《抗日之铁血远征军》虽然不是古代的但是场面也算大了,而且很热血,虽然因为河蟹问题结束较为草率但是也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主角为维和部队特种兵穿越到中国远征军宪兵参谋长,经同古保卫战到国内战场、率部参加硫磺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情结安排合理,值得一看。真正的作战,是两军对垒,由于古

  • 古代战争中使用密码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密码在现代军事学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通过破译密码,可以知晓对方的行军或作战部署,得到这些信息后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中国古代是否有密码,最初又是什么形式呢?密码在中国起源很早,相传它的发明人是姜子牙。他在与周武王的谈话中,曾提到两种密码方式:阴符和阴书。据《六韬》载:太公曰

  • 请写出几部与战争的古今外文学名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中国古代《论语》《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三国演义》《史记》《西游记》《三言二拍》2中国现代《闻一多诗文名篇》《巴金小说全集》《茅盾小说全集》3外国《泰戈尔短篇小说选》《悲惨世界》《死魂灵》《茶花女》《罪与罚》《莎士比亚精选》《双城记》《飘》《战争与和平》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韩信

  • 我国都有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有哪些少年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李世民(十七岁)时便已是一代英雄,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十七岁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十九岁便开设文学馆,文采风

  •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叙述了什么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叙述了敌后抗日游击队在山林,高粱的掩护下抗击日寇侵略的事迹。青纱帐指大片的较高的植物地,如玉米,高粱等,从远处看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看时和“青纱帐”相似故而得名.出处:1.《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互联网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最著名的当然是3Q大战。红衣大炮大战小马哥。历时四年诉讼2010-2014,360败诉为今后的互联网反垄断案树立了标杆,促使腾讯由封闭帝国转变为开放型生态影响了以后互联网的发展。谢邀!这个问的不好答!看怎么定义黑客这个词了!如果只是潜入敌方的活动呢么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特洛伊木马了!如果是和电脑网络有

  • 特洛亚战争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天神帕流斯和海中仙女特提斯举行婚礼,那天,天上所有的神仙都受到了邀请,唯独没请不和之神厄里斯。厄里斯非常生气,他决心报复。他把一个金苹果悄悄放在宴席上,仅苹果上刻了四个字:给最美丽者。宙斯的妻子赫拉,还有阿弗罗迪特(维纳斯),和雅典娜看到了金苹果,他们都称自己长得最美丽,要得到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