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演义〉中战争的名称并讲述其经过

《三国演义〉中战争的名称并讲述其经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4/1/25 11:39:54

太多啦,应该有上千场吧,下面这几个应该算蛮经典的讨伐董卓出师有名且兵多势众,但最终还是落得让后世耻笑的结局。官渡之战袁绍的优柔寡断葬送了自己,也成就了曹操的一番事业。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是后人品味三国文化最为津津乐道之处。刘备取蜀站稳脚跟的刘备朝着隆中三分天下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攻取汉中汉中是进兵巴蜀必经之地,是关系益州存亡的要地。荆州混战荆州要地势必还要有一场恶战,结果以东吴全面获胜告终。夷陵之战刘备的冲动使得刚刚渐入佳境的蜀汉元气大伤。南中平叛七擒七纵充分展现了诸葛亮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战争艺术。孔明北伐诸多因素注定北伐的失败。这之后蜀国也走上灭亡的道路。魏灭蜀汉虽有大将军姜维的拼抵抗,但最终也无法挽救蜀的灭亡。晋灭东吴腐败的吴政权已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百年三国终归一统。

《三国演义》中战役无数,哪场经典战役损兵折将最多?

《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篇,到东吴灭亡三国归晋完结,前后九十六年(公元184年280年)历史。期间,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三国争霸,晋归一统,都是一场又一场战争打出来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横刀跃马,羽扇纶巾,为中国古代战争史奉献了很多经典战例。尤其是罗贯中的渲染、夸张和虚构,提升了三国战争的影响力。

罗贯中不愧写古代战争的高手,《三国演义中》无数战争场面让读者大呼过瘾,英雄气概纵横驰骋,令人神往。那么,在如此纷繁的战役中,哪一场战役才是损兵折将,损失最惨重的呢?

《三国演义》中的五大战役

所谓战役,也就是题主所讲的“打役”,必须是成规模的会战。按照《三国演义》夸张的描述,双方投入总兵力达五十万人以上的集团军作战可称为战役。如此,先列出罗贯中笔下的五大战役,为本回答做个铺垫:

官渡之战:这场战争决定了北方统一的局面,曹操同样是以少胜多,击败北方霸主袁绍,为中原百姓赢得了近百年的和平。据《三国演义》称,袁绍兵发黎阳之时,调动了马军十五万,步军十五万,总共三十万人马进攻曹操。曹孟德则调集绝大部分部队,大本营许都几乎处于空虚状态。进兵黎阳与袁绍相据时,仅留下五万人马,让刘岱王忠虚打旗号,防备刘备乘虚袭取后方。当时,曹操所率兵力达到二十万人,所有战将几乎倾巢而出,誓与袁绍决一雌雄。后来,双方又陆续增兵,这场战役所投入的总兵力大概要到六十五万人左右。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大获全胜并奠定了统一北方大业之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冬,曹操挟平定北方之势,聚集兵力八十余万,号称百万,南下攻击长江以南的东吴集团。孙权任命周瑜为前敌总指挥,起兵三万抗击曹操。据守公安的刘备则出兵两万,与孙权联手在赤壁与曹操展开了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役,即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双方总共投入兵力近九十万,战将上千员,赤壁鏖兵,战况蔚为壮观。

夷陵之战:这场战役又称彝陵之战、亭之战,也是一场决定三国走势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役。刘备遭遇惨败,蜀汉元气大伤,刘备退出历史舞台,三足鼎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场战役,刘备起兵七十余万,战将千员,列阵七百余里,声势不亚于赤壁之战。孙权起初点五万人马,以孙桓为都督迎战。接着,又以韩当为正将,统兵十万前往救援。这样,双方总兵力达到八十五万余人,仅次于赤壁之战。

蜀汉北伐: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上《出师表》,率领三十万大军第一次出祁山北伐中原。魏主曹睿以夏侯渊之子夏侯琳为大将,调集关西诸路军马共二十万迎战。至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完成六出祁山战役,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时期的每一次北伐,兵力都在三十万左右,曹魏也多以二十万余众抵抗。姜维接手诸葛亮北伐事业后,每次也是大规模出兵,双方屡次交战,总兵力几乎都超过五十万。

曹魏犯蜀:建兴八年,司马懿统兵四十万征伐蜀汉,诸葛亮调集十万人马分据关隘。然而,却因为大雨连降三十日,司马懿粮草匮乏,无奈退兵,这场战役没有真正打起来。

五大战役的基本特点

除了司马懿、曹真以四十万大军讨伐蜀汉这场战役外,其他几次大规模的战役中,交战双方损兵折将,死伤惨重,战斗是非常残酷的。

比较而言,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交战,伤亡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双方主将是以智谋见长,并不迷信武力,斗智多于用武。最危险的一次,便是上方谷火烧司马氏。假若这场大火得逞,就有可能是诸葛亮北伐中原系列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了。值得庆幸的是,一场大雨拯救了司马懿,也让曹魏逃过一劫,历史继续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姜维九伐中原,基本上没得到多少便宜,在短短的二十四年内九次用兵,说明战争打得并不惨烈,战斗双方损失不大而没有伤到元气。究其原因,乃是姜维能力不够,没能把战争引向深入。曹魏方面,也是因为军事人才一时断档,继续采取防御策略,不轻易与蜀汉军队直接交锋。因而,姜维伐魏的所有战役并没有造成交战双方的惨重损失。

排除诸葛亮、姜维对曹魏的用兵系列战役,就只剩下第一代三国人物所导演的三场大战了。这三场战役有四个共同特点:以少胜多、损失惨重、胜负都取决于一把火、决定了历史走向。

官渡战役胜负的决定性一战,就是曹操火烧乌巢,绝了袁绍的粮草,导致原本就意志不统一的袁绍大军迅速走向瓦解。曹操以二十万之众消灭了四十万袁绍军队,雄霸北方的袁绍集团就此奔溃。但是,袁绍即便是官渡之战溃败,仍然有机会重整队伍,吸取教训,力图再战。袁绍北归后,召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人马,共得二三十万人马。袁绍不知休养生息,急于复仇,与曹操战于仓亭,又被程昱十面埋伏之计杀杀得大败,袁绍吐血斗余而亡。

赤壁之战,诸葛亮、周瑜不约而同的制定了各自的决胜战术,即火烧战船击败不习水战的北方官兵,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结果,周瑜采取诈降计,诸葛亮祭东风,一把火将曹操的八十余万部队烧死大半。曹操遭遇惨败,往北方逃命,到达南郡时,身边只剩下二十七骑。后来,陆续有残兵归队,但经此一役,曹操动了元气,短时间内再无力征讨刘备、孙权。孙刘两家也乘机巩固地盘,开辟疆域,三足鼎立形成。

刘备以关羽、张飞遇害而征伐吴国,是导致蜀汉灭亡的前哨战。这场战役,陆逊以示弱的姿态麻痹刘备,复制赤壁之战,火烧连营。刘备的七十万大军被杀得七零八落,逃到白帝城时,仅存百余人。

那场战役伤亡最为惨重?

经上述分析,三场大战伤亡程度分别是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为什么呢?

赤壁之战的兵力损失是最大的,曹操八十余万人马基本上被消灭,只剩下小股部队分散逃命,且多是陆上的保障部队,主力都基本上在连环战船上遭遇火焚。但是,赤壁之战并无著名大将阵亡,交战各方主力阵容并没有伤筋动骨,这就保证了三家基本骨干力量在日后的战争中保持了战斗力。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鼎立这个舞台依然是英雄在唱主角。

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只引八百余骑逃走。书中交代,张、高览降曹后,袁绍急调袁谭引兵五万救邺城,辛明也率兵五万救黎阳。仅这两支部队,就被斩杀八万余人。袁绍总共四十万兵马几乎丧失殆尽,加上曹操的伤亡,此役总伤亡数不会低于三十五万。虽然官渡之战的伤亡数是三场大战役中最少的,但袁绍损失了好几员大将,淳于琼、蒋奇阵亡,颜良、文丑被关羽斩杀。袁绍元气大伤,军队战斗力急速下降。在官渡之战的后续战斗中,袁军几乎没有与曹操对阵的大将,双方对阵,大将交锋,袁绍几乎是一触即溃。

如题主所问,衡量《三国演义》最惨烈的战役是损兵、折将两个要素。若此,则夷陵之战应当是最惨烈的。

上文所述,刘备遭遇陆逊火攻,迅速溃败,只带着百余骑人马逃到白帝城。加上早期孙权所损失的人马,损兵一项直追赤壁之战。在整个战役中,先后有黄忠、甘宁、潘璋、马忠、傅彤、张南、冯习等吴蜀名将阵亡或被擒杀。蛮王沙摩柯在败退时,遇到周泰,二十回合便被斩杀。其他有名有姓的战将,如李异、谢旌、谭雄、崔禹、朱然也都在夷陵之战中丧命。

罗贯中笔下的夷陵之战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战役,如此之多的将领在战斗中阵亡,是哪一场战役都不能比拟的。其实,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演义》打大小战役都会有将领牺牲,折将数量不一定比夷陵之战少。但是,罗贯中把阵亡将领写得如此细致,且逐一交代他们的阵亡细节,在整部《三国演义》中也是极为少见的。可见,罗贯中也认为这场战役是非常惨烈的,损兵折将程度超过了其他战役。

夷陵之战后,蜀汉可谓一蹶不振,诸葛亮为提振蜀汉斗志,不断北伐,主动出击。倘若没有这场战役,刘备占据天府之国,休养生息,蜀汉不一定最早灭亡,三足鼎立的局面还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也是持尊刘贬曹态度的《三国演义》作者为刘备而扼腕,便把这场战役渲染得异常惨烈的缘故。

历史真实中的夷陵之战

其实,《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战争,兵力投入都不可能达到数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官渡之战,曹袁总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人。公元199年,袁绍南下攻打许都,共是十万精兵,曹操所部大概也就六七万人,绝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双方总兵力超过了六十万。

赤壁之战一样,曹操的兵力也只在二十万上下,被浮夸了四五倍。而孙刘联军的五万人马虽然也有点水分,但大致差不多。这是明显的贬曹,兵力近二十倍于敌的曹操,竟然被诸葛亮算计,遭到惨败。

那么,夷陵之战刘备有没有七十余万部队呢?肯定没有,如此,罗贯中是不是有意贬低刘备呢?

史书记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率兵七万余人,联络五溪蛮王之一万人马进攻东吴。孙权也调集五万精兵迎战,与刘备在夷陵摆开战场。也就是说,这场战役双方出动的兵力总共才十三万人,几被罗贯中演义翻了八倍。阵亡将领也主要是蜀汉一方,沙摩柯、冯习、张南、傅彤等人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明确记载,都是被吴军所斩杀。

至于东吴方面,甘宁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也就是夷陵之战的前一年就去世了。而潘璋则死于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并不是在夷陵之战中被关兴擒获然后斩首的。其他在夷陵阵亡的东吴战将,也不见诸史书记载。

即便如此,夷陵之战中蜀汉阵亡的将领也是刘备起兵以来阵亡最多的一次。罗贯中扩大夷陵之战的兵力,其实也有贬损刘备的意思,遭遇这样的失败,是为了后来蜀汉灭亡伏笔。蜀汉人力资源匮乏,原本需要休养生息,遭遇刘备这一折腾,实力受损,自保尚难,一统天下又谈何容易。

三国故事精彩纷呈,英雄豪杰风云际会。无论谁输谁赢,无论战争多么惨烈,都是一段值得追缅的历史。那些在战斗中以鲜血甚至生命书写这段精彩的历史,演义精彩故事的每一个士兵,每一员战将,都是一个传奇,都是闪烁在历史天空之中的星辰。无论关羽、张飞,也无论颜良、文丑,也无论那些无名小将,普通一兵。

答:不好说,因为都比较惨重。

官渡之战,袁绍损失了颜良、文丑、淳于琼等等大将,人员有7、8万左右。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夏侯渊、赵,刘备损失吴兰、雷铜、任夔,《三国志徐晃传》: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三国志赵云传》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没有具体数字,估计双方损失应该在十万人以上!刘备损失比较惨重。

夷陵之战,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损失刘备、张飞、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傅彤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马良被截击而死。

钟会之乱,钟会、邓艾、姜维、太子刘睿、邓忠、张翼等等。

根据以上的情况,损失名将最多的就是钟会之乱了。

损失人员最多的是赤壁之疫,曹操大部分人员死亡。《先主传》“时又疾疫,北军多死”,估计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了,曹操自称80万水军,打个对折40万人,多死?就算死一半吧,也有20多万人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僧一行是一代高僧,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千年前所制定的《大衍历》,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祖冲之-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

  •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一、牧野之战—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公元前1057年2月,周武王姬发率领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在牧野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的“70万”之师,终止了殷商王朝的6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升腾的

  • 广西狼兵那么厉害,为什么历史书从未提起过?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桂军第一个响应老蒋抗日,当时大家都劝李白不要去南京,但白崇禧淞沪会战一爆发就去了连徐悲鸿都说他“雷霆走精锐,举止关兴衰”促成抗日大团结。淞沪会战死伤大半,吴兴守卫掩护淞沪大军撤退,接着又参加徐州会战,明光,池淮阻击战,阻敌一个多月。接着蒙城掩护徐州大军撤退周元师长战死几乎全师覆没!随枣枣宜会战歼灭日

  • 哒帝国称雄中亚,令西域三十国臣服,为何兴盛不足百年就遭灭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六菠萝,闽南小生一枚。这个帝国,到现在都无法具体考究。哒帝国首先究竟是不是称雄整个西亚?究竟是什么种族?究竟和贵霜帝国有没有关系?众说云云。下面我只列举其中一个看法:哒帝国可能仅仅局限于阿姆河上游和费尔干纳,向南抵达印度河流域;他可能是匈奴的别种(白匈奴),因为当时大月氏西迁后,汉景帝和后来的武

  • 美国有打赢过一场和强国之间的战争么?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毫无疑问,美国从没和一个真正强国打过一场大型战争,有人列举了美国打二战,打德国,打日本,好象就靠美国队长拯救了全世界,这不奇怪,美国电影无疑是很强大的文化输出洗脑工具,事实真是如此吗?二战从1931年开始,二战打了十年,德国一路披荆斩棘,世界上许多富豪纷纷逃离家园,此时,美国一方面凭借天然地理优势吸

  • 网络战有什么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网络战,其实就是一场“看不见”的战斗。这类的战斗以电磁为主,通过干扰,压制和控制对方的通讯,战斗系统和决策的辅助来达成目的。例如,防空系统的战斗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掌控的,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木马形式或电磁打击的形式来压制。再比如很多国家都有军种通讯网络,可以干扰进行控制。朱日和军演时期,蓝军旅长满

  • 草船借箭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它对现代战争有何启示?谈谈你对军事理论课学习后的收获和感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给我最深的就是在军事方面掌握气象资料也就掌握着胜利的旗帜!如果诸葛亮不知道那晚有雾草船借箭会成功吗??现在战争都是局部战争要求速战速决,而伞兵是作战部队反映最快的,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如果掌握不好天气又如何进行空降呢?还有如果你突袭别人预报是阴雨天但是如果预报不准那不就完蛋了?现在好多飞机都是

  • 蒙古人的三次西征都打到了现在的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次西征公元1217年至1223年,铁木真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木华黎,而他本人亲自率领大军进行西征。铁木真首先派遣大将者别率兵攻打屈出律(也就是西辽,屈出律篡夺了契丹人的统治),者别击溃西辽军队的阻击,攻占了西辽都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将屈出律枭首示众,西辽灭亡。随后铁木真亲自率领

  • 霏微是什末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一.基本解释:〈书〉雾气、细雨等弥漫的样子:烟雨~。二.1).飘洒;飘溢。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雨散漫以服,云霏微而袭宇。”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石门而下,初势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沥,溅面洒肌。”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使冷

  • 孙子兵法到底是谁写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而非孙膑。孙武:春秋末人,是齐国田氏之后。到吴国受阖闾重用,破楚。孙武著孙子兵法13篇。其中名言:「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於人」、「我专而敌分」(击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敌人)、「因敌致胜」(因敌情变化而采灵活战术)、「主孰有道」(民众与君上若同心,最能打胜战,这是胜败之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