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孙子兵法到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到底是谁写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49 更新时间:2024/1/17 12:26:2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而非孙膑。孙武:春秋末人,是齐国田氏之后。到吴国受阖闾重用,破楚。孙武著孙子兵法13篇。其中名言:「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於人」、「我专而敌分」(击中优势兵力打击分散敌人)、「因敌致胜」(因敌情变化而采灵活战术)、「主孰有道」(民众与君上若同心,最能打胜战,这是胜败之首要因素。)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他写的是《孙膑兵法》。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同时拜鬼谷子为师,是战国人。孙膑在齐,庞涓在魏,马陵之战,孙膑胜庞涓,庞涓死。上战,孙膑假败(「减灶诱敌」),於马陵(河南范县)险要之处,扒树皮刻上「庞涓死於此处之下」,夜晚,庞点火把观看,万箭齐发,魏军败亡。

分析一下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妙处?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

1.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基本分为暴力冲突和和平往来两类。暴力冲突必然具有破坏性,一般不为人们所愿意看到和接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冲突和碰撞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融合2.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融合的主旋律,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种文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各区域文明更加丰富多彩,加速了文明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整体化进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之战的故事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之后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肴之战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公元前630年)之后3年(公元前627年)。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

  • 澶渊之战所有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状况,求详细嘻嘻,写小说要用也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统和十七年(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南下,于瀛州俘宋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十九年,又胜宋军于淤口、益津。二十一年,南京统军使萧挞凛攻入望都,俘宋副部署、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王继忠。二十二年九月,圣宗、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攻遂城、望都、祁州、定州、瀛州,下德清,兵临澶州城下,宋廷震动。在宰相

  • 表示不服输的古诗,杜甫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表示不服输的古诗,杜甫的如下:1、唐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

  • 唐朝接近300年的历史中,长安一共被攻陷过几次,都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长安被攻破六次.1,公元756年安史之乱,被安禄山攻破.2,公元763年,被吐蕃攻陷.3,公元783年,被士兵哗变攻陷.4,公元881年,被黄巢攻陷。5,公元893年,被秦王李茂贞攻陷。6,公元903年,朱全忠摧毁了长安.由此可见,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间接摧毁了大唐盛世。大唐

  • 大唐是如何失掉西域的?西域又是如何被收复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在天宝年间,军队布局为外强中干,边疆节度使控制的军队是唐朝的精锐,而内地军队的战力相差很多。当唐朝遇到了安史之乱时,内地的军队已经无力抵抗,唐朝中央尽数抽调各地精兵,包括万里之远的西域精兵,被抽调到去内地平叛,致使西域的态势由优势转为劣势。而此时的吐蕃帝国利用这个时机,加紧在西域的扩张。先是占领

  • 俄乌交战,让你想到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俄乌交战,我想到以下几点:一、战争是人类文明的大敌,世界最好没有战争。二、在战争面前,遭罪的都是人民。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三、俄乌交战是鹬蚌相争,得利的是战争贩子:美帝。四、富国强兵是不受霸凌之本。乌国之类弱小之国的最高统治者万万不可充楞,更不可被人利用,否则只会祸国殃民,定当炮灰,

  • 汉朝是怎么吞并西域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用“吞并”一次并不恰当。西域为绿洲农业与中原王朝在经济和文化上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只要中原王朝在与北方游民民族的对抗中占据优势,西域诸国会主动依附中原,并不需要用武力“吞并”。“西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并不相同,因为不是学术研究,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今天的新疆。从地理环境上看,新疆被天山山

  • 中国写意画的特点 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 500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喜欢写意画,也临摹过写意是国画中最好学的,是因为写意是按作者的思想作画,也就是意想的,与写实相对,写意也分多种山水写意,花鸟写意,齐白石就是一位写意大师,如齐白石的虾,虾有多只脚,而齐白石的虾脚都没画够,这就是写意画的特点之一,良娣太子妾中的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汉书.外戚传上.卫太子

  • 试论世界历史三次大规模游牧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新余学院的吧1,先进的农耕世界与落后的游牧世界农耕世界:广泛使用铁器工具,农耕不断发展;手工业成就突出,纺织,冶金及金属加工,制陶,造船等已普遍,精神文化亦获相当成就;社会组织比较完备;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先进性;游牧世界:仍处于原始闭塞状态,畜牧为主要生产部门,偶有农耕,几乎无手工业

  • 隋炀帝治理西域,三征高丽,为何却成为隋朝灭亡的致命伤?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隋炀帝是历史上一个计较有争议的皇帝,有的史学家说他荒淫无度,残暴。有的说他文治武功。是个有作为的皇帝。隋炀帝的一生应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他完善科举制度,大力打击“关陇集团”等旧贵族的势利。605年起他兴修大运河,使中国的南北真正意义上统一起来。也为以后江南地区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