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鼠谷之战,大致相当于小说《说唐》中的后锁五龙。
小说和历史是有一定距离的,但也有比较类似的地方。
我总觉得老李家的开国皇帝很不地道,之所以李唐取代大隋王朝,其实完全是他们捡漏而已。
他们既不是反隋的主力,同时在大隋政权变得岌岌可危时,他们也没有尽一个臣子的职责为大隋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倒是在乘大隋政权和起义军打的双方元气大伤之时乘此称帝,实在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发生在山西雀鼠谷的战斗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发生的。
在唐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义军首领刘武周和部将宋金刚、尉迟恭等率领兵士两万余人,由雁门关南下,连克娄烦、定襄、榆次、介州等地并威胁太原。
高祖李渊闻讯,便派出了李仲文率大军讨伐,谁知唐军不敌义军大败,
遂又派右仆射裴寂率军增援,结果仍然不敌义军,接连大败而归。
李渊大惊,感到难以正面对抗刘武周和宋金刚等人,打算放弃河东地区退守关中。
这时次子秦王李世民上奏说,太原乃王业的基地,未来的立国之根本,河东地区富裕殷实不能放弃,倘若放弃之后的损失不可估量,今我愿率精兵三万前往,必定能荡平刘武周和宋金刚之流。
大唐武德二年的11月份,李世民帅精锐三万兵出龙门关,度过刚刚结冰的黄河在柏壁屯扎,和宋金刚形成两军对峙。
两军在美粮川地区开战,由于李世民带兵有方,大败宋金刚。
唐军士气大振,随后又连败宋金刚义军,将其追至一个叫雀鼠谷的地方,一日八战、连战连捷,俘虏和斩杀敌军数万人,缴获辎重车辆数千辆。
宋金刚不敌唐军,一路败退,同刘武周、尉迟恭等会师于介州,李世民率领唐军追赶于此,双方又大战一场,刘武周和宋金刚败走逃跑,向北投降突厥,大唐军队一举平定太原地区的义军残敌。
此战意义重大,它不仅击败了刘武周一伙企图一举占领晋阳的目的,而且为一个将来的大唐江山的建立,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雀鼠谷,在哪里?它位于今天的山西灵石县。位于介休和霍州之间。由于古人为了突出它的险峻陡峭形容雀鼠谷只有鸟雀和老鼠才能通过,所以命名为雀鼠谷。
为何雀鼠谷之战会成为李渊开国的决定性一战?雀鼠谷之战,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战役。似乎是古代战争漫天繁星中最不起眼的一颗星星,而这场战役参战人数也不是很多,李渊兵马,大约为五六千人。对手则农民军起义领袖,2万余人。以李渊大胜而结束,而为什么这一站,被历代史学家称为唐朝开国决定性的一战。
雀鼠谷一战助长李渊起兵反隋的气焰,为什么这样说?天下大乱,兵强马壮,自然傲视群雄,逐鹿中原。三晋大地,作为唐朝的龙兴之地。李渊在镇守太原时,广交天下豪杰,并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收编残众实力大增,军队力量也慢慢增大。
经过一系列的扩充军备后,在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李渊成为三晋大地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并奉隋炀帝之命征讨历山飞贼甄翟儿。与叛军,在今山西汾阳的雀鼠谷相遇。李渊只有五六千之众,而叛军则有2万之众。
这场以弱胜强的小型战役,充分的展现李渊的才谋。李渊与五六千人编为二阵。多以老老弱之兵居中,并且旗帜张扬,且带有很多辎重,结果甄翟儿误以为中阵是李渊部,便率义军精锐攻击,结果义军战士见官军辎重,全部舍弃于道,于是纷纷下马争取财物。在义军,争取财物之时,李渊突然带精兵杀出,利用雀鼠谷险峻的地形地形。大败甄翟儿部,收编义军甚众。
雀鼠谷之战后,在军事力量方面,得到农民军的补充之后,同年,就是公元617年,也就是大败甄翟儿农民起义军后。农历7月,李渊率三万兵马万誓师,正式起兵,揭开了李唐反隋序幕。
浮人结语雀鼠谷之战胜利后,太原境内的匪患力量已经不构成威胁,高祖李渊就开始清理太原境内忠于隋朝的官员及军事力量。所以说,雀鼠谷之战,是隋唐的交替之战,也是李渊开国的决定性之战,倘若失败,必被太原隋朝部将暗害。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