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叶志超曾经被封为“巴图鲁”,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畏敌逃跑?

叶志超曾经被封为“巴图鲁”,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畏敌逃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89 更新时间:2024/1/17 16:10:2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叶志超的溃逃,同整个战局是密不可分的,也不能单纯责怪叶志超一个人。

在平壤之战爆发前,鸿章等人一味消极避战,不积极朝鲜增援部队。

这导致清军长时间出于敌众我寡的地位。

开战时,日军参战部队共20000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

一般认为,日军的武器装备训练强于清军。

清军虽有一定实战经验,但没有同真正的强者交过手,也就是没有和西式正规军交手。

所以,打国内农民起义的经验,对于这种战争基本没用。

比如,清军打太平军、西北回教叛军,多采用稳扎稳打的方法。

他们每前进一段,就会修建土木工事甚至小炮楼。

因为敌人的火力比较差,所以炮楼成为清军攻防的核心。敌人的炮火对付不了炮楼,我方却可以首先保证自己不会被击溃,其次可以肆意以此为据点进攻。

然而,在和日军交火中,日军的大量新式野炮命中率很高,可以毫发无伤的将炮楼几炮轰掉。

这里面的清军,只是大量伤亡而已。

另外,日军当时是国家军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清军则是各军头的武装力量,将领多只听命于自己的军头,不执行其他任人的命令。

加上派系众多,互相内讧和保存实力思想,导致指挥有严重问题。

叶志超深感无法指挥军队,战前一再谎称自己有病,试图回国不再指挥作战。

由此,平壤之战一开始,清军就占劣势。

仅仅15日一天激战,日军就有很大突破。日军元山、朔宁两支队于上午八时三十分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牡丹台。

牡丹台是平壤城外的重要制高点,日军可以在这里架设火炮轰击全城。

由此,叶志超认为平壤之战已经必败。

此时日军三面封锁平壤,如果再不撤退可能连唯一的退路也没有了。

平壤现在肯定是要丢了,如果清军还被日军围歼在平壤,叶志超如何向各个军头交代。

这种思想下,叶志超虽明白日军留出一个撤退道路,很可能是设法,也仓促命令撤退。

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并且造成了驻朝鲜清军全面溃退的局面,至9月24日,也就一周时间,清军狂奔几百公里,全部退回中国境内。

由于叶志超部署失误,等于直接放弃了极度适合防御的朝鲜北部山区。

随后日军追击而来,越过边境杀入中国境内。

平壤之战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皇帝由此,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

但满清政府腐败到了这个地步,一两个将领能打仗也是没用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来朝鲜人极度支持清军打日本人。

然而,清军从平壤撤退以后,由于叶志超无法提供补给,也失去对军队控制,清军沿途抢劫朝鲜平民,甚至还有奸淫妇女行为。这对于清军来说并不稀奇,他们在国内就是这么干的。

由此,朝鲜人的态度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转而支持日本。

至于巴图鲁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我记得韦小宝也是巴图鲁。

叶志超在中国近代史上以“长腿将军”的外号出名,在平壤战败以后,他率军狂奔五百多里,逃回国内,一时舆论哗然。这与当年叶志超刚参军时冲杀在前,被封为额浑巴图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叶志超出现如此大的转变,主要是他当年是以命换前程,所以敢拼命。后来开始享受生活,可就舍不得死了。

平壤船桥里清军堡垒

叶志超自小父母双亡,生活困苦,后来不得不参加了团练和淮军,想在军中谋一个前程。而叶志超除了身材高大、魁梧有力之外并没有其他长处,为了博一个功名也就只能靠拼命了。所以在战斗中叶志超都是冲杀在前,悍不畏死。在和捻军的战斗中,叶志超被长矛刺伤也不退后,裹创再战,最终取得胜利。

平壤牡丹台及玄武门

也正是靠着作战拼命,叶志超才得以一路高升,升到了提督之职。此后叶志超在直隶练习新军,还建立了山海关武备学堂,为新军培养军事人才,也算是完成了从一介武夫到军事指挥官的转变。

然而因为长期承平,没有战事,加上身居高位以后生活奢靡,此时的叶志超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敢拼命的叶志超了,早就没了当年拼命的勇气。

山海关武备学堂教师学员合影,当中的大胖子就是叶志超,可见此时安逸的生活给他带来的改变。

所以在平壤之战叶志超战败固然有很多客观因素,像守平壤的部队来自五个不同的系统,指挥不便,清军的补给不足等等。但是在最后关头叶志超决定从平壤撤退,败退到安州后方基地时也没有重整旗鼓再战,而是一路狂奔回国,应该说还是贪恋富贵生活,贪生怕死的因素在内。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你是如何评论刘邦最后时刻背信弃义,借机围剿项羽?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刘邦是一个政治家,他非常清楚这时候放项羽回去就是放虎归山,一旦项羽恢复元气,还会卷土重来。所以选择“背信弃义”,围剿项羽是明智之举。广武山之战形成了对峙局面,其实项羽已经处于下风了。项羽谋士范增死于陈平的离间计,大将龙且也在齐国兵败被杀。军事态势更是堪忧。刘邦后方在萧何治理下非常稳定,为刘邦提供源源

  •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是哪些?如题 谢谢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

  • 古代攻城战为什么城门被破后,守军宁可突围撤退也不肯巷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一般来说,城池被围,首先意味着围守双方实力失衡。围城方实力大于守城方,并且出现明显军力、战术心理对比倾斜才会出现被围的状态,或出现局部实力对比失衡,也就是说守势是被动被迫的,但凡实力对比平衡一些,都会选择反击,避免出现被围困的窘境。守城方仅仅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才能勉强达到实力的平衡。而且细心的伙伴会

  • 古代战争故事《鸣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559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鸣条之战背景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

  • 在古代海战中,有哪些影响胜负的因素?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海战影响胜负的因素很多,下面简单以古代希腊和罗马为例来谈谈。海战首先当然要关注造船技术。古代希腊的海战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航行到敌人船只的侧面,通过自己包裹了铁的船头撞击敌方船只侧面,直至撞碎或者破洞为止。作战方式是这样,通常就需要船体比较轻,航行迅速,船头坚硬的船只来进行作战。但也有不一定的时候,

  • 隋文帝杨坚梦见被小孩群殴,醒来要杀尽姓李之人,为何李渊能逃过一劫?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杨坚不是梦见被小孩群殴,而是经常梦见洪水把都城给淹了,这事让杨坚非常的不安,整个人也变得神经兮兮,于是就开始带上一副迷信的有色眼镜去观察身边的人。由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相信梦境能够预言未来,所以杨坚起初怀疑的对象是李浑,恰好李浑有一个小儿子乳名唤做李洪儿。所以杨坚就越发相信李浑一家将来会谋反,但这事

  • 古代战争故事《柏举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这里所说的“西破强楚,入郢”一事,就是春秋末期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爆发的着名的吴楚柏举之战。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的的一个国家,原本是楚的属国,吴君寿梦时开始崛起。晋国为与楚国争霸,采取联吴制楚

  • 二战最著名的战役有些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五个主战场,分别是欧洲东线战场、欧洲西线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及北非战场。在这五个战场中,发生众多不同规模的战役,其中不乏经典著名的战役。现将二战著名的、经典的战役呈现如下:一、欧洲东线经典战役1、莫斯科保卫战战役时间: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战役概况:苏德战争

  • 甲午战争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如何了?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上,日军对待战俘是出了名的残忍。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灭绝人性的731部队、巴丹死亡行军、修建泰缅铁路等等。那么,甲午战争后,那些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到底怎样了呢?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场非正义之战,战场主要在朝鲜、辽宁、山东威海及黄海等地。战争从7月25日的丰岛海战开始,到次年的4月17日签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崖山海战、马江海战、澎湖海战、露梁海战、白江口之战等。1、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