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战争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如何了?

甲午战争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如何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81 更新时间:2024/1/24 16:29:32

在历史上,日军对待战俘是出了名的残忍。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灭绝人性的731部队、巴丹死亡行军、修建泰缅铁路等等。那么,甲午战争后,那些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到底怎样了呢?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场非正义之战,战场主要在朝鲜、辽宁、山东威海及黄海等地。战争从7月25日的丰岛海战开始,到次年的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前后一共不到十个月,清军就败的一塌糊涂,伤亡惨重。清总兵力63万,其中19148人战死,5308人受伤,1790人被俘。日方总兵力24万,6445人战死,受伤3530人,仅11人被俘,其中军夫10人,士兵只有1人。

纵观历史,作为战俘一般情况下,要么被直接杀死,要么被发送到苦寒之地服劳役,要么被用来交换领土、或者索取赎金,而友好对待战俘的当数我国。

19世纪面对频繁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欧美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对战争受害者的人道主义救助,在1863年2月成立国际红十字委员会。1864年8月22日,又签署了保护平民及战争受害者的《日内瓦公约》,约定,凡是伤病军人不分民族国籍,一律救治保护,并按公约规定的条件遣返。总体来说,就是追求生命至上。

1886年,日本想跻身欧洲,成为列强中的一员,加入国际红十字委员会,这等于给自己披上“人道主义”的外衣。1894年8月4日,丰岛海战,明治天皇颁布第137号敕令《帝国内居住的清国居民保护令》,其中规定:人道主义对待战俘,在日的清军战俘可与国内亲属互通信件(必须日方先查看)。这在字面上看来日军会优待战俘,其实这只是日军的自我粉饰,掩人耳目罢了。咱们来看下那些被日军的清军将士的境况吧。一、在丰岛海战被俘的清军将士在丰岛海战中,“操江号”管带永发及72名将士被日军俘获。在日军眼里这些人只是他们的战利品,为把第一批战俘的价值利用到极致,日军把他们捆绑起来本国展示,用来鼓舞人心。据《日清战争实记》记载,押运战俘的船刚到达日本长崎县东部的佐世保港口时,就遭到日本大张旗鼓地羞辱战俘:

“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

上岸后,这些将士被关押在佐世保军港附设的监狱中,按照军阶分开关押,在每间狭小的囚室内囚禁11或12人,周围戒备森严,有卫兵严加看守。

二、在平壤战役中被俘的清军将士1895年9月15日,平壤战役爆发,清军将领叶志超弃城逃跑,一日狂奔500里,左宝贵孤军难支以身殉国,日军大获全胜,导致683名清军将士被俘,其中608人被押去日本,剩下的47人试图逃跑被杀死,25人死于重伤,3人病死。

在战俘的生活问题上,日本不愿多出一日元,导致战俘的生存条件差到极处,缺衣少食。

在运送途中,多名清军被赶到一个船舱,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这就导致空气污浊,臭气熏天。

据后来回国的战俘回忆,“……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如是者二十余日,忽称送往伊国。足无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黄州,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舱,秽气熏蒸,时欲呕吐……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肮脏衣服……,频洒思家之泪。”

日军还动不动就押着他们去游街,炫耀日军的战功,一路上,伴随着日军的笑骂和日本民众的嘲笑欢呼,清军将士们低垂着头,为自己更为整个大清帝国感到羞愧,日军这样做,就是赤裸裸地在蔑视清朝,战俘们反复在监狱和游行的路上煎熬。

“使之游行各街,游毕放收入监,以示凌辱”。

三、在辽东战场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的清军被俘将士接着在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大批清军被俘,一部分被杀,一部分押往日本。

随着战俘的增多,佐世保军港的监狱早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日军就把他们安置到当地的众多寺庙里。这些清军将士们大多被押在大阪的难波别院、东京浅草的本愿寺,还有一部分被关押在松山、广岛、佐仓、名古屋、丰桥等地的寺院内,每个寺院安排不足百人,在日方相关部门的批准下,让日本人进入寺院参观。

四、在海城、牛庄战役中被俘的清军将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在海城、牛庄战役中,有598名清军将士被俘。日军为了减少资金损耗,不再把战俘运往日本,而是采取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

对所有战俘,在饮食供给上,日方在《陆军给予令》上明规定: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一些生活必需品现物发放。这些无疑是日方用来掩盖其邪恶用心,获取西方支持的套路。它真实的本性可参见击沉高升号事件、平壤会战处死越狱俘虏、旅顺大屠杀,4天3夜的烧杀抢掠,残杀最低2万人,有大批战俘被就地处决。

日军把手里的战俘当人质,当棋子用来索取中国的领土和白银。

羁押期间,日方为获取更多的军事、政治等情报对他们反复提审,除此外,还拿他们做医学测量实验,其中有关于体格方面的测量,日方曾在1894年出版的战时刊物《日清战争实记》上,刊登过测量结果,以此来炫耀战功,再次公开羞辱他们。

移交战俘《马关条约》签订后,两国的战俘开始被移交。

日军承诺移交被扣押在日的988名战俘。到了8月18日清晨6点30分,只有976名清军战俘乘坐着日本商船“丰桥丸”抵达天津大沽口外。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派遣炮舰“镇海”号前往迎接,显然日本移交的战俘少了12名。

8天后,清与日军移交战俘。承诺交还最后一批海城的清军战俘568名(其中有3人病死)。这些战俘被日军带到辽宁鞍山乾线堡,交到了辽阳州知州徐庆璋,这位在甲午战争中积极募练士兵,抗击日寇屡战屡胜的“徐青天”的手中。与此同时,11名日军俘虏被中国交给日方。

这样算来日本一共交还战俘1541人。

从这些数字中可发现,回来的清军战俘和被俘的总人数相差很多。那么,这些人去了哪里了呢?对这个问题日方没有说明,推测这些人或被杀死,或病死,对这些日方没有明确说明。据回国的战俘回忆当时被押往日本时,有一些人被杀:“至日本广岛下船,狂奔十余里,立毙数人,始登火车。”

而那些客死扶桑的一些战俘的墓葬处,连墓碑上留有“俘虏”这两个耻辱的印记。2003年,一名中国的留学生偶然走进大阪真田山旧陆军墓地,发现了6名北洋水兵的墓碑。据日本记载,他们是病亡。墓碑一米多高,很普通。为对死者尊重,中间的“俘虏”二字后来被抹去。墓碑上面都有被涂抹过的痕迹。

其中5座根据死者遗愿,墓碑都面朝西方,家乡的方向。另外一座是杨永宽的墓,墓碑背向而立,向人诉说着自己羞于“战俘”这个身份,再也没脸见父老乡亲。

回国后的战俘的情况:清政府对这些战俘,采取的是责罚和抛弃,对将领全部直接革职,对普通小兵直接开除,全部撵回老家。没有任补贴,不再安排生活门路,他们得到的是各种污言秽语和白眼,甚至还有一批被关押。

管带王永发向朝廷申请:给病死在日本的烈士的家属发放抚恤金,结果遭到猛烈的斥责。清政府窝了一肚子火,战败了、割地了、赔款了、丢人了,接回战俘时又被日寇索取1万多两白银的遣返费了,要什么抚恤金?清廷把所有的这一切罪责都怪在战俘的头上,认为“战俘不祥”,“苟且偷生的人”。更何况慈禧太后的寿辰快到了,她怎能让这些“不祥之人”坏了心情,所以对战俘草草打发了事。这些都注定着战俘们在国内会过着悲惨的生活。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段历史,它带给中国人民的屈辱,无法用笔墨来形容,人员与物质的损失是一个方面,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打击,则是民族自信心与国家骄傲的丧失。

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挑起丰岛海战开始,到1895年4月月17日以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完败而结束。历时近一年的战争,清军共有清军19148人死亡,5308人负伤,1790人被俘。而日本方面,日军6445人死亡,3530人负伤,被清军俘虏的仅有11人!

战俘比这么高,可见当时清军的战斗力是多么的糟糕。

那么,这一千多被俘虏的清军士兵,他们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

我们先看看这些清军俘虏的构成情况。

第一批清军战俘,来自于甲午战争第一战,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的丰岛海战

此战日本方面出动3艘防卫巡洋舰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突然对中国海军发起攻击,没有防备的清军广乙舰受伤后搁浅自焚,济远舰受伤撤退,并在撤退途中击伤日舰吉野号。

作战中,誓死不投降的清军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浪速号击沉,舰上1100余名清军中有800余人牺牲。

满载军械的操江号炮船则在日舰秋津洲号的追逼下,无奈投降,舰长王永发等72名清军海军官兵被俘,他们也是甲午战争中最早被俘的清军战俘。

此战日军大胜,无一人伤亡被俘。

这批清军战俘在日本的遭遇

丰岛海战结束后,日军把这72名清军战俘连同操江舰一起带回了日本。

本来,日军对清军发动战争是否能够成功,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丰岛海战的顺利,让日军喜出望外,这些清军俘虏就成了日军向其国民炫耀的政治资本,必须要好好利用一下。

这些战俘到达日本港口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场面呢?

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也就是说日军把他们当做战利品来炫耀了,而且更为无耻的是,这些战俘还被迫游街示众,被围观的日本人指指点点,各种凌辱,其中的辛酸谁能了解呢?

日军在进行了一番炫耀之后,就把这批清军战俘囚禁在了佐世保海军监狱中。

那艘被日本带回来的操江舰,则被按照原舰名编入了日本海军,日本入侵台湾的时候就有它的身影。

第二批清军战俘,则来自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大会战,此战清军失败被迫离开朝鲜,日本占领朝鲜全境。

此战日军兵力1.6万余人,清军1.3万人。经过15日的激战,清军被迫放弃平壤向中国境内撤退,路上又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

此战清军阵亡约2千人、负伤约4千人,被俘683人,有25人因为患病得不到治疗而死,有47人因为企图逃跑被日军杀死,有3人则在临时关押期间死去,余下的608人同样被运回了日本。

日军则被打死189人,负伤约516人,无人被俘。

这608人的遭遇如何,其中一名被俘军官的日记就说明了问题。

这些战俘刚被俘时双手都被绑着,头发用绳子连在一起;吃的饭菜里面一半都是泥沙,令人难以下咽,口渴了也就是给脏兮兮的一点点水。在被送往日本的船上,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大小便都在屋里,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

到日本后,路上有死了不少人,在战俘营里面,吃的是霉烂的萝卜,衣服脏烂不可直视。

这些战俘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祖国。

第三批被俘清军战俘,则来自平壤大会战后的几场战役,如辽东战场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以及威海卫保卫战等等,又有高达1110名清军将士被俘。

至此,被俘并被送到日本关押的清军人数,达到了1790人,他们都没有逃脱被日军游街示众的侮辱性待遇。

这么多战俘,日本的监狱就不够用了。这些可怜的清军战俘就被日军分散到寺庙以及租来的场所关押起来。

此后被俘的568名清军战俘,则不再运到日本,而是就地在中国境内辽宁海城关押了。

日本在清军战俘待遇上的花招

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有一部分的待遇相对好一些。日本之所以对他们好,完全是在做表面文章,是为了对国际社会宣传之用。

当时的日本,一方面被西方列强视为未开化的野蛮国家,另一方面列强在日本依然享受着治外法权。

日本急于摆脱这种困境,就极力向这些西方列强展示自己已经的开化的文明国家形象,就申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自然要对战俘好一些,除了部分清军,日俄战争中被俘的俄军战俘待遇就更好了,日本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同时,这也是西方列强放弃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所提出的条件,日本人不得不这样做。

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西方的记者举着照相机,不停地在各个战俘营采访参观拍照,进入他们的镜头的这些清军战俘,条件待遇那是相当不错,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不用干苦力活。

当然,这自然是日本人为了宣传自己文明开化的宣传。

而那些在寺庙和租赁的厂房里的战俘,就没有那么的好运气了,那里传染病等各种疾病横行,许多战俘经不住折磨,只能痛苦地死去。

清军战俘茫茫回乡路

日本在与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双方就开始交换战俘了。

1895年8月18日,日本遣返976名清军战俘至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释放,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

在日本的1790名清军战俘,回来的只有976人,剩下的日本人没有说,因为他们不承认有那么多清军战俘,应该是在日军关押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了。

清军战俘被释放后的待遇

这些经过九死一生返回祖国的战俘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被清政府各种处罚。军官一律被革职遣返,士兵则就地解散,连遣散费都给免了,还有的军官则被追究了责任。

反观那11名日军战俘,回国后则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这就是差距,让人无言以对。

国弱被人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不能善待自己的士兵,也是清军一败涂地的因素,这样对待自己士兵的军队,焉有战斗力?

在入虎狼之师的侵略者面前,清政府只能是割地求和了。

历史的教训,一刻也不能忘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崖山海战、马江海战、澎湖海战、露梁海战、白江口之战等。1、崖山海战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

  • 世界上有哪些战争很著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这些问题网上搜就有,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次是二次世界大战,其三是美国独立战争,其四是越南战争,其五是海湾伊拉克战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战扭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被动局面,至使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从此走向失败。说起印度人,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虽然没亲眼见过三哥,但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三哥的传说。关于印度

  • 拥有一手好牌的项羽为何被刘邦给打败了,又是怎样的历史教训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起先项羽的确有一把好牌:他是楚国贵族、“力拔山兮气盖世”楚霸王;他是反秦急先锋;他武功超群又有战无不胜的楚国江东子弟兵团;推翻秦朝他已执天下牛耳隐然天下共主...慢慢被刘邦翻盘,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一、效仿周朝封王丧失战略主动。攻破咸阳后,项羽一下子封了十八个王,仅仅满足于一个“天下共主”的虚名而已,

  • 发生在战场上的,十分诡异的事情,你觉得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支被称为鬼军的神秘部队,他们曾经令人闻风丧胆,全部由哑巴组成,作战只靠听哨子声行动。他们曾经消失过百年,而后重出江湖,所向披靡。2、在南北朝的宋国,刘裕手下曾经有一次这样的部队,人数不到3000。他们面色发黑,身体坚硬无比,刀枪不入。在战争中,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交流,只听从哨

  • 身为甲午海战中的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选择自杀?是爱国还是逃避?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丁汝昌真的要逃避,大可以直接自杀,而不是先投降。丁汝昌选择先投降再自杀,也是综合当时局势的无奈之举。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为了歼灭北洋水师,连续对旅顺和威海发动进攻,最终日本陆军击败清军,攻占了威海卫的南帮、北帮炮台,和日本海军一起将北洋水师围困在刘公岛。此后日本海军在陆军所占炮台的掩护下,对困守刘公岛

  • 有人说古代打战争是将军骑马约战单挑。近代战争为何是下等兵冲锋献身?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也很少单挑...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头看主将单挑很刺激,但那只是通俗小说的秒回而已,三国志里头就少有单挑记载。PS:不过也不是没有,只是和我们现代认知的单挑不一样,比如三国志,太史慈传中有写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

  • 小说中谈到战争经常用“大战三百回合”,一个回合是多长时间呢?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小说中常常提到大战三百回合,一回合多少时间,和拳击一样3分钟吗?在演义小说中,经常有军事将领阵前叫骂“有种出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我们不仅想问,一回合是多少时间,三百合要打多长时间,是人体极限吗?实际上,演义小说里面的“斗将”环节,基本都是虚构的。因为象棋中的“白脸将”早就把这件事说得很清楚了。所谓

  •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台州之战是发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至五月间的战争,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周边的新台、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大破倭寇,连续取得九次大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更打击了其嚣张气焰,使其再也不敢大规模入侵浙江沿海地区。倭寇肆虐倭寇,指从元末明初至隆庆开关时期,侵略中国沿

  • 有什么西域动人的爱情故事分享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讲一个《楼兰公主和白芨王子》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楼兰古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也不知什么原因,就刮起了大风,风是越刮越大,越刮越大,根本就停不下来。伴随着是漫天飞沙,黄沙遍地。这风一刮就刮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整个的楼兰古城全部埋在了黄沙之中。这期间,面对怒吼的狂风飞沙,城中家

  • 古代著名孩子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好琴瑟之音。六岁那年,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文姬却马上听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