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的衙门都是朝南面开的吗?为什么?

古代的衙门都是朝南面开的吗?为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49 更新时间:2024/2/7 16:50:08

中国文化之中,有方位的讲究。

有的方位比另外的方位尊贵一些。

比如,东面的方位,有的时候比其他方位尊贵;有时候是北面方位尊贵。

关于方位尊贵之说,最早应该来源于八卦。八卦显示是是八个方向,但却建立在四个基本的方位之上。四个基本方位就是:东南西北。另外四个辅助方位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流传的尊贵的方位,主流的说法是:南面称

此语出自《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这儿所说的“南面”,指的(人的脸)面朝南。

一个人的脸面朝南,他的背必然靠北,也就是古人所说“坐北朝南”。

与此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词组:北面称臣。

这儿所说的“北面”,指的(人的脸:面)朝北。

一个人,只有背靠南的时候才能够面朝北。

面朝南(坐北)的人在语境之中是“王”、“天子”(南面称王)。面朝北(背南)的人在语境之中是“臣”、“下属”(《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所以,在古代社会,“面南”成为了尊位,“面北”成为了属下的方位。在方位上也是有尊卑的。古代的衙门,对于普通人来说,属于威严的地方,属于有权威的地方,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平原城市),衙门的门应该都是朝南面开的,只有在山区或者山城,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才无法实现这样的方位理念。

当然,这样的理念,在远古的时候是相反的。

夏商周时期,方位的尊位是在南面,坐南朝北是尊位,所以有北面称孤之说。

这从“文王八卦”可以看出来。在文王八卦之中,南方在上方,北方在下方,只是到了春秋战国,甚至更晚的时候,从卦象的方位之上发生了变化,北方成为上位,南方成为下位了。

所以,提问中的“古代衙门”,如果是西周以后的,应该是“朝南面开”门,如果是远古比较商周时候的衙门,其门估计应该开在北面。

到了后世,实际的衙门的例子,估计只有明清的了,肯定是门朝南开。再早的,应该有保存两种情况的古迹,比如济南所存在的唐朝时期的村落章丘文祖。在文祖村落已发展成北有“玄帝阁”、南有“大仕阁”的城池,两阁门皆为錾子加工的精细青石所砌,拱券为大青砖。两阁门相隔七百多米,号称“二里长街”,是章丘南部最长的街道。在著名的“大仕阁”上层,分为两个庙宇,其中的观音菩萨坐北朝南,表现出近古的观念;而其中的文昌则坐南朝北,继承了远古的观念。此处的古迹保留了两种观念的存在,这也是盛唐时代的胸怀体现……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

中国处在北半球,一般房屋都是面向南方向阳,另外一个古代讲究面南而治。所以古代衙门基本是门朝南。古语有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说法

明朝末年,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军队作战的时候比较多?有何历史依据?

明末满清从万历年间开始叛乱后辽东明军就一直在和满清作战,到了崇祯年间陕西大灾流贼蜂起主要活动区域也在北方,一直到满清入关平定中原这几十年北方明军就没消停过。后来关宁军等辽东精锐还当了汉奸,为清朝扫平南明尽了犬马之劳。

因为明朝前期后中后期的主要威胁在北方,明朝有九边重镇,主要防备蒙古和东北少数民族。常年打仗也是正常,军队战斗力相比内地的卫所兵要高出不少。在军制逐渐败坏的后期,九镇是唯一有野战能力的集团军。军事资源也大部分像边镇倾斜,南方兵从倭寇进犯的时候就已经烂的不能打仗了(除了戚家军),再加上江南承平日久,没有大的仗要打,自然南方兵打仗就少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战事总是行军布阵,到底有什么阵啊...?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九阵,五虎驱羊阵,六金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死连环阵,十面埋伏阵。haha.中国有一本兵书总要叫“武经七书”,感兴趣的话,你会找到答案。就连高官,都有可能被调往出使外国。但实际上,因为交通和通讯不便,一般山里的居民都不会受到战乱的影响。实际上,从

  • 光荣使命电视剧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哎,哥们,在中国的现代电视剧中,你就别好高慕远了,能拍成这样,可能这导演的头顶白发都长出来了,你还是去看看古代战争片吧。还可以去看看起点网的历史战争小说,比看电视精彩多了......强力推荐一部经典长篇小说“小军阀”原因就是,因为北方频繁战争使得人口南迁的原因,现代中国各地的方言,越往南方越古老,越

  • 叶志超曾经被封为“巴图鲁”,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畏敌逃跑?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叶志超的溃逃,同整个战局是密不可分的,也不能单纯责怪叶志超一个人。在平壤之战爆发前,李鸿章等人一味消极避战,不积极向朝鲜增援部队。这导致清军长时间出于敌众我寡的地位。开战时,日军参战部队共20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一般认为,日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强于清军。清军虽

  • 你是如何评论刘邦最后时刻背信弃义,借机围剿项羽?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刘邦是一个政治家,他非常清楚这时候放项羽回去就是放虎归山,一旦项羽恢复元气,还会卷土重来。所以选择“背信弃义”,围剿项羽是明智之举。广武山之战形成了对峙局面,其实项羽已经处于下风了。项羽谋士范增死于陈平的离间计,大将龙且也在齐国兵败被杀。军事态势更是堪忧。刘邦后方在萧何治理下非常稳定,为刘邦提供源源

  •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是哪些?如题 谢谢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

  • 古代攻城战为什么城门被破后,守军宁可突围撤退也不肯巷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一般来说,城池被围,首先意味着围守双方实力失衡。围城方实力大于守城方,并且出现明显军力、战术心理对比倾斜才会出现被围的状态,或出现局部实力对比失衡,也就是说守势是被动被迫的,但凡实力对比平衡一些,都会选择反击,避免出现被围困的窘境。守城方仅仅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才能勉强达到实力的平衡。而且细心的伙伴会

  • 古代战争故事《鸣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559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鸣条之战背景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

  • 在古代海战中,有哪些影响胜负的因素?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海战影响胜负的因素很多,下面简单以古代希腊和罗马为例来谈谈。海战首先当然要关注造船技术。古代希腊的海战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航行到敌人船只的侧面,通过自己包裹了铁的船头撞击敌方船只侧面,直至撞碎或者破洞为止。作战方式是这样,通常就需要船体比较轻,航行迅速,船头坚硬的船只来进行作战。但也有不一定的时候,

  • 隋文帝杨坚梦见被小孩群殴,醒来要杀尽姓李之人,为何李渊能逃过一劫?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杨坚不是梦见被小孩群殴,而是经常梦见洪水把都城给淹了,这事让杨坚非常的不安,整个人也变得神经兮兮,于是就开始带上一副迷信的有色眼镜去观察身边的人。由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相信梦境能够预言未来,所以杨坚起初怀疑的对象是李浑,恰好李浑有一个小儿子乳名唤做李洪儿。所以杨坚就越发相信李浑一家将来会谋反,但这事

  • 古代战争故事《柏举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这里所说的“西破强楚,入郢”一事,就是春秋末期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爆发的着名的吴楚柏举之战。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的的一个国家,原本是楚的属国,吴君寿梦时开始崛起。晋国为与楚国争霸,采取联吴制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