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枢密院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古代社会的最高军事机构,主管全国军事,与三省六部主管行政相区分。想要进一步了解枢密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封建社会的政府组织机构。
古代封建社会丞相的权利过大,有的丞相集行政军事为一身,甚至皇帝的权利都被架空,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利,成立了枢密院(主管军事),为了进一步限制丞相权利,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又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不了解枢密使的人认为古代不是兵部来管军事吗?其实大错特错了,枢密院与尚书省下的兵部区别大着呢,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首先,军务重要程度不同。兵部只处理国家军队的日常事务,枢密院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
其次,军队管理内容不同
兵部只负责处理军队后勤工作,枢密院负责战争的指挥。
第三,征兵权力大小不同
兵部只负责地方的一部分战争征召计划,枢密院负责战争全国总动员。
泰国枢密院(泰语:)系由泰国国王任命的一个咨询机关,一般由退休的泰国首相和退役将领组成。根据泰国宪法,枢密院可以在国王缺席时代理国王职权。泰国枢密院是泰国国王的决策咨询机构,肩负参知政事的重要职责。枢密院成员为终身制,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卸任:死亡、辞职或根据国王圣谕被免职。可见泰国的枢密院只是一个咨询机关,起参只政事的作用,与我国古代的枢密院相差太大。
今天,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分管国家军事,领导全国的军事武装力量,起到古代枢密院的作用。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设置枢密院和三省六部制的制度,直至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古代打仗要穿很重的盔甲而现代打仗不用穿很重的盔甲?
因为一个是冷兵器时代,一个是热兵器时代,场景不同装备当然要更新换代。
冷兵器时代,穿上一套盔甲,等于加了100的防御,很难被破防,就算受伤了也可能不是要害。这也是重骑兵成为了战场杀手锏的原因。
到了热兵器时代,就没有盔甲只剩下一个头盔了。
为什么不用盔甲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1、现代战争中士兵需要携带的装备重量要远超古代。
枪支弹药,各种辎重,如果再加上盔甲的重量,会被压得原地趴下,动弹不得。
对于机动性非常强的现代战争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一直到相对于盔甲来说比较轻便的专用防弹衣发明前,士兵的身体部位都是没有多余防护的。
2、盔甲的材质。
一方面盔甲无法抵御弹药和炮弹的直接攻击。
另一方面,炮弹极强的冲击力可能使一个穿着重盔甲行动不便的士兵内脏受损,反而受到更重的伤害。
3、盔甲的残留头盔的作用。
虽然现代的热兵器作战中盔甲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头盔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而且还在战场上救回了许多士兵的性命。
根据一战中各国对战争伤亡情况的统计,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士兵是死于头部或胸腹部这种要害部位被战场到处飞舞的弹片或流弹击中。
这个时候,一顶钢盔就能救命了。
一战中那种简陋的钢盔,在受伤的概率不计的前提下,也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不管是什么装备,防弹衣或盔甲,最大的作用还是减伤,想要免伤是不可能的。
在热兵器时代,武器威力与时俱进,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