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如何从通力合作走向见死不救的?

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如何从通力合作走向见死不救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07 更新时间:2024/1/23 6:23:46

回顾李秀成和陈玉成关系的变化,不免感叹:好环境让人变好,坏环境让人变坏。

早年同乡好友二人来自同一乡同一村。李秀成说他与陈玉成早年就是至交,到太平天国后,更是“格宜深友”。

如果不是出自《李秀成自述》,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陈玉成参加起义时15岁,李秀成参加起义时28岁,一个是初中生,一个是职场老油条,这两位成为好友,想来都十分奇特。

老友,常常在一起打江山时成为彼此的依靠。

如果李秀成没有乱说的话,那合理的推测是,两位好友间,李秀成应该是“长兄”。

分别升起的两颗将星参加太平军后,两位都由底层混起。

不管是屡建战功的陈玉成,还是在建设中任劳任怨的李秀成,都得到了太平军高层的认可,是当时提升速度最快的青年将领。

早期太平军军令严整、赏罚分明,极利于能人脱颖而出。到天京事变前,两位都在“五丞相”之列。

在他们击破江北大营后,曾联名反映:部队疲劳不堪,希望先休整再打江南大营。结果,被杨秀清一顿呵斥,严令之下,坚决作战,打破江南大营。

可见,在天京事变前,他们在杨秀清的威严下大气不敢出。执行层的他们,彼此是纯粹的“战友”关系,要说争权夺利,还没够资格。

珠联璧合的双子星天京事变,王杀王,诸王手拉手去找天父天兄了,陈玉成、李秀成顶了上来。

石达开出走后,为了应付新局面,陈玉成被任命为正掌率,李秀成被任命为副掌率,一起支撑残局。

大战三河镇,陈玉成与李续宾焦灼之际遇,闻讯而来的李秀成杀入后路,双子星携手完成了太平军历史上少有的歼灭战。

破江北大营,二将又密切配合,一举取胜。

不过,珠联璧合的背后,是“他(陈玉成)名已显,我(李秀成)名未成”。

一方面,由于石达开精锐多交给了陈玉成,使陈玉成兵马、地盘都有绝对的优势。

另一方面,李秀成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洪秀全的信任。在石达开出走后,李秀成上书洪秀全,要求召回石达开,废安、福二王,惹恼了洪秀全。而他和李昭寿眉来眼去,也让洪秀全生疑,又是要李秀成交人质,又是断绝李秀成回天京退路,李秀成几乎弹尽粮绝,勉强支撑,至于争权夺利的奢望,是不敢生的。

在石达开出走后,陈玉成连是否跟随石达开出走都和李秀成商量,可见,这个阶段,两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确实是好友!裂痕三河镇大捷后,洪秀全重建“五军主将制”,以蒙得恩为中军主将,节制各军。

这个调整,是事实上剥夺石达开“通军主将”的权力。但同时,也使得各军的利益开始分化。

因为,无论是蒙得恩,还是后来的杨辅清,他们都不是当年的杨秀清,中军主将表面上有节制各军之权,却都不具备统领各军的威望。

因此,由于中央系统的瘫痪,各军作战主要依赖自身地盘的粮秣赋税,彼此利益分化,争地盘的行为层出不穷。

留学生之父的容闳曾经提出若干改革建议,但天王要等诸将返回时一起商议,容闳看出门道,失望而走!陈玉成和李秀成之间第一次明显的不合,就来自这种地盘争夺。

当时,杨辅清与韦俊相攻,韦俊被迫移军,但遭到了陈玉成的拦截,双方在和州干了起来。和州,正是李秀成的地盘,李秀成的部队也二话不说,一起干了起来:帮助韦俊打陈玉成!

对于这次内斗,人们一直在争论李秀成军的参战是否来自李秀成的命令。

小编以为,那不重要,即便没有李秀成的命令,李秀成军的参与也是必然!你陈玉成打韦俊打到李秀成的地盘上来了,难道李秀成的部队就旁观不管吗?

此事,反映的是太平军各部的割据化。

既然陈玉成和李秀成都割据化了,其最终的分裂也是必然的了。

五军主将制设立后的主将会议通常由李秀成发起。李秀成事实上的影响力开始超过陈玉成。竞争利益冲突的发生,多始于新地盘的争夺。

在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后,太平军作出决策:攻略苏浙。

大家都知道,李秀成经营苏浙,可是,事实上,陈玉成为了抢夺苏浙,也是卯足了劲的。

1860年6月20日,湘军攻克枞阳,开始围困安庆。8月8日,陈玉成军还在攻杭州府!9月26日,陈玉成才会合捻军,开始解围安庆!

安庆,是陈玉成的主要基地,陈玉成居然在安庆遭遇围困3个月后才开始回援,可见,陈玉成对“经略苏浙”的积极性一点不比李秀成低!

有一点很奇怪的是,在苏浙期间,陈玉成部存在严重的掠民行为。这让人十分困惑,因为在安徽,陈玉成轻徭薄赋,治理得还算不错。小编以为:不排除李秀成部故意使坏的可能。

因为,李秀成一直想方设法把陈玉成挤出去。

他们多次发布告示,告诉大家要小心英王所部,他们军级败坏,提醒大家注意财产安全。使得很多英王即将通知区域的富商、百姓纷纷进入李秀成地盘。

在苏南期间,两部之间的内讧、械斗不断。

更有甚者,陈玉成回救安庆后,李秀成干脆把陈玉成部赶出了常熟等地,彻底“独占”苏浙。

滑头仗安庆被围后,陈玉成感独力难支,希望李秀成前往援助。但李秀成却让陈坤书回信,说苏南刚平定,形势危急,兄弟走不开呀!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1、陈李之间的沟通已经要通过中间人陈坤书了!到后来陈玉成被困庐州期间,也始终与陈坤书等人书信往来求救,没有直接找过李秀成,可见两人私交!

2、专业的合作关系,已经被各怀利益的私心所取代,安庆是你陈玉成的,不关我事!

最后,还得洪天王百忙之中亲自出面,才邀请二人配合,定下围魏救赵之策。

可是,李秀成的这次围魏救赵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滑头仗!他一路招兵买马,军力扩充,就是没有怎么和清军交战,也没有全力赶赴武昌。

更离奇的是:李秀成居然托汉口的巴夏礼给陈玉成带信!难道当时李秀成和陈玉成之间已经彻底失联了吗?

对于安庆解围战,很多朋友说李秀成尽了力,损失惨重云云。

可是这个观点连他们的对手曾国藩及李秀成本人都不认同!在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专门与李秀成讨论过这一问题。

“当初陈玉成大战安庆,为什么你们都不去救,只有杨辅清去救了?”赵烈文都很诧异!

“因为我们离得远,杨辅清近,就去救了。”被俘后一向回答中肯的李秀成开始耍滑头了。

“可是你曾经已经很近了呀,为什么遇到鲍超就退了呢?”顶级幕僚可不好忽悠。

“因为我没兵。”心虚的李秀成开始瞎掰了。

“到处都是你的兵,你怎么会没兵呢?”赵显然受不了这种愚弄!

“当时苏州已经攻占,杭州还没占领,如同鸟儿少了个翅膀。”李秀成一语道破动机!

安庆、天京的门户,这场保卫战对太平天国的生死存亡具有决定性意义,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李秀成是不会不了解的。

既然是生死之战,无论李秀成、陈玉成都应该决死一战,而不仅仅是委派部分部队来救援。如果说最先回去打杭州,还险些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的话(清朝曾严令曾国藩撤安庆之围救援杭州,被曾国藩拒绝),那在攻破杭州,调动湘军未果,而陈玉成明显不支的情况下,依然大举东进,不顾大局!

走投无路的陈玉成陈玉成最后是被苗沛霖出卖的,可是,苗沛霖早已经投降了清朝,陈玉成与捻军兄弟长期联合作战,即使不确实消息,也是绝对知道苗靠不住的。

最终前去找苗,也实在是因为陈、李不合!

陈玉成在困守庐州时,并非没有退路!过了巢湖,就是李秀成的地盘了!而当时围攻庐州的清军兵力并不强,李秀成是绝对能救的。即便不能击败清军,但坚守巢湖,接应陈玉成还是有极大把握的!

而陈玉成自始至终没找过李秀成,依然找陈坤书,甚至不惜在信中连叫陈坤书叔叔!遗憾的是,此时的陈坤书已经起不到沟通桥梁的作用了,他自己已经和李秀成闹翻了,因此,陈坤书只得自己来救,最终兵少无果。

陈玉成就义后,李秀成哀叹“我无助矣!”他深知此时他已独力难支了!可是,他原本有能力救援陈玉成。

总的来说,陈、李二人的分裂,有二人本身的问题,但根本的,在洪秀全的机制。

陈玉成少年得志,人际关系处理上是有一些问题,他与李秀成、李世贤、洪仁等人关系都不好。可是,一个二十来岁的人,处理不好复杂的利益关系很正常!这样的人,就需要搭档帮他处理关系,一起配合!曾经的李秀成,曾经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李秀成善于安抚人心、建设政治。可是,他长期被小自已一轮的“小弟”压了一头,无论名利地位,还是地盘实力都长期不如陈玉成,逮住机会想要好好经营,不愿再无端被陈玉成调动,这也是人之常情。

遗憾的是,洪秀全作为最高管理层,不但没有帮助这些兄弟扬长避短,加强配合,还人为制造混乱!

“五军主将制”重建,并委托无权威者担任中军主将,无非是制止重新出现功高震主的军事领导人。塑造了各将领之间的平衡关系,却打破了曾经团结奋战的集体。使各主将形同藩镇,由战友而为对手!

自己本事不济,不能亲自带领团队进步,却又好玩弄平衡权术,洪天王亲手把一个个亲密战友集体撕裂成了一盘散沙,最终兵败!

好制度使坏人变好,坏制度让好人变坏!

陈李悲剧,到今天依然在不断上演!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五大天王死的死,走的走,偌大的天京城里就只有天王洪秀全坐镇了。

然而,洪秀全历来都是全民精神领袖,不参与军政管理,且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元气大伤,正需要人才补充。

陈玉成和李秀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和“忠王”的。

说起来,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都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

据《李秀成自述》中记载:“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上下屋之不远,旧日深交,来在天朝,格宜深友。”

可见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关系既是同乡,又是同僚,因此两人关系亲厚更与别人不同。

不光如此,在多次与清军交战中,陈玉成和李秀成互相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因此他二人又被称为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双子星。

然而,陈玉成死战时,李秀成却袖手旁观,最终导致陈玉成兵败身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英王陈玉成剧照)先说陈玉成。

陈玉成本名陈丕成,早在年幼时便父母双亡,和叔父陈承相依为命。

后跟随陈承加入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并于1951年参加了金田起义。

当时来投洪秀全的信众,大多都是一家老小。所以洪秀全为了便于管理,便将队伍分为“男营”,“女营”和“童子军”。

陈丕成15岁,还未成年,于是被编入童子军中。

不过,陈丕成有勇有谋,在童子军中表现非凡,因此很快就做了童子军首领。

太平天国建立后,陈丕成的叔父陈承因功累迁至天官正丞相。

陈丕成在陈承的照顾下,负责粮草工作。

当然,陈丕成绝不是个只能倚仗叔父照料的草包。

1854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时,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丕成竟“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

立下大功的陈丕成得封仅次于丞相的殿右三十检点,此时他才17岁。

此后,在西征战场上,陈丕成凭着他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谋略,不断取得战绩,因此名声大振,而他也凭战功得封冬宫丞相。

洪秀全感叹他忠勇可嘉,于是赐名“陈玉成”。

(李秀成剧照)李秀成比陈玉成大13岁,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早年李秀成在村塾帮忙时,识了些字,不过这并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所以在洪秀全建立教派后,他及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

自金田起义始,李秀成便随太平军东征西战,出征必是身先士卒,所以在建都天京后,李秀成被杨秀清亲自提拔为右四军帅,此后由于西征有功,又累迁为地官副丞相。

镇江之围,是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双人秀。

当时,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及清将托明阿率军2万围困镇江。

镇江历来是漕粮运输的中转站,也是战略重地,所以陈玉成及李玉成等太平天国将领在燕王秦日纲的率领下,准备与清军血战到底。

但清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一边把镇江重重围住,一边又分兵堵截前来支援的太平军。

本来,太平军诸将计划把清军包饺子,但清军防守得如此严密,根本不可能把信息传达到城中去,同时也不知道城中情况如何。

就在一筹莫展时,陈玉成年轻气盛,主动提出由他冲破清军重围,进城传递消息。

陈玉成自驾一叶小舟,在李玉成等人的掩护下,一路拼杀,成功进入镇江,传达了消息,成功地发起了内外夹击。

李秀成见清军顽抗,于是率精锐队伍一支,夜袭清军大营,而陈玉成也自城中率军杀出,清军腹背受敌,厮杀不过,只得率领残军撤退。

随后,陈玉成和李秀成又乘胜追击,连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又解除了长达3年之久的天京之围。

(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场景)陈玉成和李秀成不光配合作战打得漂亮,还在互相帮助上很有风范。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不光缺兵少将,而且力量薄弱,于是清军趁机向太平天国发动反攻。

李秀成驻守的桐城,由于兵力薄弱,很快遭到清军包围。就在危急时刻,陈玉成率军解围,和李秀成再次打了一个内外夹击战,桐城之困因此化险为夷。

此一役后,李秀成盛赞陈玉成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两人关系愈发亲厚,在战场上更是配合得非常默契。因此很快他们在太平天国后期诸将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平天国的新希望。

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人在后期作战中却貌离神合,李秀成更是消极怠战,最终导致陈玉成战败身亡。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改变,还是和洪秀全有莫大的关系。

自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人,军中无将”的局面,洪秀全一方面不愿意再发生大权旁落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太平军中提拔新的将领来再造太平天国辉煌,所以他干脆恢复了五军主将制度。

其中陈玉成被封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而杨辅清为中军主将。

这几个人堪称太平天国少壮派中的领军人物,其中又以韦俊名气最盛,然而由于他是北王韦昌辉的弟弟,因此在天京事变后,他在军中的威望也随之大跌,遭到大家排挤。

而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曾追随过翼王石达开征战。但石达开出走时,他们不仅没有追随,反而都不约而同地站到了洪秀全一边,这让洪秀全大为高兴。

因此,陈玉成和李秀成便成了洪秀全最为器重的两名将领。

但是,洪秀全的安排,却导致了陈玉成和李秀成的矛盾。

(洪秀全剧照)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中一直只以精神领袖存在,他不主理军政事务。所以五军主将制恢复后,陈玉成等人便形成了五路军阀。他们割据一方,税收及地方事务等皆由他们自己决定。

不光如此,在三河镇大捷后,陈玉成和李秀成都立有大功,但是洪秀全却把功劳都算在陈玉成的身上,封他为“英王”。而李秀成不光没得到封赏,还被多疑的洪秀全猜忌,导致他的军队被封锁了20余天,这让李秀成黯然不已。

偏偏李秀成的部下李昭寿率队伍投降了清军,并给他写信劝降。

洪秀全得知后,大惊失色,这才下诏封李秀成为“忠王”。并赐书“万古忠义”,以此既达到了拉拢他的目的,又旁敲侧击起到了告诫的作用。

自二人皆被封王后,李秀成再也不愿屈居于陈玉成之后。所以当陈玉城西征出现危机时,数次向陈玉成求援,李秀成不但不率兵解困,还袖手旁观,企图通过清军消耗陈玉成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陈玉成只能孤军作战,所谓一将难敌四手,陈玉成很快陷入绝境,最终被叛徒出卖,为清军斩杀。

尽管清军除掉了陈玉成,李秀成在太平天国中终于少了实力最强的竞争对手。不过,由于安庆等重要战略之地失陷,天京再次被清军合围。

这次,没有内外夹击的对手,李秀成唯有苦战。然而大势已去,清军很快破城,太平天国随之灭亡,而李秀成也做了清军俘虏。

曾经的一对好兄弟,最终先后惨死于清军刀下。

(参考资料:《劫余灰录》《李秀成供状》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有一个特别残忍的刑罚:坐冰凳,它到底有多残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坐冰凳最早是日本鬼子,刑讯逼供杜月笙的大管家万墨林时使用的酷刑。后来被杜月笙的把兄弟戴笠发扬光大,用在了日本女间谍身上,据说太残酷,没有女人能扛得住。万墨林被称为“杜门第一红人”,同时也是戴笠和杜月笙的合作抗日的联络人。1940年大汉奸傅筱庵被杀,日本人怀疑是万墨林所为,于是命令汪伪特务机构76号将

  • 苏轼的爱情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苏轼的妾室朝云到曾经是歌女,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还有一个和苏轼很谈得来的歌女叫柔奴,苏轼曾问:“何处是吾乡?”柔奴歌曰:“此心安处是吾乡。”很得苏轼心意。不知LZ说的是不是她?故事要有描述才动人,实在不忍心浓缩:传说一:爱琴海琴是希腊有名的竖琴师。相传她的琴声能使盛怒中的波赛东恢复平静;相传她的琴声

  • 万里长城的城墙并不算高,当时是如何抵御外敌入侵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的修建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事实也证明,相较于南方的蛮夷,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更具威胁力。如先秦时的狄人,汉朝时的匈奴,唐时回鹘,宋时契丹女真等等。至于为什么城墙修建的不高原因有

  • 经典的战火中的爱情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战火中的爱情:爱在战火蔓延时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狙击手爱国者中途岛之战第九连……国外经典战争电影大全(热兵器时代)片名情节指数影效指数推荐指数1,雷霆救兵故事背景: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再多讲了2,雷霆战将故事背景:讲述1944年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时在森林中突破德军防线的战斗故事3,细细的红线故事背景:讲述

  • 为什么巷战会成为现代战争主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社会,自然对应现代战争。“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科技、经济、金融、通信、军政重点等,主要位居城镇;瘫痪中枢,进而瓦解对方军事,自然“接手”对方的科技、经济等“家产”,因为现代就没什么大规模对刚的战争,大国互掐多是打打代理人战争、打打贸易战、打打嘴炮什么的。真干吃不消,那么剩下的都是代理人战争和

  •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的进步性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在古代,华夏民族的血液中就淌着对小家和睦(家庭),大家统一(国家)的渴望。就如秦王统一天下一般,统一,不仅仅代表土地、权力、利益,还象征着国威。有人说:“秦王只是用暴力、杀戮,奢望来换取自己子孙的一片荫。”但是我不那么认为。尽管,征服少不了战争

  • 水浒传中,征辽期间两军有哪些精彩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梁山征辽篇章还是有不少精彩段落存在的,下面逻辑文史游就说三个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战役吧。一、卢俊义独斗耶律四小将梁山在攻打玉田县时,在与大部队走失的情况下遭遇了耶律四子的截击,这四小将保底都是八水平,就算是这样,疲惫不堪的卢俊义还能以一敌四酣斗近两小时并且挑杀一人吓跑另外四人。这还不算完,接着孤军奋战

  • 谁能介绍一些恐怖的鬼故事啊?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鬼片就很多咯!深海寻人/见鬼3玩命记忆深深深/大海深处地下墓穴女高怪谈5:结伴自杀镰刀梦魇/玉米田的孩子午夜凶铃2:美版反正很多了!要列出来很麻烦,你去v8影院看看吧!www.iv86.com蔡骏的小说很经典,悬念、惊悚、推理、科学、罗曼蒂克,写法娴熟。如法兰西异域风情的《玛格丽特的秘密》,从红与黑

  • 好战真的必亡吗?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原创#好战真的必亡纵观世界多少列强往往因好战而耗尽国力以至于引发动乱最终失地亡国罗马好战攻城略地将地中海收入其囊中国力有限贪婪无限最终崩了蒙古帝国豪横一时居然占有数仟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犹不知足临了国破家亡老美看似强盛雄壮世界霸主但已露出疲态皆是其好战成性使然二十年前发兵攻打伊拉克与阿富汗无形与有形

  • 一战英国王牌飞行员有哪些英勇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英国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21岁时因飞行事故双足被截肢。二战爆发后他坚决请战,以伤残之躯重上蓝天,共击落敌机23架,成为享誉二战天空的“无脚飞将军”。后来,他虽被击落陷入敌营,却受到了德国王牌飞行员伽兰德上宾般的礼遇。1945年,巴德作为英雄回到祖国后,专门去监狱探视被囚禁的战俘伽兰德。同一蓝天下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