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上有名气的战争?

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上有名气的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07 更新时间:2023/12/22 22:10:23

太多了,就中国都很多,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十面埋伏等都是以巧获胜的战役很多的,读读吧,会给你增加很多智慧。

历史上有那么多有名的战役,哪些可以称得上军事上的奇迹?

挺进大别山,是军事上的一个奇迹。

很多人在看解放战争的时候,觉得挺进大别山将当时中原大地上实力最强劲的一支野战军,拖垮、拖瘦,军队主力从最初的14万,到出大别山的7万人,损失不可谓不小,所以很多人单从数字上就将挺进大别山作为一个失败的战例。

这些都是没有从战略上进行考虑,或者不能通晓当时中国的解放形势,而产生的错误观念。解放战争进行的第二个年头,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之后,改为重点进攻,而关内最重要的地区是山东和陕西,这两个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的进攻之下,不断的压缩。到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山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南北夹击之下,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战略迂回空间逐步被压缩。

此时的延安和山东都面临比较艰难的情况,比军事更困难的是经济。由于解放战争初期都是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虽然我党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为战略目标,但是战争持续在解放区进行,解放区本来面积小,加上战争对经济的压力就更加大了,很多根据地都面临吃饭难的问题。

面对战略被动的情况,毛主席决定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蒋介石应该不会想到,当毛主席在陕西的山沟沟里面转悠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如何打破这一被动局面的高招。毛主席这次将目光集中在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得中原这的天下,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

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占领中原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敏锐的发现了国民党的咽喉,既薄弱又重要,这个区域就是中原,而要立足中原,就需要到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大别山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伤心之地,解放战争开端就是由此爆发,当时国民党调集30万之众,围剿我中原野战军的6人,最后中原野战军被迫撤出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区到大别山又千里之遥,若是南下大别山,就需要跨越国民党控制的区域,而且要与数个国民党集团军擦肩而过,是一件极为困难的行动。

毛主席将这一重担交给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也是后来的“刘邓”大军。刘伯承元帅知晓毛主席的意图之后,认真的研究了南下大别山的军事路线,他深知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也是一个收益巨大的军事行动。作为我军的高级指战员,刘帅深感此行的责任重大,若少有不慎,则不仅仅是十几万将士的性命,更有可能整个解放战争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此次南下毕竟是太凶险了、太凶险了。

这也是我军主力第一次跳出外围作战,是属于没有后方支持,没有伤员安置、没有弹药补给等等,是一个尖锐的矛,锋利,但是易脆。面对这样的情况,毛主席也对进入大别山又过三种前途估计:一是没有到达大别山,被打回来了;二是到达了大别山,站不住脚,被打回来了;三是到了大别山,也站住了脚。

毛主席一向是一个“自信人生两百年”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悲观估计,从这也可以想象到挺进大别山的困难。刘邓二位首长同样对大军的生存产生了担忧,但是在1947年6月的一个晚上,当刘邓首长收到毛主席从陕西发来的一份电报,上面写着“陕北已由为困难”的字样,看到这些,二位首长没有犹豫,开始了南下挺进大别山的征程。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而后刘帅命令部队在黄河虚晃一枪,声东击西,搞得蒋介石昏头转向。之后刘邓率领大军南下,甩开了在后面的国军,等到国民党醒悟的时候,刘邓早已大踏步南下了。

从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开始行动;11日,越过陇海路;17日,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4日,渡过汝河;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开了大别山的新征程。

刘邓大军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突破了敌人的数道封锁线,安全的到达了大别山。大别山的形式比预计的更加严峻,当时桂系统治大别山,对辖区内实行了严格的压迫政策,使得我军进入之后,很难建立根据地,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刘邓大军的努力下,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挺进大别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反攻,也是经济和政治上分反攻,它将战争引向了敌占区,减轻了陕西和山东的压力,同时减少了解放区的战争,使解放区的经济的到缓解,从政治上也开启了反攻的号角,给了国民党很大的震撼。

“挺进大别山”从战略上是变被动为主动,是战略反攻的开始,是毛主席高超战略思想的体现。从战术上,“挺进大别山”是我军在这段时间唯一一次成功的大兵团外线作战,是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大胜仗。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可以称之为奇迹。

“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未乱蜀先乱”,巴山蜀水,自古天险,抗战八年四川和重庆始终未破,得以成为抵抗日寇侵略的政治经济中心。而解放战争后期第二野战军的席卷大西南,几乎是教科书一般的经典战例,国民党军队试图构建的“大西南堡垒”和90万部队,居然被50万解放军一举荡平,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一次战役的歼敌最高记录,无与伦比。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第三、第二和第四野战军约170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注意这三个野战军的进军位置,是陈粟的三野在左,渡江后直取浙赣及淞沪地区;刘邓第二野战军在中,攻击目标从表面看是江西、湖南及远方的广东地区;林彪第四野战军在最右侧,以盘踞在华中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为作战对象。

而实际上,第二野战军还担负着秘密西进,从湘西直插川东进而解放大西南的战略任务。

国民党军队在四川的布防与抗战时期类似,主要在两个方向,其一是拱卫川北的“陕甘边区绥署主任”胡宗南所部(西安已经丢了),其二是防守鄂西和川东南的“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所部,这两位黄埔一期生已经成为蒋介石最后可以倚仗的嫡系。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判定解放军必然从川北发动进攻,因此胡宗南的防区成为重点。

宋希濂根据形势也同意这一判断,但对防守四川信心不足,企图联合胡宗南先逃滇西,遭到蒋介石严斥,从战争结果看,貌似宋希濂是对的。

(胡宗南剧照)

为了掩护第二野战军的秘密进军,解放军各部进行了南北两个方向的战略佯动,在西北地区,第一野战军发起“扶眉战役”,打垮了胡宗南与“马家军”的联合部队,胡宗南率残部退入秦岭、大巴山防线,兵力只剩下14个军16万人,贺龙随即赶到前线,亲率第十八兵团周士第部10万大军不断佯攻胡宗南,造成要夺取川北和陕南的假象。

在中南地区,第四野战军发动“宜沙战役”,将宋希濂的部队(8个军10万人)从鄂西的宜昌等地彻底赶了出去,同时割裂了该部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

(宋希濂剧照)

四野仅留下第47军监视退往川东南的宋希濂兵团,主力则大踏步南下寻歼白崇禧的桂系部队,摆出一付对宋希濂不理不睬的态度,国军上下更坚信贺龙麾下才是进川主力。然而刘邓大军以陈赓第四兵团伪装主力继续南下,野司指挥杨勇第第五兵团从江西上饶秘密开进湘西,陈锡联第三兵团也由郑州集结南下,在四野的身后隐蔽西进,完成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布局。

1949年11月1日,第二野战军突然发动川黔作战,以第三兵团两个军及转隶刘邓指挥的四野第42军、47军、第50军和湖北军区部队组成左右两个集团,一榔头砸向毫无准备的宋希濂所部;以第五兵团附第10军迅猛杀入贵州,然后马不停蹄调头向北攻击,完成了对重庆的三面包围。宋希濂惨败于川东,12月19日在大渡河畔被俘,增援而来的罗广文兵团亦被打垮。

(宋希濂被活捉)

蒋介石为保卫重庆,下令胡宗南部队放弃秦岭和大巴山防线入川,解放军第十八兵团随即跟踪追击进入川北,国民党军队已经是顾此失彼,11月30日重庆解放,所有国民党残余部队全部退往成都平原,四川南北两个大门洞开,云南卢汉起义后,四川敌人已无处可逃。

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部队开始了争先恐后的“起义大潮”,随着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四川军阀的起义,紧接着是罗广文兵团起义、郭汝瑰兵团起义、赵子立兵团起义、孙元良兵团起义(孙本人逃走),而胡宗南部署完“成都决战”后离开部队擅自飞往西昌,又造成所部裴昌会兵团起义、李振兵团起义,西南国军已是兵败如山倒。

胡宗南最后的残部被歼后,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西南战役结束,刘邓首长指挥的所有部队为:二野6个军、四野3个军、部分地方部队,加上贺龙率领的一野3个军大约50万人马。

总计消灭国民党军队10个兵团部、49个军、133个师共计93万余人(其中起义40万人),完成了中国战争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彻底解放大西南,堪称军事奇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乾隆为啥要对大小金川大动干戈?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捧起二百多年前金川戍边屯务上海李心衡的那本书,一种悠然飘远的历史,穿越时空,在散着墨香的书页里向我走近。安宁、刮耳崖、卡撒,站在书页里倔强地讲述着从古道出发的故事。有言东方国的女官高霸在黎明乘坐牛皮船从格尔丹寺沿河而下。她到达噶延时正值太阳初升,便向东方国女王报告路上考察的情况。女王听后赞赏高霸行动

  • 历史上有哪些典型的蝴蝶效应或混沌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2018年,一香港女孩气愤地告诉自己的男朋友说“我怀孕了,但孩子不是你的”,没想到这句气话最终导致全国各大企业损失了几个亿,更让我们内地球迷无法在央视收看NBA了…还有比这个更典型的“蝴蝶效应”事件吗?2018年2月8日,香港一对青年男女乘机飞抵高雄准备在台湾度过情人节,男的19岁,几天前刚从香港理

  • 孙权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合肥7千守军,为何却被打败?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合肥攻坚战,本应是孙权一生中最有能力翻盘,主导中原的一场战役。可遗憾的是,这场战役大家不仅没能看到孙权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反而成为了一场耻辱性的战斗。为何?因为,当时的形势对孙权而言实在太好。合肥战役发生在公元215年,八月。这一年,曹操刚刚从夺下汉中,收割了一大片的土地。可同样,他的北方基本盘面临巨

  • 戚继光抗倭是怎样的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初年,日本正处于南北分裂混战的后期。在内战中因失败而丧失军职的武士,流亡海上,成为无业“浪人”。他们勾结本国的流氓、奸商,在日本封建主的支持下,成群结伙到我国沿海,大肆掳掠,明朝人称之为“倭寇”。倭寇除了日本海盗外,还有不少从倭的中国人。嘉靖二年(1523),明政府撤消市舶司(明初在浙江、福建设

  • 97年,金融危机时候,索罗斯如何做空泰铢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由简入繁,先说索罗斯做空的手法。索罗斯从泰国银行借钱,由于泰国银行业是开放的,所以索罗斯能够很简单的从泰国银行手里借到泰铢,然后把这些泰铢兑换成美元,由于泰国政府使用的是固定汇率,所以多少泰铢就能兑换多少美元。与此同时索罗斯在股市做空。当大量的泰铢被抛售成为美元,泰铢的汇率下跌,很多跟风的投机者把泰

  • 长城上没有厕所,将士是怎么解决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在一个天人合一的地方,肯定是用一个最自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了。比如在农村放牛,大家内急了,会满地找厕所吗?肯定是不会的。所以长城没有厕所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中国古代有一句话,用在这里是比较合适的,那就是“活人岂能被尿憋死”,当内急之时,长城的树林是多么好的天然厕所。天然的场所,可以感受自然的快感长城在

  • 你听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利用红毛大猩猩从事色情服务,看似不可能的事,但这样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却真实发生了!事发于2018年的印尼!这只红毛大猩猩名叫波尼,本来它跟随着母亲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当波尼还不到1岁的时候,被一群不速之客(捕猎者)从热带雨林的家中带走,而波尼的母亲因为没有利用价值就被残忍地杀害了。此后,波尼

  • 现在西南地区还有马帮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云贵高原,山高谷深,众多的山地阻断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在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修通之前,云南并没有大型的交通干线,但在崇山峻岭中,在高耸险峻的高黎贡山深处,经常回传来铃铛和马蹄的声音,这些声音清脆入耳,在山谷中回响。这些人就是马帮,他们行走在茶马古道,往来于昆明,保山,腾冲,缅北,冒着生命的危险,走出了一

  • 谁知道有关历史故事、生物故事、地理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黄香温席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名叫黄香。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黄香非常孝顺父亲。夏天时,她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用自已的身体为父亲温暖枕席。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朋比为奸刘晏不仅受到玄宗的喜爱,就连宗的宠

  • 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俄土战争这三场战争,哪场战争死的人最多?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在11到13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历时将近200年,共进行了9次东征,第一次东征人数10万。动员总人数达200多万人。英法战争打了100多年,人数也无法统计了,其中黑死病死亡人数英国就200万了。1415年10月25日,两军在阿让库尔短兵相接,英军弓箭手在一个关隘地段奋力射杀法国骑兵。此役中,法军死伤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