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近代史上都发生了哪些著名海战?它们对海战模式产生了哪些影响?

近代史上都发生了哪些著名海战?它们对海战模式产生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17 更新时间:2024/1/16 5:43:38

1862年3月9日,一场铁甲舰对射3个小时的海战,震惊了全世界。(汉普顿海战)

在这之前,木制帆船才是海战的主流,虽然英国已经开始了铁甲舰的建造计划,但还没有人意识到海战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第一批铁甲舰开始进入战场。我们的主角之一,最初的名字是“梅里马克”号,它是北军制造的蒸汽护卫舰,后来被南军俘虏了。

当时,这艘船已经快要报废了,但是南军非缺战舰,于是就把它抽干水、重新修造焊上了铁甲,装配229毫米炮4门、178毫米炮2门、152毫米炮两门,重新命名为“弗吉尼亚”号。

全新的“弗吉尼亚”号铁甲舰,开始了自己的猎杀之旅。(弗吉尼亚号(左)与莫尼特号(右))

当时,北军一支舰队集结在弗吉尼亚海岸附近,正好成为猎物。弗吉尼亚号从汉普顿锚地驶出,第二天一大早就发现了两艘北军的木制战舰“坎伯兰”号“国会”号。

当时,这两艘北军战舰一看到弗吉尼亚号,立刻进行了攻击(北军其他战舰也赶来增援)。但弗吉尼亚号不紧不慢射击,很快就打残了坎伯兰号和国会号,这两艘船几个小时后都沉没了,300多名水手丧命。

可怕的是,北军多艘战舰攻击弗吉尼亚号,但是炮弹都被4英寸厚的铁甲弹开了,弗吉尼亚号毫发无伤。

北军指挥部一看,哎呦喂,赶紧上“大杀器”,不然顶不住了。

北军的“大杀器”也是一艘铁甲舰,名叫“莫尼特”号(监视者号),刚刚造好驶出布鲁克林造船厂。于是,莫尼特号一路狂奔,马不停蹄的杀战场。

此时,弗吉尼亚号正在虐待北军舰队,反正一身铁甲,抗揍。

3月8日傍晚,北军的莫尼特号终于来到战场,立刻加入了战斗。此时,弗吉尼亚号的目标是北军“明尼苏达”号战舰莫尼特号立刻停在明尼苏达号的身边,依靠一身铁甲帮它挡炮弹。弗吉尼亚号看占不到便宜,于是就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

3月9日晨,南军的弗吉尼亚号和北军的莫尼特号,两艘无比猖狂的铁甲舰,要开始正面对决了。

两艘船都相对比较笨拙,于是摆好造型开始对射,一颗颗炮弹不断飞出,战场上硝烟弥漫岸边一大群人在围观,毕竟这种大场面谁也没见过。

就这么,两艘铁甲舰对轰了至少3个小时,谁也没干掉谁,只好都撤退了。

这场经典的海战立刻让人们意识到,木制战舰时代彻底结束了。现在,海战是装甲舰的时代了,当然,研究新型的破甲弹也迫在眉睫。

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世界各国爆发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海战。

1,三次英荷战争: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年至1654年)。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年),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年至1674年)。

对海战模式的影响: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其中战列线战术是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出现,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双方大规模利用。战列线战术,亦称“线式战术”。是水面舰艇战术的一种。舰队严格地以纵队战斗队形实施炮战的古老的海战方法。此战后战列线战术被各国所采用。

2,韦桑岛海战,又称为荣的六月一日战役或乌尚特战役(1794年6月1日)。英法各有26艘军舰参战,法军舰被俘6艘,沉没一艘。

海战中英国海军大摆脱了以前《永久作战条令》教条的束缚,大胆的采用近距离快速穿插的混战方法,收到奇效。这种“混成战术”的威力已经在这次战役中显现出来,新的战术也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皇家海军将领。

3,斯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俄国与瑞典双方参战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影响:海战中瑞典军队以守为攻,利用沉船堵塞进入瑞典军港的航道,很好的阻止了俄国舰队的偷袭。这说明沉船堵港战术在特定的时候很有效。

4,利萨海战(1886年7月20日),交战双方为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双方参战军力:意大利17艘铁甲舰,奥军为11艘铁甲舰。作战结果是意大利舰队损失殆尽,奥匈帝国获得了胜利。

此战意义:利萨海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对战,双方舰队都没有使用风帆,而是用蒸汽作为动力。

对后来海战的影响:铁甲舰的作用在这次海战中引起了各国重视,这场海战标志着海上战斗已经从风帆时代过渡到了蒸汽铁甲时代。

5,特拉法加战。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

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指挥英国海军没有墨守陈规:摒弃了以前海战中传统的线式战术教条,而大胆地采用机动战术,凭借着英国海军高超的战斗技艺与敌方进行近战,从而获得了此次海战胜利,从此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重视和发展海上机动战术。

6,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

中日双方参战军力:清军12艘主力舰,日军10艘。

作战结果:日军胜。清军损失6艘军舰,日军仅有两艘军舰受伤。

清军在此次海战中失败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军事与技术方面的。其中军事方面的教训也影响了今后世界海军的发展。这场海战,也成为欧洲工业强国检验自身的造舰技术和作战应用的绝好先例,这场海战无论从舰船设计建造到临阵指挥,都深刻的影响了此后的世界海战史。

在海战中清军炮弹大部分是陈旧的实心穿甲弹,少数的开花弹也是性能落后的黑火药;而日本海军装备的是从欧洲最新研制出来的新式炸药的开花弹,导致了日军炮弹毁伤力大大超过了清军。清军从欧洲采购的军舰结构上也有缺陷:军舰主炮都在船头和船身前半部,而且不是360度射角,只能大体有120度的射角:因为大部分主炮的炮塔,并不像现在的舰艇,安装在前甲板船头的上部,而是“半埋“在前甲板的中下部。这就造成了清军军舰主炮在侧舷炮击时只能单边射击,而另外一侧的主炮就失效了,这点是军舰结构设计上的缺陷。这就造成一旦敌舰运动到清舰主炮的另一侧,那么这边的主炮就失效了。甲午海战后,这种设计就在世界主战舰艇中消失了;以后设计的战舰,所有的主炮炮塔都位于主甲板之上,可以大范围转动,可以向船头方向和船的两侧射击,射角普遍超过270度。此外日本军舰装备的速射炮数量多,在单位面积火力投送方面远超过清军,这点也是日军获取胜利的原因之一,可惜这点并没有被当时的俄国海军重视,为11年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中全军覆没埋下了伏笔。

7,对马海战(1905年5月27日),在此次海战中俄国由波罗的海舰队组成的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中面对日本海军时遭遇到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对马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日军以三艘鱼雷艇的轻微代价几乎全歼了俄国舰队。对马海战中日军获取胜利的几大关键性因素:日本海军的训练有素;东乡平八郎大胆的T字型阵列战法;日本军舰装备的火炮中速射炮多,毁伤能力强的下濑火药;日本军舰整体航速高于俄国舰队。对马海战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海军发展更重视军舰的航速与火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改进火药的毁伤力。由此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巅峰。

8,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英军151艘军舰与德国的101艘军舰交战。结果是英国损失11万吨军舰,德国损失的军舰吨位为6万吨。但此战之后德国海军大舰队再也不敢出海与英国海军交战而是被封锁在德国港口内,德国海军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却在战略层次上是失败的。

在此海中英国军舰损失是要高于德军的,英国军舰在设计上是有缺陷的:英军舰炮弹往往碰到装甲就爆炸,而德军舰穿甲炮弹装有定时信管,穿过英国船壳后才爆炸;德国军舰的炮塔、弹药传输机、弹药存储室三者之间设有隔离门是相互隔开的,而英国军舰没有,往往炮塔被敌方炮弹命中时会引起殉爆。战后英国海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日德兰海战也证明大型海战中单凭一两件新式兵器并不能决定作战力量的优势,需要各种力量的紧密协调配合,从而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战兵器的作战效能。这场海战充分说明:装备先进的战列舰,如果没有其他作战力量的密切配合,就会成为浮在海上巨大的靶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垓下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展开决战、一决生死,这场战役为持续数年的楚汉争霸画上了句号,一代霸王项羽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最终登上了皇位。下面容许我简单来复盘一下这场战役。垓下之战背景汉五年(公元前202年)

  • 历史上的赵云是否真的一辈子未受过伤?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据三国演义,没看子龙受伤,最后病死的,本人也不大精通请谅解。答:这个问题我看应该这么问,三国英雄中,有没有能伤到赵云的人?我们来看看三国这几把臭手,哪个有本事能伤到赵云?!吕布?看见夏侯就躲了;典韦?练歌房火拼就能丧命;关羽?文聘、乐进、徐晃、包括鲁肃说虐他就虐了,随便虐;马超?听到张的名字还没看见

  • 楚汉之争期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之争期间的成语故事非常多,比如说:楚河汉界霸王别姬刚愎自用约法三章运筹帷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还有: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

  • 三国历史上赵云真的是完美将军的存在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浑身是智,浑身是胆赵云谢谢悟空邀请。古之名将,堪称完人的,鹅鹅窃自以为有两个,一个是三国演义之顺平侯赵云,另一个是再造大唐的武状元,历经七朝而不倒的汾阳王谥号忠武的郭子仪。浑身是智,浑身是胆,善始善终,是两人的标签。今日在头条重点说的是,常山赵云,赵子龙。第一,智答公孙瓒。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籍籍

  • 概括楚汉之争的故事250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秦亡后之群雄遂鹿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楚汉相争系秦亡以后项羽、刘邦之间争夺政权的一场战争。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群雄纷纷响应、并起倒秦,其中以项羽、刘邦等所拥立的楚怀王势力最大。刘邦(前二五六年--前一九五年),沛(今江苏沛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中,曾任亭长(秦于郊野设亭

  • 楚汉战争中 双方军事力量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前期史记里面说项羽40万刘邦10万当时诸侯都与项羽叫好,项羽控制了赵,楚,韩魏等地刘邦占据关中后被撵到汉中关中被章邯等三个降将占据中期相持,刘邦虽然扩充了很多军队,但败绩颇多比如彭城之战,被项羽2万兵力打败了60万大军之后在荥阳相持,如果不是陈平奇计,就被项羽破城而杀了此时刘邦势力扩展到魏地同时齐国

  •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4.楚汉相争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相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 三国时期,赵云才是三国第一猛将,常胜将军,你认为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能认同吧。赵云一生单挑没打过败仗。这在《三国演义》里应该很清楚了,初道遇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与许褚正面交锋,三十合不分胜负,与姜维战,因事情出乎意料,所以大惊。余下就很少有平手或不敌情况了。多者二三十合被赵云打败,少者一两合或两三合或被赵云一枪结果,或被赵云生擒,都是枪起处,敌将翻身落马

  • 楚汉战争中发生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二百五”源于战国故事。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

  • 楚汉之争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之争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参见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聚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秦亡。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