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为什么感觉骑兵很厉害,对付骑兵不是一根长棍子的事吗?

古代战争为什么感觉骑兵很厉害,对付骑兵不是一根长棍子的事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23 15:02:13

答:二十多年前,曾在全球票房大火的“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里,一段把多少“业余军事爱好者”看得血脉喷张的剧情,正是“长棍子打骑兵”。

影片里那位“苏格兰大英雄”,面对英格兰国王麾下那支武装到牙齿的“三百重骑兵”,果断祭出了“长棍子打骑兵”的战术。这群连盔甲都没有,穿得破衣烂衫的起义军,硬是抄起长棍子朝英国骑兵乱捅,竟把这“三百大军”杀得稀里哗啦,打出一场堪称战争电影史经典的“神作”。

如此“神作”,也让不少“业余军事爱好者”心生疑惑:既然一根长棍子,就把不可一世的骑兵揍趴下了。这古代传说中很厉害的骑兵,也没什么了不起嘛。

其实,“长棍子揍骑兵”这事儿,从理论到实践,也确实是可行的。不过古代的正规军,用的都是升级版的“长棍子”长枪。就以中国古代战争来说,秦始皇兵马俑里出土的长枪,最长就达到了六米。诸葛亮北伐时,其军队的木柄枪长度在四米以上,竹柄枪长度在五米以上。此后的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长枪一直是军队里的标准装备。宋军里的“拐突枪”“抓枪”等长枪,长度都在两丈以上,还有了特制的“枪车”都为对付骑兵。

那有了长枪,是不是就能对付骑兵了?要是有这么简单,骑兵这个兵种,早就给淘汰了。

首先,在真实的古代战场上,骑兵绝不会像《勇敢的心》里那么傻。骑兵之所以恐怖,首先就因为其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面对严阵以待的步兵长枪方阵,稍微有脑子的骑兵部队,也绝不会进行自杀式冲锋。宋金战争史上的一则战例就可以佐证:当时有17名金军骑兵途径磁州,被2000宋军步兵围住。只见这17名金军骑兵果断分成三队:7名骑兵正面冲锋,另外10名骑兵分成两队,在左右边射箭边冲,一下就把2000宋军打垮。

如此场景,单看文字记载难以理解,但放在战场上,却是正常现象:十七名骑兵凭借高速度,发挥兵种优势进行进攻。手拿长枪等武器的步兵看似人多家伙硬,可既缺乏训练又没有速度优势,等于是站在原地白白挨打,当然被打到崩溃。

如果把《勇敢的心》里那支“拿大木棍”的苏格兰起义军“搬运”到磁州,面对这十七名骑兵战术娴熟的金兵,相信就算有“主角光环”加持,一场惨案也是可以想……

小规模的冲突尚且如此,放在大兵团作战里,胜败更不是“一根大木棍”的事儿。南宋年间的“端平入洛”之战:装备精良且战斗力强大的南宋步兵军团,在洛河背水列阵,迎战蒙古骑兵。虽然宋军将士顽强拼杀,多次击退蒙古骑兵的冲锋,还缴获了大量蒙古军装备。可宋军已经断粮多日,不得不在缺少骑兵的情况下冒险突围。结果蒙古骑兵抓住战机,趁宋军步兵突围时派骑兵尾随骑射,数万宋军撤回本土的,竟只有三百人。

其次,就算骑兵“讲讲武德”,如“手拿大长棍”的步兵期望的那样,只是面对面冲锋。大多数情况下,步兵手里的棍子再长,依然还是挡不住对手。

中国古代骑兵的集团冲锋有多恐怖?比如魏晋南北朝的骑兵,重骑兵往往身披两当铠,马匹也披上铠甲,在正面排成横队冲锋,另有骑兵在侧翼夹击。“手拿长棍”的步兵,面对这样的剧烈冲击,基本顶不住。而明末军事家熊廷弼,也描述了明代八旗骑兵冲锋时的景象:清军的先头骑兵,往往一人两马,穿着重甲向前冲击,就凭这简单战术,不知冲垮了多少明军军阵对付这样的骑兵,哪里是“一根长棍子的事儿”?

所以,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想要战胜有骑兵优势的对手,一要强调阵型,不同的兵种,必须要按照武器和战术特点形成配合。就以唐朝军队来说,以《太白阴经》记载,一支万人规模的唐军,除了要装备上万条长枪外,还要人手一张弓,配备大量的弩箭。作战时弩手、枪手、刀手、骑兵形成配合,歼灭敌方骑兵的有生力量。

第二,就是一支部队必须要有机动力,即使在缺少骑兵且装备大量长枪的宋代,想要打赢对周边辽、西夏、金等强敌的歼灭战,既要发挥弩手、步兵、弓手等多兵种优势,也同样需要骑兵在关键时刻给对手致命一击。比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宋辽战争里的雁门关之战,面对辽国十万铁骑的嚣张气焰,宋军主将杨业就利用雁门关地形部署,步兵据险死守,遏制辽军攻势,他亲率数百骑兵从背后夹击,结果一仗击垮辽军,打出“杨家将”的威名。

到了冷热兵器混合的明清年间,在面对敌方强大骑兵时,想要实现胜利,更要依靠多兵种严格的战术纪律。明代俞大猷就凭着战车、骑兵、步兵配合的战术,以三千兵力击败上万鞑靼骑兵。明代大英雄戚继光更制定了极度细致的作战:装备火炮、火枪、火箭、长枪的明军,在地方骑兵距己六十步时不许乱开火,而当敌人开始接近时,则按照“天鹅声”的号令依次进攻,当敌人被火器打击后,再派兵出击,一举击垮敌人。

凭着这类战术,戚继光一度打得鞑靼部落叩关求投降,曾经战火连天的蓟镇地区也获得了长期和平。而在清代中前期,清军以鸟枪、火炮、步骑兵轮番冲击的战术,也多次重创了准噶尔骑兵,捍卫了西北的和平。

但是同样要说的是,再好的战术,再完美的战术纪律,根子上还要依靠日常苦练。一支纪律败坏的部队,不管有多么好的战术,也照样执行不起来。比如拥有多种火器和优秀战术的明军,为什么明末时却被清军八旗反复吊打?说个萨尔浒战前的细节就知道:那些参战的明军,日常战术训练只是“袭其形似”,也就是摆摆样子。这种日常摆样子糊弄事的队伍,上了战场自然抓瞎。

而到了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腐化已久的清军八旗,同样成了“摆样子”的典型。以清代名将乌兰泰的叹息说,当时清朝的驻防八旗,连刀矛弓箭都不怎么练,射箭十发中五就不错。到了太平军北伐的战役里,清军的八旗马队被太平军一个冲锋,然后就是“轰然溃散”。这样的军队不吹不黑的说,真是“一根棍子就搞定”。

“骑兵怎么打”的技术问题,见证的,恰是不同朝代的兴衰。

参考资料:《中国历代军事装备》《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作者:我方团队张

(1)经典传奇故事之古代战争:

你知道拿棍子痛,难道人家骑兵站着不动让你捅?

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马比士兵值钱!

这就是说,若骑兵将领没有把握,宁可让士兵送死,都不会让战马死的。

我给题主简单普及下古代怎么打仗。

电视剧上那种大混战都是假的。

打仗前排好对,然后瞎打一通,那战前排队列干嘛?显着人多,吓唬敌人?

军团推进,都是方阵一齐向前。

前排的盾,后排的长枪,这都是互相配合的。己方的盾把对方的盾拼掉,让己方的长枪手尽力输出。

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以团体方阵进行的,绝不是电视剧上双方混战一团,单对单拼杀。

冲锋前,往往会先射一轮箭。射箭目的有二,杀伤敌人,用箭雨打乱敌人阵型。所以,没弓箭的军队很吃亏,甚至只能干挨打而没法还手。

现在说骑兵。

敌人排好方阵,骑兵绝不会大吼一声,然后冲上去。那是脑残!别给我说重甲骑兵,重甲骑兵也不会无脑冲。

骑兵数量少,一般不会单独行动,都有步卒配合,或配合步兵作战。

只有骑兵达到一定数量,才会以单一兵种作战,历朝的游牧民族就是如此。

骑兵都是带弓箭的。历史上厉害的马上将都有一手好箭术,没有好箭术你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骑将。

说说单独的骑兵攻击步兵方阵,先是试探性攻击。包括射箭,或者试探冲锋。目的是为了找到步兵方阵弱点。

找到弱点后,骑兵就会专门攻击那一点,甚至直接冲锋。骑兵靠的是速度,一匹马冲进己方阵地不害怕,若十匹马、五十匹马、上百匹马呢?

步兵被杀穿后,方阵就乱了,意思就是彼此间无法互相保护(就行盾兵防御、长枪兵输出)。

题主说那木棍捅,你前面有1、2、3、4、5、6、7个人,你得拿多长的棍子捅?

终于轮到你了,你发现对面不是一匹马,而是一群马,你化身千手观音么?

当然这仅仅在骑兵、步兵优劣上分析的。战争输赢,兵种只是一方面,天气、地形、装备、战术安排、将领的临场发挥等等,因素太多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时,对方武将出城迎战单挑,为什么不直接用弓箭将其射翻了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个好问题。对方武将来叫战,当然可以用弓箭来射,甚至可以改变战争进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名将薛仁贵所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是说,当时唐朝在和九姓铁勒打仗。铁勒的兵马号称数十万,就派了几十个人“来挑战”。薛仁贵直接“发三矢,射杀三人”,其他的人见状立马就投降了(《旧唐书》)。之后

  • 中国古代战争电影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谢悟空邀。关于中国古代战争场面的电影,近代有很多。那种冷兵器时代的”血战争沙场,马儿裹尸还“的镜头,随着现代日益科技化的特效,让人们看了之后不禁激动万分。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推荐几部自认为不错的古代战争片。一、墨攻。讲得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争,群雄争霸。当时的强国赵国击败燕国,因此决定先拿下夹在

  • 求几部欧美经典古代战争史诗电影?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亚历山大大帝》(古希腊著名君主,人类古代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从马其顿一直打到恒河边)《斯巴达三百勇士》(希腊勇士抵抗波斯两万大军)《特洛伊》(希腊神话)《亚瑟王》(英国古代传奇)《勇敢的心》(古代苏格兰人反抗英国统治)《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最后的兵团》(罗马帝国的覆灭)《百夫长》(罗马帝国

  • 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是哪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是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十四年,时间长,手段残忍,下手之凶狠,实行三光政策,中国历史悠久,战乱不断,发生过许多残酷的战争,伤亡惨重。有些战争,比如安史之乱,比如元末的混战,造成的伤亡和破坏虽然很大,但因为持续的时间很长,范围很大,破坏的冲击力和残酷性都被稀释了。所以,某些节点上的一次性战役,比如长期

  • 有哪些关于古代行军打仗的电视剧或网剧?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个人推荐一部古代行军打仗的电视剧《楚汉传奇》,由高希希导演,陈道明、何润东、秦岚、段奕宏等主演,讲述了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最终汉朝统一天下的故事。推荐的理由有以下三个:1.剧中的行军打仗拍的真实震撼。剧中的打仗场景真实,有千军万马对阵的壮观场面,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拍的都很真实

  • 哪些发生在古代战争中的巧合,让你感到不可思议?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淮海战役中,粟裕能够完胜杜聿明,在陈官庄消灭杜聿明的三个兵团三十万人,除了三军用命,将帅齐心之外,那场神奇的大雪的功劳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又奉命向南进攻,企图重新打通徐蚌线,但是打了几天,发现解放军防守严密,打不动,再打下去有可能这三个兵团都要被葬

  • 在抗疫战斗中,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白衣天使,解放军武警战士,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无私贡献的精神,值得人们信赖尊敬。白衣天使们!一线奋战的勇士们,他们都是我们可敬,可爱的人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捐款捐赠的奉献者们!

  • 为什么中国古代总是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情,首先本人不赞同题主的观点。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向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翻开史书看一看,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饱受异族侵略奴役的血泪史。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历史就不必说了,华夏民族自家兄弟争一下,选个老大当个领土人,为兄弟们带个路而矣。秦享国之日浅,十五年矣少年而之就不值得一提了。汉初年

  • 单挑决定战争胜负,在古代战争真的是这样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单挑是赌斗,或是试探,不是战争。将帅是战场的指挥者,基本上不会亲临战场,而是幕后指挥。亲临战场也是在后面,不亲自撕杀,除非情况极端危急了。身先士卒是中低级武将的事。小说中描写的场面,将帅单挑,那是不了解战争,或是好写,好看,好听,毕竟宏大的战争场面不容易描述出来。战争是双方综合力量的较量,是权力、利

  • 这次疫情战争谁是最可敬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的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白衣天使及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指战员,都是好样的,是我们最敬的人!温疫肆虐,蔓延讯速,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白衣天使,奋不顾身,迎难而上,不怕危险,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支援武汉,救死扶伤。他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