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战争史上,有没有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的例子?

战争史上,有没有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的例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81 更新时间:2024/1/18 9:43:44

如果是一对一背景下的空战,毫无疑问直升机没有任机会,只会被战斗机无限吊打。在现代空战决定性因素的机动性方面,目前的直升机和战斗机没有任何可比性。装备涡扇发动机的战斗机飞行速度普遍在0.8马赫以上,开加力的情况下极速可以达到2.5马赫左右,其飞行高度最高可达2万米以上。而当前的规布局直升机,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450公里/小时,综合性能最强大的AH-64武装直升机,最大飞行速度只有365公里/小时,这对于战斗机来说已经快接近失速速度了,而在升限方面,AH-64爬升到6500米已经是极限了,此时其机动性因为发动机功率极速下降受到严重制约,即使是面对A-29这样的螺旋桨战斗机,也毫无胜算,后者很轻松就能用速度和高度优势占取有利发射阵位将直升机击落。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直升机毫无击落战斗机的可能性,在实战中曾经有过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的记录,不过细节无法考证,只能当作一个偶然战例,不具备普遍性。直升机要击落战斗机,只能在体系作战背景下实现,通俗点儿说的话,就是打伏击,利用体系优势形成对战斗机的信息、火力不对称优势。比如在战斗机“舔地”的时候,装备空空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可以利用山谷等地形,打低空飞行的战斗机一个措手不及,匈牙利空军的米-24武装直升机就曾在演习中模拟击落美国空中国民警卫队的F-15E战斗机。

哪些电影是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影片《1917》主要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对于影片中的战争场面,没有千军万马的浩大壮阔,只有尸横遍野、毫无生气的战场:阴森神秘的战壕下的掩体、挂在铁丝网上面色苍白的战士、战火燃烧的小镇废墟、激流岸边堆叠的士兵尸体、发出阵阵凄鸣的野鸭、盘旋在腐尸和臭肉四周的大老鼠这一个个残酷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但不得不说,这样的画面在设计上竟然有一种“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静态美感,或许,这也是门德斯想要表达的一种影像美学。

如果说战争场面给观众带来了刺激,那斯科菲尔德在被轰炸过的建筑里的场景,显然是温情的。在黑暗的空间里,观众似乎都无法看清楚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但是,斯科菲尔德对于法国女人和婴儿的倾囊相授以及给孩子声情并茂讲故事却富有人性。斯科菲尔德将在布雷克死亡前倒入壶中的牛奶给婴儿,这也将布雷克的死亡和婴儿的新生形成对称。之后,斯科菲尔德冲出地下建筑,闪光弹的照耀下,小镇被炸得只剩断壁残垣,画面在一明一暗间闪烁,还有一个十字架,再配恢宏的弦乐,如此场面竟显圣殿一般的宏伟和沧桑,仿佛诗剧一样壮丽,更如同失火的天堂,浓墨重彩。

《1917》是一部你不应该错过的影片。

西线无战事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早期有声片中的扛鼎之作

有力地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蒙在战争头上的神圣面纱,表现了极为鲜明的反战主题

1930年出品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卢艾尔斯

约翰雷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在一九六二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十四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中名列第三位

给人类带来永久伤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小记者雷马克打算开始写一部他自大战结束以来就一直在酝酿构思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他完全利用业时间写作,结果仅用了6个星期,小说就完成了,可手稿却在抽屉里搁置了半年多,因为许多出版社都不愿出版这部作品。后来,总算有家出版社接受了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小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第一年竟销售了120万册,后来又被译成多种本,总发行量在500万册以上。雷马克也因此由一个无名的小记者,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看中了小说的主题,将《西线无战事》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看成是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有强烈的思想性的作品。迈尔斯通以沉重的笔触和简明精炼的手法写活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一名德国士兵从迷恋战争到心、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人类自相残杀的反感和把人民推灾难的当权者的厌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在《西线无战事》中,导演以卓越的摄影技巧、写实的风格把战火、阵地、冲锋、肉搏,以及残酷恐怖、野蛮凶杀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具有印象派风格。同时,这部影片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又使它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

--前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家谢尔盖爱森斯坦

《西线无战事》是最早采用混合录音的有声片,导演迈尔斯通很善于运用声音,他将对话、配乐及音响效果巧妙地剪辑于单声带上,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有些镜头,如保尔临死时一只手的抽动、垂落的特写镜头也拍得寓意隽永,被誉为经典之笔。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备了无声片的动感,又拥有了有声片丰富的表现力。我们甚至认为,永久消灭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西线无战事》在各国每年公映一遍。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肖恩索普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并不算多--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然而诞生于一战结束后不久的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西线无战事》可以说是一个例外,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看起来仍然非常尖锐。这部建立在同名小说基础之上的影片通过一群德国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有时候沉默是表现战争的最好方式。

--著名影评人阿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湿又黑的田野中来回跑,几经折腾,累得精疲力尽,而教官史托斯还要把他们训练得服服帖帖,成为真正的德国士兵。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然而现在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不久,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吓破了胆,有的哭了,有的尿湿了裤子。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是个老兵,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顾,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于是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杀死别人的爱子,夺走别人的生命。弹雨之中,他们抱着我不杀人,人也杀我的观念大叫冲呀、杀呀,失败了,退下来,然后再反攻。在高度的紧张与恐惧中,贝姆真的发疯了。一次战斗中,凯姆利希的腿被炸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穆勒被化学毒气毒死。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

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厌恶战争,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可那些学生却还在以此为乐呢!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原来,在他休假期间,班上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而此时,卡钦斯基因部队供应困难,外出给娃娃兵找吃的东西去了。保尔跑出连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长,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飞来,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把他炸伤了。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保尔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战争生命悲剧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便有了战争。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败是胜,饱受苦难的都是无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战争狂人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是无以复加的。

战争曾使地球变得阴森恐怖,许多人号哭着,挣扎着,呼唤着,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着十字架的青冢!无数宝贵的生命遭到了无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了战争。一战主要分为3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是最重要的战场,战斗也最为惨烈。所以电影界,尤其是西方电影界拍摄的一战电影,大都是以西线战场为蓝本的。

可以说,一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欢送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光荣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民族、宗教、姻缘、仇恨、尊严、权力、金钱……所有这一切都似导火线,一旦被点燃就会引发战争,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风。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血泪灾难是不能够忘记的,那是属于人类的灵与肉的创伤。人们痛恨战争,但却喜欢谈论和观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因为战争留给世人的启示与思考是长久的、深刻的,在我们心中形成终生不散的块垒。

好莱坞电影人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名著《西线无战事》拍摄的同名影片讲述的正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憾,血肉横飞,尸骨遍野。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成了一战中整个西线残酷战争的小小缩影,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带给人类的警醒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因为仅仅过了10年,人类便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佚名)

☆获得第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翼》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争片,故事以发生在一战中的两男一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影片鲜明的生活实感和壮观的空战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爱情的安排上,全片也发展得流畅自然,不落俗套。《翼》是奥斯卡历史上第1部最佳影片,也是惟一一部获此殊荣的默片,具有历久弥新的观赏价值。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二战时期的无线电台通讯能达到多远距离?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指挥部的都有几百公里坦克的大概在十几公里步兵的几公里另外那时候无线电台少,信号干扰少,同样的功率比现在传输距离至少多几倍。那时候50W的电台传输距离不亚於现在几千W的电台抗战电视剧中有答案:1.电池。《战地枪王》2.手摇发电机。《我的故乡晋察冀》3.家庭用电。《秋蝉》过去战争年代所使用的电台主要有三

  • 求一个故事,战争期间一个军官发现一个敌方的小女孩,想起自己的女儿,十分同情女孩,递给女孩一包糖,但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你的笑,那么美第二次车臣战争时期,俄军攻陷了车臣的首府格罗兹尼。战斗进行得非常惨烈,为彻底消灭躲在旮旯里的反政府武装,俄军横扫之处,几乎片瓦无存。一位刚从电话里得知自己当上爸爸的俄军中尉,在经过一片瓦砾时,听到了一阵哭声。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这声音让他马上想起自己还未见过面的女儿。尽管他知道,在车

  • 长征中的一个小故事 短一点 一百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记得1931年冬,16岁的她软磨硬泡加入红四方面军第31军当医院护士,而且对长征中的几处小细节印象深刻:夜行军漆黑一片,她们把吃饭的白搪瓷碗别在腰后,给后面的战友当光源;药品极其匮乏,她们只能用盐水就着当地一种黄纸给伤员当膏药,眼睁睁看着伤口流脓;队伍断粮时先杀马,把肉和草根拌在一起吃,再把马皮、骨

  • 战争中感人的故事 短一点 50至100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好处。此外,他刚入

  • 民国时期经常有人“通电全国”,是怎么个通法?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看到高赞回答其实说错了,专门过来纠正一下。通电全国,确实是用电报通知全国,但是不是所谓的花很多钱把通电发出去,而是使用公开频道发布电报信息。电报信息是明码播报,每个收电报的人,都能译出电报的内涵。通过各种谍战片的普及,大家都知道了电报的收发原理。电报的传送十分简单,只能传两种信号,就是长音滴和短音哒

  • 历史上有哪些人,带领着弱小军队,把强大对手给打败取得胜利的事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947年的陕北几乎是“四面受敌”,东面是黄河奔腾,河的那边是阎锡山的晋军;南面是“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的20几万中央军;西面是凶恶的“马家军阀”,北方的榆林还盘据着杂牌军阀邓宝珊所部,杂七杂八的敌人加起来不低于40万人,从战略纵深上看,陕北就没有多少可回旋余地。(王震将军)日本投降后,为了尽快抢占

  • 纵观人类历史,有哪个国家不通过战争,和平崛起为老大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的通过和平协商丶议会斗争,可以取得政权,是精英公知们为抹黑贬损毛泽东思想,诬蔑淡化人民战争,而编造的自欺欺人的谎言,人类社会没有不通过战争,而称雄天下的。修昔抵得陷阱目前为止一直如此任何一位老大都不甘心自愿退出历史的舞台非得垂死挣扎不可然后带着满身伤痕黯然下场新时代人们的智慧更加丰满有突破旧时束

  • 中国提前破译出珍珠港偷袭是真的吗?为什么没有引起美方重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前,中国曾经截获并破译了一份日本外务省的密电,情报被送到罗斯福手上。但是,美方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也就是说这份情报被忽略了。破译的中国人叫池步洲,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机密二股”(“中央调查统计局”的前身)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1938年6月,池步洲奉命调到汉口“陆军密电

  • 滑稽界历史上,“姚周”(姚慕双、周柏春)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姚周”即姚慕双和周柏春两位老师的合称。上世纪初的上海滩,五方杂处,东西方艺术在这里交汇,而在众多或民族或西方的文艺样式中,具有地方特色、充满乡土乡情的独脚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独脚戏发展迅猛,形成了以“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潮流滑稽”刘春山为代表

  • 求一篇字数在500字左右的红军远征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