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特别简单的概述了赵云的一生,赵云一辈子大部分都是空白的。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本来是公孙瓒的手下,后来就跟着刘备混了。
赵云跟刘备混,《三国志》里就记载了两件事。
一件是赵云长坂坡救后主,保护甘夫人,被封为牙门将军。
另一件是赵云随诸葛亮入蜀。到了江州,诸葛亮派赵云率领一支军队从崛江直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刘备拿下成都后,封赵云为翊军将军。
之后就到了后主刘禅时代,这期间基本上是跟着诸葛亮混了。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赵云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随后又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扎在汉中。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扬言走斜谷,曹真派大军去斜谷抵御。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带着小部队去拖住曹真,自己率大军攻祁山。赵云,邓芝以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过赵云经验丰富,收整部队据险而守,不至于打败。之后退军,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追谥顺平侯。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云别传》填补了赵云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赵云的形象更加饱满。现存的《云别传》也只是裴松之对赵云补充的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已经给了赵云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
赵云是个身长八尺的美男子。带义从投靠公孙瓒被嘲讽。后来刘备也投靠了他的老同学公孙瓒,遇到赵云。经过刘备不断的忽悠,赵云开始移情别恋,有了跟刘备混的想法。后来赵云的哥哥死了,赵云以治丧为由离开了公孙瓒。
后来刘备投靠袁绍,赵云找到了刘备。两人同床共枕,亲密无间。刘备要赵云偷偷的招募了几百人,为刘备练私兵。之后跟随刘备到了荆州。
赵云在长坂坡救后主和甘夫人。有人给刘备打小报告,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气得用手戟扔向那个家伙说:“子龙怎么会离我而去?”没多久赵云就到了。可见这个时候刘备是多么的信任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南部几个郡,被任命为偏将军,替代赵范领桂阳太守。
赵范有个漂亮的嫂子守寡,赵范想将她献给赵云。赵云不答应。有人劝赵云答应下来,赵云认为赵范被迫投降,未必真心。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后来赵范果然逃跑了,赵云没受到牵连。
之前赵云抓获发小夏侯兰,将之推荐给刘备,不用自近。后来刘备入蜀,孙夫人骄横,刘备派赵云整治。孙夫人想带阿斗回吴,赵云和张飞截江,将后主抢回来。
这几件小事都说明赵云平时谨小慎微,刚正无私,深受刘备信任。
刘备得到益州后,有人建议成都屋舍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为例向刘备进谏,劝刘备将那些分给益州百姓,收拢人心。刘备听取了他的意见。
孙权袭取荆州,刘备要讨伐孙权。赵云劝谏说国贼是曹操,应该先趁曹丕篡汉,人心不稳,先去灭魏。刘备不听,留赵云督江州。
赵云对刘备并不像关羽,张飞那样,言听计从。赵云有自己的政治眼光,发现刘备有部队的地方就及时劝谏。但是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危难时刻刘备真能当赵云是兄弟,赵云劝谏也不会惹到刘备。如今刘备得益州,得关中,一朝得势,估计早就变了,这时候只有君臣,没有兄弟。赵云的刚直进谏很容易触怒刘备,最终失宠。
赵云到成都之后,虽然失宠。刘备对他的表现也只是不再给他加官进爵,已经是很念旧情了。秦宓劝谏刘备伐吴,差点就被杀掉。诸葛亮求情,免了死罪,遭受牢狱之灾。
汉中之战,黄忠要劫曹操粮草,过期不回。赵云带几十个骑兵去救援,最后就发生了汉水之战。赵云带领汉军大获全胜。军中都叫赵云为虎威将军,刘备夸赞子龙一身是胆。
不过也没见刘备给赵云什么实质性的表示。
诸葛亮北伐失街亭,赵云邓芝退回。诸葛亮好奇他们没什么损失,邓芝说都靠赵云断后。诸葛亮要赏赐赵云手下诸将,赵云说无功而返,拒不要赏。赵云是真心为国啊。
经过别传的记载,赵云成了一个有勇有谋,刚正无私,又有政治眼光,一心为国的完美英雄。史书上的赵云形象,比演义中差不到哪去。
在正史上虽然没有五虎上将这个说法,赵云官职也要比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低一级。但是赵云的能力非常出色,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也很高,所以陈寿将他和关羽等人并列,一起写在《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之中。赵云是常山真定人士,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原本是公孙瓒的部将,后来才归属刘备。不过和演义中直到公孙瓒死后赵云才投奔刘备不同,历史上刘备依附公孙瓒时,正在和袁绍打仗的公孙瓒为了加强他的实力,以便更好为自己所用,就把赵云调拨给了刘备。
而刘备对赵云也很器重,任命他为主骑,掌管军中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军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赵云一来就被任命为主骑,可见刘备对他能力的认同。
(赵云)本属公孙,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而赵云在刘备手下也是屡建战功。像刘备被曹操击败,依附袁绍时,就偷偷命赵云募集军士,以为自己日后离开袁绍做准备。赵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招募了几百人,成为刘备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而在曹操南征荆州的当阳之战时,刘备被曹军击败,和妻小失散,只带着百余人逃走。赵云怀抱阿斗,护着甘夫人冲出重围。此战也是《三国演义》中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故事的原型。
虽然说正史上赵云突围时没有像演义中那么连杀曹军数十员战将,战斗过程没那么激烈。但是赵云能在乱军之中护着妇孺幼儿安全突围,也是非常不易。赵云也因为救出刘禅之功,在刘备夺取荆州后,被封为牙门将军。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牙门将军是杂号将军之一,此时关羽不过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也都是杂号将军,黄忠还只是代理裨将军,因此赵云这一时期是刘备手下武将中的第三人。
而且因为赵云做事稳重,刘备入川前还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执掌中军内事,以震慑孙夫人和她身边的东吴将士。赵云也没让刘备失望,在孙权想借着孙夫人回东吴的机会带走刘禅时,赵云及时和张飞一起带兵拦截,第二次救了阿斗。
此后在争夺益州之战时,赵云和诸葛亮、张飞一起从荆州出发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并单独领兵攻占了江阳等地,事后因功升为翊军将军。
不过赵云最出彩的还是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北山之战。此战赵云和黄忠一起去北山劫粮,因为黄忠过期不回,赵云带数十骑兵前去哨探,结果半路遇到曹操大军。赵云不退反进,带着兵马冲杀上去,击破曹军前锋,然后再且战且走。
退回大营以后,赵云又命打开营门,偃旗息鼓,以空城计迷惑曹军。果然曹军追至以后,见到这种景象以为有伏兵,不敢再战,纷纷后退。赵云见势下令擂鼓,并以弓弩射击败退的曹军。曹军大乱,自相践踏而死者众多,蜀军大胜。
诸葛亮北伐时,年事已高的赵云又担当重任,率疑兵出箕谷牵制曹真统帅的魏军主力。此战赵云统帅的只是偏师,兵力远少于魏军,最终被曹真击败。不过他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败而不乱,“敛众固守”,损失不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赵云的战绩还是非常出色的,也难怪在《三国志》里陈寿将他和黄忠并列,比作汉初名将灌婴和夏侯婴。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而且赵云为人谦逊,又明事理,屡次进谏,为刘备所器重。像刘备刚夺取益州时,想以成都城中宅邸和城外田地桑园赏赐诸将。赵云却认为益州百姓刚经历了战事,此时应该把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以便休养生息。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
而在刘备伐吴时,赵云又劝谏刘备应该以国事为重,先攻打国贼曹魏,再对付孙权,不可因小失大。从后来夷陵之战的结果看,赵云的劝谏是有道理的。刘备虽然当时没有听进去,但是事后任命赵云为中护军,执掌禁军,保护刘禅,显然还是认可了赵云的进谏。
所以赵云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做事又稳重。
尽管出于平衡各派系的需要,赵云的职务没有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别列,但是其在蜀汉集团中的重要性并不在关羽等人之下,陈寿还是将五人一起并列写传。从这点来说,五虎上将这个民间说法还是有其历史出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