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有利用雷电的战争吗?

古代有利用雷电的战争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91 更新时间:2023/12/18 4:02:30

雷电这种东西很难掌控,古人也并不了解雷电的机理,所以

人类对雷电的物理探索,始于著名的“富兰克林放风筝”实验。

早期的人们并不明白天上的雷电是什么东西,更不明白为什么这种东西会落下来劈断树木、劈死人畜,甚至引发火灾和巨响。

他们只明白一件事这种东西威力无穷,谁被劈到算谁倒霉,这人一定是坏事做多了,所以被天罚了吧哈哈!

平原上的人还好说,找个地方躲避就行了,反正雷电劈的多半也是高个子。草原上的人可就倒霉了,雷暴来了躲无可躲,光秃秃的草地上自己就是最靓的仔。

所以许多草原民族都将雷电视为最具威能的存在,是天上的神的怒火,哪怕是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蒙古武士,在遇到雷电时也得屁滚尿流的下马,然后躲在马肚子下面瑟瑟发抖。

历史上还真有不少名人据说是雷劈死的,比如商帝武乙,《史记殷本纪》上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辱之。为革囊,盛血,昂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

意思就是,武乙这位天子昏庸无道,屡次搞小动作得罪上天,还拿皮囊装血,挂得高高的,称之为“天”,然后拿弓箭射着玩。结果没多久他就遭报应了,在黄河、渭河一代野外打猎的时候,被一场暴雷给炸死。

类似的还有关于嘉庆皇帝的传说,也就是杀了和的那位主儿,传说他也是去外面打猎,结果平白无故中了一雷,没多久就暴毙了。

真正人类了解到雷电是什么时候呢,这得等到1752年富兰克林做那个著名的“风筝引雷”实验,富兰克林为了证明“天上的雷与摩擦的静电是一种东西”,愤而带着儿子威廉干了这个作死的实验。

幸运的是,富兰克林不仅活蹦乱跳,他还将电收集到了莱顿瓶中,甚至轻微的感受了一下风筝线传导来的电击,他的实验促使人类在电学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但次年就传来不幸,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利赫曼为了复制富兰克林的实验,把自己不小心搞死了,可见当时的人对电是多么的陌生。

即便在今天,人们对气象中雷电的产生和利用,依然存在着相当多的盲区,这种过于狂暴的力量虽然在原理性质上被我们掌握了,但如何利用,如何高效的利用,仍然是道迈不过的坎儿。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古代人像利用水,利用火那样去完善的利用雷电,说句不客气的话,古人根本就不懂电是什么东西,避之唯恐不及,又哪里能在战争中“利用”之?连避雷针都是富兰克林在1754年的发明呢。

但在历史上,确实也有一些战争凑巧遇上了雷电,继而影响到了战争的结局,比如说“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起义军与前来镇压的新莽大军爆发的一场决战,占据绝对劣势的起义军硬是死死把朝廷大军拖在了昆阳城下,当刘秀杀出重围神速般搬来救兵后,他开始以一万人的兵力不断突袭官兵,试图打开缺口。

官兵在围城的这段时间里遭遇异象不断,一会儿天上落陨星,一会儿又有云块沉下来,搞得神神叨叨军心散乱,再加上久克昆阳不下,让刘秀打得是连战连捷。

但毕竟刘秀的人数只有一万人,他对面不管怎样都是四十万的大军,打着打着官兵就回过神来,开始反击刘秀。

结果还没等官兵回过神,突然雷电风雨大作,连屋顶上的瓦都给吹飞了,雨下得犹如瓢泼,甚至连川河都满溢了,士兵们吓得夺路而逃,结果淹死的人成千上万,把河道都堵塞了。

(《后汉书》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严格意义上来说,昆阳之战这次只能说是大雷雨影响了战局,不能说是雷电影响战局,这也恰恰证明了古人在利用雷电方面的无奈,雷电的物理作用规模太小,就算劈下来也伤不了几个人,只能依靠人们的迷信心理打击士气,或者借用雷雨带来的天气效应,依靠洪水、大风等达成战术目的。

所以,雷电这东西在古代战争中的象征意义还真就大于实际运用意义,毕竟刮风下雨人们还能短时间的预测,水、火也都可以人为制造,但雷啥时候打谁知道?古人面对无法征服的雷电,也就只能借用其“势”而已了。

比如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立花道雪,这个丰后国的家臣在日本相当有名,他在战场上被称为是“雷神”的化身,相当为人畏惧。

立花道雪的“雷神”说法源于少时的一次挨雷劈经历,某个炎热的夏日,立花靠在一棵大树下乘凉,结果雷雨来了,一道雷光劈在树上,他当即一激灵,抽出名为“千鸟”的刀子抵挡,结果被雷劈成重伤,连腿都近乎残废。

对了,那把被雷劈过的“千鸟”,自此也被改名为“雷切”,意思就是“砍过雷的刀子”,以彰显自己在雷电中的勇猛姿态。

早在硝烟弥漫的古代战场,人们已经知道左右战争胜败的关键便是天时、地利、人和。知晓天时,恰恰在很多时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古代兵书是诸侯争霸的指导丛书。翻阅中国古代兵书,其中一类兵书兵阴阳就是专门论述天气气候、地理、阴阳和占卜的,其中包含了大量朴素的军事天文和气象知识。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中,气象条件位居第二位。《始计篇》有:“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天即是指用兵时所处的时节和气候。《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书,后世并称“孙吴兵法”。全书共6篇,篇篇涉及气象知识。在中国古代,预测和掌握天文、气象和地理知识,以利战争,是每位将帅必备的素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甚至是某些历史的拐点,都跟将帅们善于利用气象条件作战息息相关。

黄帝蚩尤的“气象之战”

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上古神话的典型代表。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风、雨、旱、雾等气象要素和气象环境则成了双方相互进攻的利器。双方开战之初,蚩尤凭借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他猛兽助战。蚩尤败逃。黄帝领兵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如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

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和“雨师”助战。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黄帝也不甘示弱,立即请来天上的“女魃”帮忙,制服了“风伯”和“雨师”。顷刻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不料,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寸步难行。黄帝通过天上的北斗星找到北极星,确定了南北方向,迅速制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黄帝与蚩尤的“气象之战”虽然是个神话故事,但是从中折射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有“呼风唤雨”的梦想。经过后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呼风唤雨”的梦想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人工增雨、人工增雪、人工防雹和人工消雾等人工影响天气已经成为现实。人工消雨、人工抑制闪电和人工削弱台风等难度更大的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在美国等国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李雪夜袭取蔡州

李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就是典型的利用了气象武器制胜的案例。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十月,唐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讨伐叛军首领吴元济,并以名将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为西路军统帅。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初十,李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突袭蔡州直取吴元济。彼时,天气条件恶劣,不仅刮大风还下大雪,军队的旗子都被吹破了,人马冻死随处可见。四更天,李的军队到达蔡州城下,城内无一人知晓。城门打开后,官兵顺利入城。吴元济被抓。李大胜。

蔡州在今日的河南省汝南县,从李雪夜袭取蔡州这一案例来看,当时的天气应该是一次冷锋过境给汝南县带来的寒潮降温降雪过程。河南省农历十月出现寒潮降温天气是正常的,李正是利用这一恶劣的气象条件掩盖自己、麻痹敌人,攻其不备,巧取完胜。

借东风与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建安十三年(208年)农历十一月,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和刘备联合,凭借长江天险,拒守江南。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听从庞统的建议采用“连环战船”方法,扭转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被动局面。但是,“连环战船”目标太大,行动不便。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周瑜也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只是苦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刘备军师诸葛亮看出周瑜心病,密书16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见,对于火攻的气象条件,曹、周、诸葛三人有共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离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更深刻。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诸葛亮凭着经验,分析出了天气的变化,预测出了东风的出现规律。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瑜抓住机会火烧连营,顺利击败曹操的军队。

虽然诸葛亮借东风只是传说,但从赤壁之战看,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是完全可能的,很像一次“锋面气旋”天气。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在这场斗智斗勇的“气象战”中,曹操之所以放心采纳庞统的连环计,主要是基于他熟知隆冬时的盛行风向是西北风。以今武汉为例,1月偏北风总频率占了60%以上。可是曹操不了解隆冬也会偶有东南风,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林之光研究员统计,武汉1月偏东南风总频率也有近14%。这是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含蒲圻赤壁)冬季常有气旋(低压)从四川盆地东移。气旋后部吹偏北风,前部暖区中就有东南风,只不过风力和频率都比较小罢了,近30年资料中武汉最大的2分钟平均的东南风风速仅为7~8米/秒。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三国演义》中另一个与气象有关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漫天大雾佯攻曹军。曹操担心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只令人放箭。诸葛亮顺利拿到10万只箭。“草船借箭”发生在借东风之前不久,大约在阳历的11月。根据武汉气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秋季正是当地的雾季,尤以11月为多,平均6天中就有1天有雾。这是因为秋季天气渐凉而水汽尚丰,微风、晴夜中气温迅速降低时水汽便可能凝结成雾。从“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和“日高雾散”看,很可能是陆上夜间形成的辐射雾,被北风(南下的冷空气)或陆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从陆上输送到江上而成。因为夜间江水温暖,水汽丰富,冷凉空气一进到江面,其雾便会立刻增浓。当然,当时的风速也不能过大,否则与高空空气混合后雾又可能消散。

可见江雾出现是有其规律性的,现今我国许多气象台都开展了雾的预报,而且准确率也很高。但在三国时要在3天前就能算出“对面不相见”的浓雾来,无疑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的神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冷兵器战争,各军兵种如何投入并配合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阵法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的。在古代战争短兵接战的条件下,为着要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的。中国古代很讲求阵法,代有传书。按照我国对古代军阵进行钻研的军事学博士金玉国对阵的定义如下: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得战斗

  • 1.关于战争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2.谈一谈某一部文学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 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五十步笑百步一鼓作气纸上谈兵城下之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围魏救赵三出祁山(待查)暂时想到这些查三国演义嘛嘛希望有帮助一、伟大的父爱绵竹北方中心小学12岁的小女生夏俊说:“我的旁边三个同学都死了,就只有我一个人在,我就想我爸爸不会来接我了,我死了算了,大

  • 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而狼牙山是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在敌强我

  • 古代战争是怎么打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古代战争的形式要看时期,以步兵为例,讲究阵形,以方阵为基础,军队的编制如一伍、一旅、一师等。主将坐镇中军通过旗语,传令兵来传递命令称为大囊发令。两军接战必须要保持住阵型,为次有严格的军令,若阵型一乱,基本上是输定了。当然若战况吃紧为鼓舞士气,扭转战局主将也会冲锋陷阵,在其周围有自巳的亲兵卫

  • 古代发动战争都有哪些借口?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要让蛮夷们明白,侵犯大汉帝国的,逃的再远,也一定要诛杀。西汉名将陈汤在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上书给汉元帝所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受到的威胁或者损害到了利益,就会以这样的类似的理由来发动战争。清君侧皇帝的政策损害到了地方政权的利益时,地方政权发动叛乱,来诛杀那个给皇帝出主意的人,以此来

  • 美国打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的时候,联合国当时是什么态度?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91年是联合国授权打击伊拉克,03年美国都没准备经过联合国这个环节。打阿富汗是借“反恐”的名义。美国想打哪个国家随便找一包“洗衣粉”就可以了!从朝鲜战争开始联合国就被美国操纵,成立了联合国军对朝鲜发动了侵略。911事件后,美国认为伊拉克就是这场事件的策划的邪恶轴心国。以大规模的杀伤武器为名,大举入侵

  • 叙利亚战争战乱不堪,已导致了美俄土叙库多方军人死亡,责任是谁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2011年,从突尼斯到埃及,从也门到叙利亚,一场被西方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风潮席卷了大半个阿拉伯世界。巴沙尔.阿萨德作为叙利亚的国家元首,处在了这场风暴的漩涡中心。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人民背井离乡,而这其中要负主要责任的便是西方世界。(美军和土军进入叙利亚)尽管

  • 很多人说美国发动了叙利亚战争,那么美国是怎么发动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叙战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第44位总统奥巴马的杰作,今天看来,是奥巴马以战争延续其政权寿命,似乎还有几分理由,基本可以站得住脚。2011年又到了美国的大选之年,温和理智的黑人裔总统奥巴马再也装不下去了,不顾国际社会的劝阻及诺奖荣耀的束缚,兴兵地中海,伙同英法德土向叙利亚挥下了罪恶的屠刀,一场人间灾难

  • 是谁挑起了叙利亚的内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叙利亚的内战已经打了十来年了,如果从后果上来看的话:叙利亚群众是最倒霉的一群人了。巴沙尔还是巴沙尔、反对派还是反对派,有吃有喝日子还不错。那么叙利亚内战到底是如何爆发的呢?我的观点估计跟很多人都不一样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做内战呢?其实内战本质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大家为了利益混战,例如:军阀混战;二

  • 叙利亚为什么常年战争,难民该何去何从?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难民危机的恶化,许多叙利亚人试图逃到欧洲,叙利亚的战争是如何变得如此糟糕,以及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在逃离。这里是一段非常简短的战争历史,为了让任何人都能理解它。叙利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国家:它的边界是20世纪20年代由欧洲列强划分的,融合了几个民族和宗教团体。自1970年末以来,这些小团体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