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临沂一座空城来换取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计划,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配合华野行动的国军潜伏将领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韩练成同志为此战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解放战争中,有一个战略决战时段,及1948年的9月到1949年的1月,国共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了不利于国民党的局面。
国民党方面调集重兵集团开始了和解放军的战略决战,最终在东北、华东及中原和华北形成了三个战略决战区。解放军也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态度,争锋相对。
最先发起了辽沈战役,当时我军战役指挥官为司令林彪、政委罗荣恒、参谋长刘亚楼。国民党军方面最初为熊式辉后来是卫立煌、最后是杜律民。最终国民党军,损失47万人(包括伤亡、投降起义等)。
接下来是淮海战役,解放军方的战役指挥官是粟裕,因为是第二、第三野战军联合作战,所以有个前敌委员会成员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政林五位,邓小平是书记。国军方面最初是刘持,最后是杜律明。结局是解放军60万,击败国军80万,国军损失52万人。
最后发起了平津战役,解放军指挥官是林彪、聂荣臻。国军是傅作义,经过最初的战役失败,最终傅作义将军宣布和平起义,保护了北京古城。国军损失52万人。
三大战役消灭了国军有生力量,彻底解决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加速了他们败逃台湾的时间。8个月后,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