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最为经典的是哪一场战役?

历史上,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最为经典的是哪一场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5 更新时间:2024/2/23 22:55:27

明朝立国初期与北元的三次大战,应该算是名将对决的经典战役了。

一、徐达北伐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在大致扫平南方群雄后,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为了彻底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便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名,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

徐达大军北上后,由淮河入黄河,连克淮安、寿光、临淄、高苑等地,山东诸州县尽为徐达大军所有。

当时由于元廷内讧,元顺帝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等人相互敌视,互相想看对方的笑话,因而攻克山东后,徐达大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攻到了大都城下,吓得元顺帝夺路而逃,不战而弃守大都。

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攻克大都,明朝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不过,攻克大都并不意味着这次北伐结束了,因为真正的硬仗在后面。

大都被明军攻克后,坐拥山西、甘肃,拥兵十余万的元朝名将王保保遂即调兵遣将,决心从山西东征,收复大都。

此时,攻下大都的徐达、常遇春心里也非常明白,若不打败王保保,他们在大都城也坐不安稳。因而明朝开国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硬仗明攻山西之战,由此爆发。

这一战,徐达、常遇春分兵两路,两路大军以钳形攻势对山西进行合围,预备在太原城下进行合击,将王保保一举歼灭。

王保保收到消息后,起先是一惊,不过他听说明军北路军前锋汤和贪功冒进,脱离了大部队后,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因为汤和的冒进在王保保看来,就是找死!(明军收复大都的过程太轻松,上下都产生了元军不堪一击的松懈心理)

很快,王保保调集主力,利用汤和孤军深入的机会,偷袭汤和,将汤和率领的三万明军打的惨败,歼灭七八千人。

汤和惨败后,王保保立即反攻,而他的目标就是大都城。当时,王保保心里盘算:如果徐达不去救援,他就趁机攻下大都,迎接元顺帝归位。如果徐达来援,他就在大都以逸待劳,设下圈套,伏击徐达。

这是一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无论徐达选择哪条路,他王保保都是胜利者。

可是徐达终究是徐达,他看穿了王保保的小九九,没按王保保的套路来,他决定大都城不要了,明军继续向太原进攻。

徐达认为:大都城无险可守,而且没有足够的粮草,王保保占了也守不住。而山西是王保保经营了好几年的大本营,王保保如果没有了山西,他又守不住大都,他就只能滚去关外放羊了。

后来事实证明,徐达的设想果然是对的,王保保得到徐达进攻太原的消息后,立刻率领十万骑兵回救太原。并赶在徐达攻城前,在太原郊外截住了徐达。

双方一碰面,立即大打出手,这是中原政权的骑兵与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的交锋。

不过,由于双方都是名将,并且双方的部队也都是精锐。因而这次正面遭遇战,没打太狠,只是试探了一下对方的虚实后,就各自收兵了。

三天后,常遇春大军抵达太原,他在观察元军的实力后,认为元军并非草包,如果硬钢肯定会死不少人,因而他提出了夜袭元军大营的计划。

这次夜袭战,明军非常打得非常成功,几乎将元军打的全军覆没,王保保带着护卫狼狈逃亡甘肃。(这是中原骑兵历史上对蒙古骑兵的第一次大胜)

在攻克山西后,徐达继续进攻陕西。当时陕西由汉人军阀李思齐、张良弼等人镇守,他们都不想打仗,所以当徐达军进攻时,他们便直接投降。(后来张良弼复叛,被徐达消灭;李思齐被朱元璋派去招降王保保,被王保保砍下一支胳膊,伤重而亡)

至此,陕西和山西平定,北方的大部地区落入了明军之手。

二、明太祖第一次北伐自徐达北伐结束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躲在上都(开平)的元顺帝太碍事了,怕他会卷土而来,于是在洪武二年六月,朱元璋下诏书,令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兵北伐,彻底消灭元顺帝。

元顺帝听说明朝大军杀来后(两万骑兵和十六万步兵),魂都吓飞了,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遁去。一直逃到了应昌(上都以北一百多里,今内蒙古达来淖尔湖)。逃亡过程中他是狼狈不堪,应该充分体会到了九十多年前宋朝君主想死的心情。(常遇春在这次北伐结束后病死)

元顺帝逃亡会昌后,又连忙给盘踞在甘肃的王保保下诏,让他反击。遂即,王保保便制定了一份计划一份可以围歼西北明军的计划。

当时王保保受在仔细观察了形势后,认为兰州是一个绝佳的伏击点,于是他就故意把兰州留给明军,待明军进入兰州后,派人将兰州团团围住,把主力隐藏到关中通往兰州的必经要道上,准备以兰州城为诱饵,消灭前来增援的明军。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攻陷兰州对于明朝有很大的意义,明朝一定会派兵来救的,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等着明军上钩了。而他的判断没有错,很快第一批明军就来了。

在得知兰州被围后,明军一支小部队就抵达了兰州郊外,当他们到达兰州附近时,王保保立即下令围攻,很快,明军这支增援部队全军覆没,统帅也战死。

有了第一次胜利,王保保更加自信,他决定以同样的招数等待着更多的明军上钩。

很快,第二批明军就来了,不过来的这批明军不是善茬子,因为明军的统领正是王保保的老对手徐达。

徐达正面相遇王保保后,既不攻也不退,就在王保保对面安营扎寨,不论王保保如何在阵前挑衅,他都不出战。

时间就这么拖啊拖,王保保发现自己上了徐达的圈套了!

什么圈套呢?原来,明朝早就看穿了王保保的计划,所以当兰州后,明朝索性就提出了一份眼界更广的作战计划:放弃兰州!王保保不是想在兰州郊外钓鱼吗?那就让他钓去吧。明军分别从河北和山西出击,继续追击元顺帝。如果王保保去救,那就在他挪营的时候消灭他。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朱元璋所料,当东线明军连战连捷后,王保保坐不住了,他明白再这样下去,等到东线完蛋了,他在西线也守不住。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

然而,徐达怎么可能让他走呢?徐达就是专门过来牵制他的。所以,当王保保准备拔营走人时,明军在徐达带领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全歼元军。

此一战,除了王保保逃了之外,其刚刚组建的十万大军就此又全军覆没。

在王保保溃败的同时,李文忠率三万骑兵突袭会昌。由于他的行军速度太快了,比从小就擅长骑射的蒙古人都快,因而当李文忠抵达会昌时,城里的蒙古王公都傻眼了,大部分都没来得及跑,元顺帝的三宫六院全部被明军俘,王公大臣们也全部被抓。(元顺帝在李文忠到达之前病死了)

唯一跑掉的是,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他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

三、岭北之战明朝第一次北伐结束后,北元内部痛定思痛,王保保主持大局,认为明朝强大,不能硬钢,于是他采取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战的策略,跟明朝接着打。

两年后,休养生息的差不多了,一直龟缩的元军遂开始慢慢反扑明朝。

一时间,元军四面出击,趁明军后撤,又占领了东自吉林,西至甘肃、的广大地区,他们以这些要塞为根据地,不断向明朝内地进攻,使用的还是最让人讨厌的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总之就是明军打他,他就跑,明军走了,他又来。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与他的将领们开始讨论采取何种方式对付北元。不过,在讨论会上明朝内部出现了分歧:包括徐达在内的大多数人赞成进攻,主张大举进攻,一次性解决北元问题。但同时也有人提出反对,认为不应该轻举妄动。

反对的人不多,但是朱元璋这个最终决策者反对。因为他认为,北元还有实力,与其决战还不是时候。不过他为了顾全大局(赢了两次,如果压制将领们的意见,会影响他的皇帝声望),于是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徐达等人的要求,拟定了一份进攻计划。

根据这份计划,明朝大举出动,东路军由李文忠负责;中路军由徐达、汤和、蓝玉、廖永忠负责;西路军由冯胜、傅友德负责。三路大军各统兵五万,且都是骑兵,总计十五万骑兵。

而明军的对手,则是王保保、蛮子、哈剌章、贺宗哲、朵儿只班、锁纳儿加。

从这份对阵名单上可以看出,明朝这边除了早逝的常遇春,以及因平定辰沅而抽不开身的邓愈外,其他能打的基本到齐。北元那边除了梁王在云南过不去,纳哈出不动如山之外,能打的,不能打的,也全部到齐。

所以,这是一场明朝最高战力和北元最高战力的PK,堪称是明朝版的顶上之战。

战争开始后,徐达的中路军一马当先,一举击败王保保。

不久后,蓝玉率军突击,在土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再次攻击王保保,并再次击败王保保,逼其向北继续撤退。

两连胜让徐达很兴奋,在他们看来,击败王保保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徐达不知道这两连败其实只是王保保设的一个计,他明白自己不是徐达的对手,所以他早早就在漠北设下了一个大圈套。

对于王保保的反常行为,蓝玉所有顿悟,可是当时徐达头脑发热,否决了蓝玉停顿观察的建议,坚持要追。结果在洪武五年五月六日,头脑发热的徐达就中计被围,被十万元军团团围住

初战,明军即死伤一万多人,军心士气几乎要崩溃。不过徐达毕竟是徐达,他在士气几乎要崩溃的一瞬间,带头督战,稳定军心士气。并且在元军攻击的间歇,还指挥将士在草原上修建了堡垒,依靠堡垒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

在连番攻击受挫下,元军士气降了,而就在这一刹那间,徐达指挥残部突围,并令蓝玉负责断后。蓝玉在作战中十分英勇,多次掩护军队撤退,表现了他名将的潜质。

最后,王保保只能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望天兴叹。三年后,王保保去世,他与徐达的高手对决就此终结。死前,王保保感叹自己此生胜不过徐达矣!

就在中路徐达军失败的同时,东路军的军事行动也失败了。李文忠出关后,也跟徐达一样轻敌冒进,将辎重留在后方,亲自率大军轻装追击假意逃亡的元军。

结果没出意外,李文忠也被早就设好伏击圈的元军团团围住。

见到扑向自己的元军向自己杀来后,李文忠收拢部队,集中突击,他亲自率领部队与元军交锋,激战数日,与元军打平。

其后,李文忠故意摆龙门阵,搞得自己好像早有圈套一样,吓住了元军,然后大摇大摆的撤了回去。

仗打到这个份上,明朝其实已经败了。纵然冯胜、傅友德的西路军七战七捷,一直杀到嘉峪关才罢手。但是此次北伐,东路军和中路军才是主攻,这两路败了,在战略层面来说,就已经败了。

所以在这次北伐后,明朝上下都认识到了北元的强大,双方就此进入僵持状态,一直到八年之后,双方才又一次大打出手。不过下一次大战,站在舞台上的就不是徐达等明朝第一代将领了。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和黄维之间打的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属于这样一场经典的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

当然了若是说黄维是一个名将,很多人觉得不服气。但是,在蒋介石的眼里黄维至少不比任何人差。

否则,他也不会把新组建的十二兵团,全部交到黄维的手里。要知道这个十二兵团总计有十二万人,这十二万人全部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军队呀。

可以说蒋介石把算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压在了黄维的身上。

那么蒋介石是派黄维到淮海战场上干什么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粟裕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他带领的华东野战军把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给围困在碾庄一代。

国民党驻徐州总司令刘峙想要解救黄百韬,但是,突围几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就交给了黄维一个拥有十二万人的大兵团,让他去淮海战场上解救黄百韬。

可见,蒋介石对黄维的重视。

要知道黄维带领的这个十二兵团,是蒋介石能够调动的最后一支嫡系军了。也就是说,这一支兵团的生死存亡,关系着蒋介石在淮海战场上的成败。

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正在围歼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若是黄维真的带领十二兵团到来,那对粟裕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开始把对付黄维的任务给接了下来。当时刘伯承的华野军的兵力,和黄维的十二兵团相差还是很多的。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即使势力悬殊,刘伯承也不得不做出对战黄维的决定了,而且刘伯承有把握打赢这一场战役。

当时,刘伯承先是派了一支部队,去道路上阻击黄维的十二兵团。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拖慢黄维的进军速度,刘伯承就有足够的时间,在淮海战场上扎一个口袋阵,然后给黄维一个致命的打击。

黄维临危受命,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他当然不敢掉以轻心了。所以,对于他来说这一次他务必要帮助蒋介石解决目前的危机。

再加上蒋介石的催促,黄维带上十二兵团就出发了。

可是,在选择如何到达淮海战场的时候,黄维和副指挥胡琏发生了冲突。黄维的意思是我们带领的军队,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到达战场上,只有这样才能解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

所以,黄维选择让大部队走小路。

胡琏的意见却相反,他告诉黄维,正是因为我们的任务重,关系着黄百韬第七兵团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才要小心行事。

小路固然近一些,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机器,不利于走小路。毕竟小路多山丘沟壑,这样若是遇到敌军埋伏,也不利于发挥坦克,大炮的优势。

但是,对于胡琏的建议黄维完全否认了。

他还是选择走小路,在这期间刘伯承早就派了一支军队,埋伏在山丘之间来阻击黄维的兵团了。

黄维进军的速度慢了下来,正好给了刘伯承在淮海战场上扎口袋阵的时间。

经过重重困难,黄维带领的军队快要赶到淮海战场上的时候,刘伯承让陈赓去引诱黄维到他早已扎好的口袋阵当中。

陈赓且占且退,黄维觉得解放军的火力,跟自己比还是差很远的,所以,他也没有想到,这本就是一个圈套。

很快黄维的十二兵团就到了刘伯承给他扎的口袋阵当中。

那时候他似乎也意识到了可能是一个圈套了,毕竟这个战役打得太顺利了,但是,他并没有感觉到危险。

因为他觉着仗着他的士兵,打败了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维没有选择快速退出去,几个小时之后,令黄维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给团团包围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维不得不选择突围,但是,无论他怎么殊死拼搏,都是突围不出去。不得已双方只能打持久战了。

可是,打持久战对黄维是不利的,毕竟他们是被包围方,没有足够的粮食,若是等不到救援,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

在黄维被围困的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被粟裕的华野军给消灭了,这是黄维不知道的。黄维的十二兵团被围了,蒋介石真实一个脑袋两个大。毕竟他没有大的兵团可用了,只能让杜聿明带领附近的兵团来救黄维,可是,这时候腾出手来的粟裕,早就盯上了杜聿明兵团。

杜聿明想要接近黄维,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这样黄维兵团只能是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吊打了。最后黄维兵团在弹尽粮绝之后,选择了投降。

所以说这一次战役,绝对是一场最为经典的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刘伯承是在劣势的情况下,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大规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大规模的战争!非常多!就国内,有秦赵两个诸候国战争!当时秦赵两国均投入两国精锐!双方一百万混战!起初赵国用老将廉颇,廉颇用守城方法,坚守城池,就是不出战。后来,赵王听说谗言,换了廉颇,让赵括作主帅!赵括就是史上有名‘纸上谈兵’,这个故事非常有名。秦国主帅白起知道赵国换了主帅,开始出击!秦

  • 古今世界十大著名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十、列宁格勒保卫战九、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八、怛罗斯之战七、滑铁卢之战六、伊利比亚征服美洲五、上甘岭战役四、抗日战争三、诺曼底登陆二、海湾战争一、秦灭六国之战古今世界上发生过的战争不计其数,无论从战争规模和参战人数上,评选出以下世界十大著名战争: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苏联卫国战争的

  •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是哪一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之基辅战役前后,希特勒与国防军的矛盾冲突。希特勒掌权后,德国迅速从一战恢复元气,成为世界强国。国家综合实力由多方面组成,德国的工业制造、军事、科技、效率领先世界,但在人口、国土、自然资源方面,捉襟见肘。二战前德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希特勒大力提倡人种理论,甚至

  • 说到历史上逆天的军事行为,你想到的最经典的是哪一个?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说到逆天的军事行动,肯定是抗美援朝。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百业待俱,急需要搞建设,保稳定,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第二,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军事实力雄厚,武器装备先进,不仅有大炮、坦克、飞机,更重要的是拥有原子弹,还联合

  • 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战争狂人,是哪四个人呢?都是怎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自诞生以来就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伤害,战争是一种极端使用的手段,破坏力极强,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人类不会轻易的发动战争。但是,在过去的历史中,有些人却以战争为兴趣,通过这种极端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战争狂人”。细数历史上单挑了全世界的四个“战争狂人”:一、希

  • 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和士兵却义无反顾的参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944年8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向日军投降了。事情一出,老蒋急忙封锁消息,说他是英勇战斗最终被俘,但是事件久了,投降的事情被人们所知,于是乎大家都认为他叛国了,至于投降的动机是什么,是荣誉投降还是直接叛国,在此不是重点,就看看他们是怎么义无反顾的。方先觉孤军死守衡阳47天,与日军的战

  • 世界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著名战争主要有:消失的迦太基布匿战争奴隶觉醒的诗篇斯巴达克起义伊斯兰的首次圣战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宗教旗帜下的掠夺十字军东征一代天骄的壮志雄心成吉思汗西征贞德的颂歌英法百年战争“宗教圣战”三十年战争奴役与自由的决战美国独立战争辉煌帝国的沉浮拿破仑战争德法恩怨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

  • 世界史上的十大战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世界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战役,应该具备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起决定性作用。2、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3、影响力巨大而深远。根据以上三点我列出世界十大战役如下(按时间顺序排列):一、巨鹿之战项羽以5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40万秦军,只此一战便

  • 古代历史上谁的军事才能最高?有指挥哪些经典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白起,号称战神,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如果加上其它战役所杀,可能是杀人最多的将领了。古代历史上谁的军事才能最高?有指挥哪些经典的战役?1、项羽每当人们提到项羽更多想到是他的垓下之战的失败,认为项羽只是一个武功高强,力能抗鼎的莽夫,其实不然。项羽在军事上的能力一点不输韩信,甚至可以说是远超韩信。不明

  • 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以下所列举的数字,很多都因统计资料、统计方法等原因而存在争议,仅供参考。一、国外:1、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5000万7200万,战争地点:世界性全面战争,时间:1939年1945年。参战国60多个。2、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约1500万人(一说2700万),战争地点:主要在欧洲,时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