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千古一等人?

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千古一等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74 更新时间:2024/2/23 15:41:24

王阳明为何被称为千古一等人?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一等人”,为何这样称,主要还是他做的事牛逼啊!

先说仕途,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官他能做的了,而且还心有余力。

文学上更是不得了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突破的心学,被后人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也就是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而且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太多的经典语录,后辈观之都叹服他的才学。

特别是他曾经的三个小故事可是说出了心学的至高境界,我们今天就来说说第一个小故事。

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也就是说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突然提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你其实就可以这么理解,他问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当然他的老师被他突然的提问下了一跳,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老师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这也是古代文人的共同目标。

但是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看到这里也许你觉得可笑,做圣贤能当饭吃,有什么用,而且做圣贤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中国泱泱华夏历史,被称为圣贤的无非就孔孟之流也,千年难处一圣贤,王阳明敢出此言,真是无知者无畏吗?

我们不说王阳明有所畏还是无所谓,有句老话说的好,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志存高远,你又怎么去跨出第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呢?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目标,更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朝着一个方向前行,不是有一个理论叫做,五年天才理论吗?也就是说,坚持做一件事,全心全意的付出研究,那么你就会在这件事上成为天才。

而且一辈子会遇到太多的事,如果你只朝着你的志向而行,肯定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儒学、心学,王阳明被颁发了“千古一等人”的奖状,那说明他有真本事啊!

历来圣人大家总有一些特异之处,比如皇帝是他妈踩了巨人脚印而生的,帝喾是他妈吞了鸟蛋而生的,这些奇葩的怀孕方式孕育出了上古时代和远古时代大明星式的人物。

我们的主人公王阳明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妈生他时,他已经在他妈的小窝里待了超过十个月了。

这是一个哪吒式的人物啊!

出生时,他祖母梦见神人下凡送子,所以按照古人的思维,王阳明很可能是天上星宿下凡哦!

王阳明的不凡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体现。

他母亲死得早,身世有点小可怜。

俗话说,有了后妈就有后爹,自从王阳明的爹爹娶了继室填房,王阳明的生活水平那是直线下降。

百善孝为先,即使那不是自己的亲妈,可在礼法上,后妈也是妈,他妈可以对他很糟糕,他却不能忤逆不孝。

要是普通孩子,在后妈的磋磨下,早就生不如死了,以后的人生很可能不是被折磨的发疯,就是自挂东南枝。

王阳明可不是逆来顺受的小可怜。

他在街上买了一只^鸟,买通巫婆去吓唬她后妈,说:你要是对天神的儿子不好,小心我揍你呦!

后妈迷信,以为这个眼中钉真的得罪不得,于是王阳明此后的生活质量直线上升。

后来他结婚了,结婚的当天因为参悟大道而让自己的新娘独守空房,千百年来,这样的人可不多,是不是颇有些庄子在老婆死后敲锣打鼓的意味?

可惜他的发展方向不是老庄之道,而是孔孟之道。

他在格竹失败之后,放弃了格物,反而自创心学,提倡“致良知”,提出“知行合一”。

古往今来,儒生有千千万万,但能提出自己见解的却凤毛麟角,能提出具有实际意义,并且达到一定高度的学说的就更少了。

董仲舒朱熹之流为啥影响力那么大?

因为他们在孔孟的儒家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说。

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厉害人物。

他不仅是个大学者,还官至两广总督!

虽然一生的仕途有颇有波折,但他以文人之身,在任上指挥了不少战斗,而且几乎没有败绩。

横行十几年的盗匪,精心谋划的宁王叛军,都在王阳明的运筹帷幄和决胜千里中一一退散。

这也就算了,中国的忠臣良将实在太多了,可一旦功高震主,下场无非身首异处。

王阳明在大明朝风云诡谲的环境下,虽有贬谪,但能保存性命,造福百姓,不恋栈权势,该放就放,该收就收,可以说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物。

立功、立德、立言,这人生的三不朽,王阳明一人几乎占全了。

这样一个人,难道不是千古一等人?

他思想境界一等,德行能力一等,情商智商一等,真真是了不起。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这个评价是否客观?

比较客观。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为杰出的只有两个半人,这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加上曾国藩(半个)。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圣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还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这三人分别是:,一是诸葛亮,一是王阳明、一是当代的毛泽东!

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也就是说:明朝以前,既是文人、又善于用兵的,没有超过王明阳的。

也有人说: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归功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过人之处,也不是因为德川家族无能,而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阳明,在日本,阳明学一度被奉为“显学”,对其革新运动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

日本维新派中有一个大名鼎鼎,打败过大清的北洋舰队、击败过俄国海军,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东方纳尔逊”之誉,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的常胜将军。

他、就是东乡平八郎。

这位号称军神的大将,却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中国明朝的一名文官,让东乡平八郎佩服的五体投地!

日本维新派人物,无不把王阳明顶礼膜拜。

中国,也有不少的人将王明阳比作诸葛亮、孔子、毛泽东。

那么王阳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王阳明姓王,初名云,后祖父改其名为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先祖书香传家,父王华仕三朝,为孝宗御进讲。生於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卒於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生前曾筑室於阳明洞,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

十二岁,阳明就塾师,性格豪迈不拘,曾言:“读书为学圣贤”。十三岁母丧。十八岁谒理学家娄谅(号一斋),听讲朱子格物之学,后连格竹七昼夜无所获,遂转而学辞章之学。二十二岁应会试名落孙山,至二十八岁才举进士。

在此期间,阳明广阅书籍,读兵法,也研究道教养生之学,面对为考试而读书的处境,遂有遗世入山之意,然转念一想,人本是父母所生,大道是不能离开社会人群的,遂重回儒家。三十四岁讲身心之学,开始招收门人。

三十五岁,因见朝廷为宦者刘瑾把持,明武宗沉迷於享乐,故上疏直言,而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三十七岁,赴谪至贵州龙场。悟得格物致知的道理。这乃是阳明心学的开端,从此他与朱学分了家,而走向了主观论。

三十八岁,主讲於贵阳书院。开始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

三十九岁,升卢陵县知县。

四十三岁,揭出存天理,去人欲之标语。

四十七岁,刻古文大学,及朱子晚年定论。修建濂溪书院。同年,门人薛侃刻传习录。

四十八岁,阳明奉旨平宁王宸濠之乱,受宦官挑拨,被诬谋反。

五十岁,在江西南昌始揭致良知三字。从这时起,阳明哲学思想完全成熟,而且定型。此成熟的思想比以前更为简约。

五十三岁,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

五十六岁,邹守益刻文录。

五十七岁,扶病剿乱,病死归途,卒於南安。

在《明朝那些事》这部书里,当年明月在于谦被害后这样描述道:

“明代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我曾给这些人物做过一个排行榜。于谦应该排在第二名,虽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评定的标准由品行有两项:品行、才能。虽然某些人的才能确实胜过于谦,但他们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于谦最为难得的就在于,他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如无例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高人横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他的称呼--圣贤。”

王阳明,以明朝唯一的圣贤而高山仰止!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对王阳明的推崇不乏其人: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早年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以及毛泽东,对王阳明先生,都是十分敬佩的。

比如,梁启超先生便著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梁启超思想受传统儒学“陆王心学”特别是王阳明学说的影响极大。

在他看来,只有“心”才是实有的,他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纪,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自由书·惟心》又说:“人世间一切之境界,无非人心所自造”

《新民说·论尚武》:“思想者,事实之母”

这显然是王阳明“心外无事”、“心外无物”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陈独秀也写下《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一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因受“知行合一”学说影响,毅然改名陶行知。

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阳明的崇拜者,著有《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和《王阳明礼赞》等文。

另据王元化先生的说法,早年毛泽东的很多思想本来是跟王阳明比较接近的。他年轻时曾服膺王阳明。

毛泽东自传中曾经提过,他年轻时是王阳明的崇拜者,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有感,写过一篇满分的作文《心之力》。

毛泽东年轻时代,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罗章龙是好朋友,写过一首《送纵宇一郎东行东行》的古诗: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名家解析:诗中“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是对王阳明《心学》发自内心的赞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是对王阳明后无来者的感叹。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得出下面的结论: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来源是:

第一个是宋明儒学。

第二个是马列思想。

第三个是西方现代思想。

毛泽东一生的对手蒋介石,同样、是王阳明的崇拜者!

首先、蒋介石的名字与《周易》和王阳明的《传习录》有关:

《周易》,《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蒋公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学问家中,蒋介石最敬佩王守仁(阳明)和曾国藩二人。

蒋经国从苏俄回国后,蒋介石要他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

蒋介石尊崇王阳明的哲学“立诚”和“知行合一”的观点,教育蒋经国将学习的心得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求得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在蒋介石的训导下,蒋经国对王阳明也非常崇敬。他将王阳明的思想精神归结为两点:一是“诚”,所谓诚,就是“要有纯洁的清白和恳切的念头”;一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

蒋经国也要求其部下以王阳明与蒋介石并列为最值得尊崇的导师,1945年时他说:“我们要做总裁的信徒,为阳明的学生。”

蒋介石到晚年还教导蒋经国,要重视陆(九渊)王(阳明)心学,重视王阳明的学说,蒋经国59岁时,蒋介石专门给他写了一文,其中阐释王氏心学说:“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即出于陆象山简易之法,教人以发明其本心为始事。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蒋介石对陆王《心学》之重视如此。

……

中国的文化太过博大精深了,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该继承那些学问为好!

于是、中国人在自己祖先留下的宝贝中挑三拣四。

于是、就有了“儒家”、“法家”、“道家”几千年的争论。

最终、自己挑花了眼睛,无所适从!

日本人就是这么简单。

一帮子维新派人物把王阳明的《心学》学到了手,紧紧地攥住不放。

王阳明的一部《传习录》不仅维新派人物倒背如流,而且年轻学子人手一册,终于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

最终、日本人就靠王阳明的一部《心学》,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成功实现了明治维新,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度!

难怪!日本的军神东乡平八郎要“一生低首拜阳明”。

比较客观

首先在“文”上,王守仁确实是无可厚非,而用兵虽然有比他好的,但是都是武将,比如抗倭的戚继光等,但是这句话的前提就是“文臣用兵制胜”所以还是客观的!

于谦也是吧。于谦也是文臣,但是依然打了漂亮的北京守卫战。只不过他没有王守仁的那么深层次的学问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战争故事:特洛伊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时间】公元前12世纪末【战争地点】特洛伊城【交战双方】古希腊各城邦VS特洛伊【关键人物】阿伽门农【战争背景】特洛伊城是一个重要的城邦,位于小亚细亚西北距达达尼尔海峡不远处。在当时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特洛伊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与之隔海相望的希腊半岛上也有许多城邦,每个城邦都是一个小王国,其中有

  • 《小英雄雨来》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文,作者是管桦。本文讲述了雨来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那么《小英雄雨来》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1、《小英雄雨来》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

  • 大长今确有其人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大长今其人徐长今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朝鲜史无前例的女御医,《中宗实录》里记载过她,名前还加上“大”字,被称为“大长今”。根据《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中的记载,徐长今是朝鲜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史书上有关这位传奇人物着墨不多,只陆续有片言只语记载,提到中宗十分信任大长今,将身体完全交给她诊断,还下赐

  • 坚守纪律的红色事例?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某部奉命埋伏在敌人前沿阵地,不到五百米的草丛中,为了达到突袭敌人,部队接到的命令,严密隐藏,不许暴露,这是铁的纪律。清晨,当敌人向草丛中发射燃烧弹,其中一颗燃烧弹落在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身边,很快他浑身燃起了大火,但他为了坚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直到他活活被烧死,

  • 1950年12月历史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50年12月1日我军扭转朝鲜战局在69年前的今天,1950年12月1日(农历1950年10月22日),我军扭转朝鲜战局。志愿军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1950年12月1日,我志愿军对企图突围的敌军进行了歼灭性的打击。12月17日收复元山、兴南地区,残敌从海上逃脱,第二次战役遂告结束。第一次战役后(从1

  • 1840以来的历史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1、邓世昌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

  • 列举五位我国古代或近代史上体现伟大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关史实,谈谈他身上的民族精神.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1、林则徐贡献: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

  • 绍兴七大历史街区分别是哪七个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绍兴古城划定了八字桥、鲁迅路、越子城、西小河、蕺山、石门槛、新河弄等7片历史街区进行重点保护。越子城历史街区内的仓桥直街和蕺山历史街区内的书圣故里是先行实施修缮保护的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应该是叫做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和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关于控制区建筑高度和非控

  • 韩国的语言文化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有区别也有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就像我们学韩语或者英语一样,要是不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我们是绝对学不好的。韩语与韩语言文化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离开了文化背景的语言是很难存在的,这种情况只有两种,一是这种语言只能放在博物馆里面研究了,二是这种语言本身就没有社会

  • 写亲情的故事作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亲情是润物细雨,醉人春风;亲情是厚重抚摸,深情凝望;亲情是一屡阳光,让心灵即便在寒冷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亲情是一泓清泉,让情感即使蒙上岁月风尘仍然清澈澄净。下面是我整理有关写亲情的故事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亲情的.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发生了悲惨而壮烈一幕。在那间小茅屋里,曾经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