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有关战争的事列

有关战争的事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1/21 23:13:33

你去查一下‘车臣之战’,阿以战争、巴以战争、中东之战、了解一下这些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又为人类带来了哪些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一篇章不就出来了吗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蒋某人亲自下令第七兵团所属第100军开赴海州,与原驻那里的第44军一起,统归第九绥靖区司令官延年指挥,固守海州及连云港地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因为第44军就算孤悬一隅,穷途末路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连云港从海上逃跑,增援毫无意义。

(川军瓒绪)

离谱的事继续发生,结果第二天朝令夕改,通知第100军停止前进,同时命令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放弃海州,从陆路徐州收缩,其结果就是,把原本不在粟裕歼敌计划中的一个军也送到华野嘴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等待这个军的到来,黄百韬在新安镇整整呆了两天,也是足以致命的两天。

第100军就是原来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时任军长黄埔四期周至道,济南战役使其战力大损。而第44军则是逐渐“中央化”的川军,抗战期间先后隶属于第五和第九战区,1946年改称为整编第44师,隶属于李延年绥区担负警备任务。1948年9月恢复军级番号,时任军长王泽浚,特别注意,这家伙有些来头,是四川军阀王瓒绪的次子。妥妥的军阀二代。

(黄百韬)

本来黄兵团只辖第25、第63和第64等三个军,第100军被调入后也无碍大局,因为这四个军距离兵团部所在地新安镇均不过2、30里路,一声令下就可以向徐州开拔。然而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的“转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的姗姗来迟活活拖死了第七兵团,成为“因小失大”的典型范例。

因为李延年所部的撤退根本不算是一次军事行动,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搬迁”!根据撤离计划,除财政、盐务部门等少数人员乘船直接去上海外,其它所有行政单位、学校、地方武装、绥靖区司令部机关,全体需要步行跟随第44军西撤,队伍浩浩荡荡,行军慢慢腾腾,而几十公里外的黄百韬则是望眼欲穿。

(第九绥靖区李延年)

关于第44军也划归七兵团指挥,并且跟随黄百韬一起撤往徐州的命令,是由刘峙转达的。本来,黄百韬在徐州参加完军事会议后,11月4日的深夜就赶回新安镇,紧急部署各军西撤,到11月5日的晚上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命令到达就开始跑路,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刘峙不让走的电话来了。

黄百韬情绪一度失控,兵贵神速是基本的道理,他在电话里大声质问总司令刘峙:“第九绥靖区究竟何时到达新安镇?本兵团究竟何时才能撤退”?刘峙哼哼叽叽给不出具体时间,只是一味要求等待,黄百韬气得摔了电话,可是又不敢不等。作为杂牌将领,黄百韬深知抗命的后果,否则后患无穷。

(第44军王泽浚)

整个11月6日黄百韬都是在抓狂和不安中度过的,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军害得整个兵团傻等,到11月7日天快亮时,允许第七兵团西撤的命令仍然没有到达,黄百韬决定不再等了,下令非战斗人员凌晨6时乘车出发。然后,这位兵团司令官开始在指挥部里大喊大叫,不停地询问第44军到了哪里,还有多久能到达新安镇?参谋和副官们面面相觑。

终于在11月7日中午,黄百韬等来了祖宗一般的王泽浚44军,于是第七兵团大逃亡一般撒丫子向徐州跑路,当天下午赶到运河东岸,各军乱七八糟开始过河,11月8日兵团部到达运河西岸的碾庄圩,一个晴天霹雳传来:拂晓时分断后的第63军已经遭到攻击,华野来了!次日,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占领曹八集,那是撤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从这一刻起,黄百韬兵团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黄百韬)

让我们看看这两天的时间有多么的惊险:华东野战军主力11月6日起开始南下(淮海战役开始日),11月8日上午第三绥靖区张、何两位将军起义,因此华野各纵队得以迅速从正面通过贾汪、台儿庄防区,经过一昼夜强行军和紧急部署,至11月9日完成对敌黄百韬兵团的拦截与合围。而如果黄百韬11月5日能够出发,11月9日将会到达徐州东郊,那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战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而这一切的发生,源于蒋军“因小失大”的习惯性作风,源于11月5日晚刘峙那道荒诞的命令,十几天后,黄百韬毙命前的“三不解”第一条就是:“我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而他辛辛苦苦等来的第44军,也很快全军覆灭,中将军长王泽浚被华野生俘。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形势图)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影响欧洲古代史的布匿战争交战双方是古罗马和哪个古国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264~前146年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迦太基是一个商业元老院模式和雇佣军模式,古罗马是公民元老院模式,前者看重钱,后者看重精神领域,喜欢钱最起码有原始的契约精神,所以要坏也坏不到哪去,至少不能算作蛮族。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

  • 现代名人抗日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动乱,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

  • 中国战争神话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战争神话,最主要的就是蚩尤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还有就是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其中黄帝战蚩尤最精彩蚩尤是炎帝的后裔,在涿鹿之野那场神国的战争中,炎帝被黄帝打败了,迫于无奈退居南方,蚩尤也被俘虏而做了黄帝的臣子。蚩尤天生勇猛,对炎帝的失败很不甘心,而他部族的人也都和他一心,愿意听他的调遣。于是,蚩尤

  • 椒山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在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山)大败越军的作战。这年,越王勾践闻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遂不听大夫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吴王闻报,悉发精兵击越。两军战于夫椒。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今浙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先斩后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时期,晁错极受宠幸,当时的法令都交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为人耿直刚正,对晁错虽心有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当时,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贪图捷径,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此问责请求诛杀。没想到,晁错很快听到了风

  • 近代战争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近代战争涌现出了很多的战斗英雄。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称赞的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舍生忘死,革命意志坚定,关键时候豁得出生命而殊死搏斗。他们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教育了全中国人民。也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英雄事迹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有甲午战争的邓世昌,2,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 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诸葛亮空城计故事概括: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

  • 中国近现代史上,向邻国朝鲜大规模派兵有哪两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次是在1894年,朝鲜各地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朝鲜请求清朝出兵帮助平定,同时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导致了第二年(也就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第二次是在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一直到中国的鸭绿江附近,朝鲜同样也请求中国出兵相救,也就是抗美援朝。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

  • 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马陵之战中国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二十七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

  • 简述南宋初年抗金战争的主要历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靖康之变”以后一个月,宋高宗即位,恢复了宋朝的统治,史称南宋。金国为了使宋朝彻底屈服,继续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至岳飞被害而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为止。一、南宋建立北宋末康王赵构曾在河北的金营为质。“靖康之变”前,康王赵构再次到金营,途中在磁州(治今河北磁县)被宋将宗泽(10601128年)拦下。宗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