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马鞍山与南京的关系如何呢?

马鞍山与南京的关系如何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40 更新时间:2024/1/23 10:46:13

马鞍山和滁州可以说地理位置最有意思的两座城市了,和两座省会城市接壤,并且都是受邻省省会城市影响颇深的城市,同属南京都市圈即可见一斑。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南京主城区和马鞍山市区之间的建筑很密集,很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规划中的马鞍山地铁计划将与南京地铁及芜湖轨道交通连网,并且正在进行上报审批。古代马鞍山地区可以说是南京门户,隋朝灭南陈之战就是先从采石矶登陆然后占领南陈首都健康(今南京),元末朱元璋大军也是先攻克采石矶然后占领集庆(今南京),马鞍山地区对南京的重要程度怎么说都不过分。南京与马鞍山、滁州等地的联系相当紧密,这一点从南京被戏称为“徽京”就是明证。安徽和江苏以前都是一个省,而南京是两江总督府,化上、民俗上其实南京是融入了徽派和苏派的混合体。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南京与马鞍山显得更为亲近。马鞍山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在经济领域南京与马鞍山也存在许多合作,马鞍山的多数求职者都会选择去南京就业,为南京带去大量劳动力及人才资源。此外,随着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马鞍山与南京“实际距离”更为拉近——近年长江大桥的建成、马鞍山东站的建设以及即将建设的地铁8号线等。但由于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差甚大,南京对马鞍山并无太多的情感,而马鞍山或许未来发展会更加想南京靠近,努力拉近与南京的差距。马鞍山,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作为双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马鞍山可谓占据着地利优势。但是,就目前合肥和南京的吸引力来说,马鞍山对南京感觉要更加亲近一些。南京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交通枢纽,这个大腿马鞍山肯定要抱!过去马鞍山和南京都是江南省的,文化相近,生活相似。马鞍山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离南京太近!但是,如一些马鞍山人所希望的,变成南京的一个区或者下辖市,这又是不现实的。这样的伤筋动骨牵涉太多利益方,对南京来说是没必要的。更况,南京市内还有诸如江北新区等大块的地方等待着开发。所以,对于很多南京人来说,马鞍山却没有马鞍山人想象中的那么亲切。虽然在南京的马鞍山人很多,但很多南京人觉得这是马鞍山人是梯子挑头一头热。但从趋势来看,南京城市不断外扩,距离30公里的马鞍山(甚至比南京市的几个区更方便前往南京市区),与南京无缝对接是迟早的事。而且,宁马一体化很有可能会早于合马一体化。在不久的将来,马鞍山将承担起连接起南京和合肥两大核心城市的重任。所以,更加现实点的努力方,是早日实现宁马一体化,明确马鞍山在南京都市圈中的积极位置。就南京都市圈的定位来说,是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那么,马鞍山怎么在这个定位里面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都市圈里承担好什么样的角色?今后马鞍山对于南京,就好象昆山对于上海,而马鞍山就是要做南京的“昆山”。宁马一体化,就是要在交通、人才、体制、信息、产业链等各方面全方位对接。之所以一些南京人对马鞍山人无感,那是因为主流是马鞍山人流向南京,而不是南京人流向马鞍山,两地之间互动还是单向性的。而破除这种单向流动,就是要加速推进宁马一体化,特别是争取地铁连接到南京。地铁通了,世界就变了。即使有方便的高速、快速路,也有城乡的分界,省内省外的感觉。但地铁一通,那就是一家人了。但比起有多少新南京人可以转移到马鞍山,马鞍山更要思考的是产业怎么去对接,哪些产业放到马鞍山可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毕竟,即使再多的人转移到马鞍山,马鞍山很有可能就变成一个睡城,还要提供大量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杭州市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值得马鞍山借鉴,他们成功实现了从睡城向杭州创业高地的转变。当然,这个过程还在进行之中。马鞍山自古就是南京的南大门素有建康锁钥金陵门户之称人文相同民间来往密切但南京不是上海马鞍山不是昆山南京自己还没有发展起来也没有什么企业可以转移即使有些企业需要转移也是苏北而不是马鞍山南京在马鞍山投资最多的是三产二产可以说寥寥无几马鞍山人最关心的是南京地铁8号线什么时候能连接马鞍山的1号线但南京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看不到希望博望新区由于和市区连接不畅很多人都流向了南京在东山江宁最多今年马鞍山在建一条直达博望的路希望能改变这个局面南京的首位度是很低的不要抱什么太多的想法还是靠自己更靠谱马鞍山与南京连成一片,未来有可能划入南京!马鞍山马鞍山位于安徽皖南地区,有着安徽东大门之称,与南京紧密相连!南京的辐射对马鞍山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带动。目前南京和小马的城际铁路正在修建中,轨道线路从南京市区通往小马的当涂县!一旦建成,两城市距离也进一步拉近。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南京想要合并小马所下的一部大棋!靠近南京对马鞍山的发展有好处吗?靠近南京对小马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比如经济、地铁等都带动了起来!但面对南京的虹吸,显然小马这个三线城市是驾驭不住的!每年小马都有很多年轻人去南京发展,市内反而留不住这些人才!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流的大学、强的企业、发达的工业。铁路的建成只会加大本地人口的流失!所以南京影响着小马的上限,从去年的南京经济向北转移就可以看出来。滁州经济直接上升第三,小马却跌到第六。这就是小马的劣势!马鞍山和南京,交通便利,人文相近,语言相近,经开车去马鞍山,语言虽然有些许不同,单日常沟通没有什么问题,交通也是,宁马高速,宁安高铁直通马鞍山,就是开车走乡间小路,江宁去马鞍山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在马鞍山,除了皖E,就是苏A最多,南京和马鞍山的合作也很多,科教文卫都有合作马鞍山和南京关系非常密切!两市不仅文化习俗相近,语言也都是以江淮官话和南京官话为主,南京的高淳区、溧水区、江宁区有多个乡镇与马鞍山接壤,小丹阳更是一镇分属两市。马鞍山是仅次于省会合肥和芜湖的安徽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宁马一体化交通已先行,宁马高速公路南京段直通禄口机场的专线已建成通车,最近的小丹阳到机场只有10公里。2015年宁安城际铁路通车后,马鞍山东至南京南坐高铁只需要17分钟,花费仅15.5元,从南京南换乘地铁去禄口机场、新街口、夫子庙、玄武湖、中山陵都非常方便。宁和(马鞍山和县)城际轻轨S3一期已运行,二期即将开工,规划的马鞍山地铁1-2号线也将分别对接南京地铁8号线和宁高S9号线。另外,宁宣高铁即将开工,在马鞍山设博望站。南京都市圈正在加快推进宁镇扬和宁滁包括交通、教育、通讯、医疗、养老等在内的全面一体化试点,接着肯定是宁马。南京已定位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副核心城市,是仅次于上海的华东第二大金融、商业、科创中心,南京经济转型会吸引大量马鞍山人前往南京就业、旅游、观光、购物,同时也催生了马鞍山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会接纳南京更多的溢出产能,两市互补性很强,马鞍山就是南京美丽的后花园。马鞍山和南京关系如何?在外省有人问:你是哪里的?我是马鞍山的,没听过?芜湖旁边的,还没听过?南京旁边的。外人“噢,是城市?”在安徽问到你哪里的?马鞍山的。外人回答:“哦,就是抱南京大腿的小马?”在南京问到你哪里的,“马鞍山”,南京人回答“噢噢,表示不太熟悉”夹在南京,合肥,芜湖三大城市之间的“小马”多年来一直是被“虹吸”对象,但小马始终自命不凡,不卑不亢,低调发展,勇当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这座城市就是我大马鞍山,它的地理很特殊,主要位于安徽省的东部,但从地图上看,它恰好在安徽省与江苏省的交界之处。它不仅与安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合肥距离近,还与安徽第二发达的城市芜湖紧挨着。不仅如此,它更是与江苏省的省会南京紧挨着。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这么多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毫无疑问马鞍山成为了安徽省经济实力第三的城市,安徽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的排头兵。2018年,马鞍山的GDP总量,仅次于合肥和芜湖,位列全省第三位。本来安徽马鞍山距离南京就非常近,大巴车也不过几十分钟,而高铁的开通,让马鞍山到南京仅仅只需要一二十分钟。马鞍山虽然没有机场,但是它距离南京的禄口国际机场却只有三十公里左右。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南京正在规划地铁八号线,而终点将会延伸到马鞍山。到时候从马鞍山到南京也就更方便了,怪不得有网友吐槽把马鞍山直接划给南京得了。不过这可不是一个两个人说的算的,这是两个大省之间的事情。有人说马鞍山的发展得益于南京带动。其实我想说马鞍山还是靠自己的支柱产业。它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赫赫有名的“马钢”就坐落于这里。马鞍山的工业实力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的。此外,马鞍山靠近长江,还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又被誉为是皖江第一港口。如果不是南京港的竞争马鞍山港口业可能更上一层。马鞍山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南京的支持和帮助,南京的发展同样更需要马鞍山的配套和服务。马鞍山处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双重合,“盯紧南京,咬住不放,抓住合肥,不失机遇”,需要的不仅是眼光和勇气,更需要时刻反思和审视自身,及时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提升竞争力。马鞍山在交通方面与南京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现在又可以借助安徽的资源,实现“左右逢源”。马鞍山地处安徽省的中东部,和南京相邻。可以说马鞍山人都喜欢南京。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省内的兄弟城市跟自己的省会不亲近反而跟邻省玩的热火朝天,这是由两方面决定的的。一方面,安徽省会合肥经济实力跟南京比差的一大截,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无论是从哪方面都碾压合肥。这就导致大家都喜欢往南京跑不来合肥。另一方面,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南京就跟安徽挨着,马鞍山就靠着南京,这样短的路程,马鞍山人自然愿意去南京,不愿意去合肥了。至于说两地关系怎么样,我觉得是不错的,马鞍山想发展就得靠南京这个大哥带动,自然是跟着后面马屁拍起来,南京也需要有小弟来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自己不要的产业也可以转移给马鞍山,对两地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事马鞍山市南京区不错!!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世界百大战争片排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兵临城下(电影)《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电影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讲述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小说与电影创作,均来源于真实事件,1942

  • 春秋战国时期的太平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2、阏与之战阏与之战,是

  • 甘肃抗战英雄读后感?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白山黑水烽烟起,抗日联军举义旗。谁言女中无英豪?牡丹江畔鬼神泣!”我默默合上《抗日英雄》这本书,一道泪水也悄悄地从我的脸颊边流下,我完全被感染了……这本书内记载了许多抗日英雄的故事,但是,最令我震撼的却是,《誓死不屈的抗联八女》也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在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联第5军西征

  • 伐吴带4万人的刘备,在马鞍山一战中是属于放手一搏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夷陵之战,也是V亭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和另两次三国大战不同,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夷陵之战战局对于吴国来说没那么不利,也不存在什么以少胜多,更多的是以多胜少,但是夷陵之战被认为是三国最关键的三大战役之一,关键就在于,此战之后,刘备和孙权都彻底成为了弱势的一方,面对曹魏只能是

  • 苏州十怪是哪十怪?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城楼房矮,道路太狭窄,撑船多老太,珍珠脖上戴,男主内女主外,被子人人爱,大姑娘不系腰带,水乡特可爱,小吃特好卖,昆山全国跑得快。(*^__^*)嘻嘻……解释一下:一.古城楼房矮为什么呢?苏州古城区里园林多,往这儿指是元代的,往那儿指是明代的,遍地都是。其中拙政园和留园位列全国四大名园,另外呢,拙政

  • 南渡北归人物传记?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南渡北归》是一部描写20世纪大师们整体命运变迁的群像传记。作者岳南先生耗费8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搜阅近千万字珍贵资料,全面描述了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最后又不得不分隔海峡两岸的故事。作者将考古的严谨求是精神与观史的客观态度合为一体,并将

  • 1915年,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指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内忧:1.制度腐败落后,当时政府内分为改良派和保守派.西方思想的传播,人民的怨声高涨,威胁到清朝统治地位...2.国内叛变高涨。太平天国尚未被完全镇压;捻军流窜于山东、安徽、河南,逐渐壮大;陕甘回民起义,仇杀不断,死伤人数众多;阿古柏乘势割据新疆,自外于中国。外患: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在政治上操控中国

  • 1946-1949解放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46一1949解放战争故事:这三年主要的故事集中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上,三大战役艰巨而残酷。最后赢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这些胜利彻底推毁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宣告了他们彻底灭亡。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我们都喜欢听这首激昂欢

  •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涿鹿大战、尧舜禅让、大禹治水、这几个小故事简要抄下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天地本为一体形如一混沌,盘古生于其中用巨斧将之分开,用身体顶住不让天地再新合上,盘古死后身体对应化为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天地万物。2.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带领人民逐步摆脱黑暗,饥饿和疾病的困扰,一步一步走向文明。3.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

  • 和战争有关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士兵的故事,那时在很久很久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