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伐吴带4万人的刘备,在马鞍山一战中是属于放手一搏吗?

伐吴带4万人的刘备,在马鞍山一战中是属于放手一搏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31 更新时间:2024/1/23 10:45:45

夷陵之战,也是V亭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和另两次三国大战不同,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夷陵之战战局对于吴国来说没那么不利,也不存在什么以少胜多,更多的是以多胜少,但是夷陵之战被认为是三国最关键的三大战役之一,关键就在于,此战之后,刘备和孙权都彻底成为了弱势的一方,面对曹魏只能是联盟状态,孙权也不和曹家保持暧昧关系了,因为联盟只能是弱者之间的,和强者联盟只能是找死,所以此战只守,数十年间都是吴蜀联盟对抗曹魏的格局,从未变过。

关于夷陵之战,最值得探讨的就是吴蜀两方的损失都大概是多少,相对来说,蜀汉肯定是伤筋动骨了,毕竟刘备伐吴所带将士大多是军中精锐,在此战损失殆尽,本来就缺少人才的蜀汉就更加难以为继了,那么刘备此战带了多少人呢?

可定不是三国演义中的70余万大军,刘备有这实力早就一同全国了,打谁谁灭,毫无还手之力,相对来说刘备一方在夷陵之战前,关羽战败时就折损了一部分精锐兵力,大约是3万之5万这样子,而刘备伐吴,比较可靠的历史记载是4万人,

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秭归,兵四万馀人,武陵蛮夷皆遣使往请兵。权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除此之外,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刘备派马良以财帛获得了武陵少数部落的支持,其兵力没有明确记载。

应该超不过万人规模,而孙吴则出兵5万拒敌,此战事关孙吴存亡,孙权一面是向曹魏求和的,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就是孙权向曹丕称臣,换来北线没有那么大军事压力的条件,全力对付西线大举压上来的蜀军,所以这5万吴军应该是孙权能够调动的大部分精锐部队了。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孙吴最大规模发兵作战是合肥之战,当曹操讨伐张鲁的时候,孙权刚和刘备就荆州问题达成和解,就调集大军攻打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但是发生了张辽八百骑破十万吴军的事情,孙权也就留下了孙十万的外号,个人猜测这十万吴军都是含有水分的,吴军真正能打的步卒是超不过5万的。

相对来说刘备东征孙吴,是打算一鼓作气灭了孙权的,也没有接受孙权退换荆州的求和建议,那么刘备既然是打算找吴国拼命,或者说把吴国打残了的,就带4万人是不是少了点,起码也要组织10万大军还有点可能,我只能说,刘备和曹操打完汉中之战,曹操迁徙汉中人口,把一个空壳留给了刘备,加上大战之后,刘备就算拿下益州和汉中也是要有时间休养恢复的,而且还要在汉中及益州留有兵力,以防后方不稳,4万人已经很客观了。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后,兵力应该不足万人,当曹操征讨刘备时,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但这大多是跟随的百姓,”被甲者少”,当当被曹军追击的时候,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赤壁之战刘备能够依赖的应该就是刘琦的部属,加上后来征讨四郡,战后夺取四郡收编的兵力,刘备入蜀前兵力不会超过3万。此后刘备入蜀,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相对来说,刘备入蜀虽然困难,不过其军力是一度增强的,刘璋前期是很支持刘备讨伐张鲁的,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这相当剩余是让刘备军力直接翻倍了,后来刘备和刘璋撕破脸,遣刘Y、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也就是李严直接率领前线的益州军降了刘备,此后刘备入蜀最大的困难就是围攻雒城了,刘璋出降后,成都还有守军,参考孙权在刘备夺得益州后。

要求刘备归还荆州的时候,双方兵戎相见,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那么刘备夺得益州后,其兵力保守估计应该有10万,刘备军团经过汉中之战损耗和补充,又分出魏延独立成军,留守汉中,能出川东征的4万余人规模很合理,而且刘备称帝之初,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如此民力也是实在接受不了大军出征。

一直有当时蜀军是8万余众一说,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刘备刚刚经历汉中争夺战,孙权偷袭荆州荆州兵团无一返回成都,刘备倾国之兵也顶多十一二万,一个夷陵损兵八万甚至更多什么后果。而且八万人不是三国志当中的记载,而是《傅子》当中的记载,而这部著作的很多细节真实性一直存在怀疑,且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部史书的细节记载都有可能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引用历史资料时不要盲目的引用,必须自己还要辩证的分析一下。

当然当时的益州百姓应该不会如此之少,未纳入户口统计的兵籍、吏籍、漏籍、荫户、佃客及少数民族等不纳入统计的人群,按照《后汉书.志·郡国五》关于益州人口的记载,拿几个郡来说,

汉中郡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巴陵十四城,户三十一万六百九十一,口百八万六千四十九。蜀郡十一城,户三十万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万四百七十六。越`郡十四城,户十三万一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八;永昌郡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这还不是全部的人口统计,益州在东汉末年也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乱天灾,人口应该绝非90余万。

话说回来,既然刘备所率汉军4万之众是相对可靠的数字,那么东吴的5万余众,水分也不会太大,那么此战两军的战损如何呢?按照《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

刘备奔走,仅以身免。也就是说蜀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刘备一路溃逃到了白帝城才稳住局势的。蜀军可定是遭受重创的,不然诸葛亮也不用5年多的时间平定蜀汉内部动乱,才有能力组织北伐,蜀汉肯定是伤筋动骨了,当时除了少数溃退下来的蜀军之外,只有黄权所部因为后路被吴军所断,只能投降曹魏,那么黄权所统率的江北军是没有损失的。

黄权在夷陵之战前建议过刘备,说自己率水军在前面探路,不过刘备不许,让他统率江北军去防备曹魏,那么其兵力应该是在3000至5000之间,不然没有什么作用,黄权投降曹魏后,为人还是蛮正直的,当刘备死后,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刘备也是没有为难黄权的家人,其儿子黄崇还战死于和邓艾所部的交锋中。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排兵布阵也是被曹丕嘲笑的,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连营百里,除了是为了保证自己后勤补给之外,还有可能是刘备的战术,因为他兵力并不多,所以要多设营寨,隐藏主力,迷惑吴军,将东吴军主力引诱出来伏击之,但这个谋略被陆逊识破了而已。

汉主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吴将帅皆欲击之,陆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汉主知其计不行,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既然蜀军百里连营,建立了数十座营寨,但是兵力还是集中于夷陵V亭一带,《三国志.朱然传》黄武元年,刘备举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可见其后方营寨兵力十分空虚,有战力的只是和吴军相面的。

而从吴军击破蜀军的过程来看,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汉主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吴军利用火攻击败了蜀军前锋就基本上确立了胜利,当然放火只是制造混乱,真正被火烧死的没多少,但是古代打仗一直没有组织的军队是毫无战力的,前线主将张南、冯习被杀,蜀军依然无法组织抵抗,所以刘备才会兵行险招,在马鞍山和吴军一战,刘备可不是什么弱者,陆逊就说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

刘备在夷陵西北的马鞍山收拢败军,显然他是打算搏一把的,只要抗住了吴军的进攻就不至于大败,甚至有反击的可能,而且刘备知道他要面对的是近5万气势正盛的吴军,他在马鞍山收拢的蜀军没有2万左右,他是没这个胆子的,此战才是刘备和陆逊的决战,不过当时蜀军将领已经损失殆尽了,刘备一人已然无法掌控全军,很快就被吴军击败了,“死者万数”,如果说之前还是击溃战,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歼灭战了。

除了马鞍山的战斗,其他战斗基本上都不算是硬骨头了,因此吴军才可很快追击到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吴将已经准备活捉刘备了,是陆逊害怕曹魏偷袭,所以才扯得军,那么我们复盘一下,吴军损失兵力的情况,一个是刘备伐吴初期,吴军是失利的,连失巫峡和秭归,后来火烧连营是不可能的。

主要还是以火制造了混乱,即使刘军等到放火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牺牲,还是刘备军已经疲惫松懈,前面几坐营寨一败后面望风而逃,吴军追击斩杀蜀军还是相对容易一点,最关键的一战还是马鞍山的战斗,不知道吴军的死伤情况,但是可以猜的结果是,吴军在夷陵之战中伤亡并不是太大,远远没有到打残的地步,因为孙权在击败刘备后,对曹魏有一个挑衅的动作。

初,权外事魏,而诚心不款。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A、徐晃围南郡。在刘备伐吴之初,孙权是向曹魏称臣的,但是打完了夷陵之战,同年,孙权就对曹魏没那么听话了,曹魏让孙权送过去一个儿子当质子,孙权不干了,这是之前孙权答应的,于是吴王改元黄武,临江拒守。

帝自许昌南征,复郢州为荆州。想象一下,当时孙权击败了刘备,准确的说是击垮了刘备,西线的威胁不存在了,如果说夷陵之战,吴军也是残胜的话,孙权是没有底气,在刚刚结束一场大战后,立刻和曹魏在打一场的,孙权哪来的底气,应该就是夷陵之战吴军伤亡在可控范围之内,个人觉得,不会超过万人,因此孙权才有胆量和曹魏叫板。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苏州十怪是哪十怪?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城楼房矮,道路太狭窄,撑船多老太,珍珠脖上戴,男主内女主外,被子人人爱,大姑娘不系腰带,水乡特可爱,小吃特好卖,昆山全国跑得快。(*^__^*)嘻嘻……解释一下:一.古城楼房矮为什么呢?苏州古城区里园林多,往这儿指是元代的,往那儿指是明代的,遍地都是。其中拙政园和留园位列全国四大名园,另外呢,拙政

  • 南渡北归人物传记?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南渡北归》是一部描写20世纪大师们整体命运变迁的群像传记。作者岳南先生耗费8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搜阅近千万字珍贵资料,全面描述了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最后又不得不分隔海峡两岸的故事。作者将考古的严谨求是精神与观史的客观态度合为一体,并将

  • 1915年,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指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内忧:1.制度腐败落后,当时政府内分为改良派和保守派.西方思想的传播,人民的怨声高涨,威胁到清朝统治地位...2.国内叛变高涨。太平天国尚未被完全镇压;捻军流窜于山东、安徽、河南,逐渐壮大;陕甘回民起义,仇杀不断,死伤人数众多;阿古柏乘势割据新疆,自外于中国。外患: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在政治上操控中国

  • 1946-1949解放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946一1949解放战争故事:这三年主要的故事集中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上,三大战役艰巨而残酷。最后赢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这些胜利彻底推毁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宣告了他们彻底灭亡。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我们都喜欢听这首激昂欢

  •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涿鹿大战、尧舜禅让、大禹治水、这几个小故事简要抄下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天地本为一体形如一混沌,盘古生于其中用巨斧将之分开,用身体顶住不让天地再新合上,盘古死后身体对应化为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天地万物。2.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带领人民逐步摆脱黑暗,饥饿和疾病的困扰,一步一步走向文明。3.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

  • 和战争有关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士兵的故事,那时在很久很久以前.......................................................................................................................................

  • 历史战争中有名的智谋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草船借剑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傲神传《傲神传》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取材于中古古代神话的情节,采用3D引擎技术,营造出精彩炫目的画面效果和武功特效。传说Online《传说Online》是一款国产3D网游游戏,塑造出一个奇幻的东方神话世界。传奇3G《传奇3》比2代提供更加精美的游戏画面,具有通过华丽的

  • 有关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

  •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战争和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是我国人类发展中的古代史,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可以分期列举如下:在春秋以前,主要有:逐鹿之战,传说是古华夏族由野蛮时代转向文明时代过程中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获胜的部

  • 历史上逢国家处于动荡或者危难时,力挽狂澜的人物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五千年,每逢国家动乱,总有英雄横空出世挺身而出为国家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们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是华夏的中流砥柱。一:冉闵西晋时期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这一段历史可以说是汉人最悲惨最黑暗的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部落对汉人进行大肆屠杀。北方汉人锐减600多万,差一点导致汉人灭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