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今天,我们所有人对战争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几乎都是靠人命堆积起来的。古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对于这样的历史,也都有自己的思考。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和王勃一样,杨炯也是一个神童。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30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最知名的一首诗。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永隆二年(681年),突厥侵扰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当时为崇文馆学士,对此颇有感触。于是他利用乐府旧题,歌颂了投笔从戎、保卫边防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诗人希望建立军功的豪情壮志。
李广和项羽的相关故事简写?
李广家族世代练习弓箭,他十五岁第一次出兵时就射死了大量的匈奴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
征战过程中,卫青认为李广年迈,不以重任。李广私自代军离开军营,导致途中迷失了方向,李广自认一生从未犯过如此低级错误,便拔剑自刎了。1.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2.鸿门宴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3.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4.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5.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
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6.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7.沐猴而冠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历史人物及战争
篇幅关系,我只列出名字和最简单的介绍喽~春秋战国:孙子:不用多说了吧.孙子兵法的作者孙膑:继承并发扬了孙子兵法的精髓田忌:齐威王时将军,统帅力非凡乐毅:秦等5国联军上将军,连破齐临淄等70多坐城白起:战国后期秦将军,坑杀了40W赵军的就是他...........................忒多了.............--三国:蜀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个很熟悉吧~(注意,诸葛亮在历史上确实是个非凡的政治家,但他并不是一个能后运筹帷幄的将军)还有姜维,魏延等人魏张辽:在逍遥津以800精兵大破孙权10W联军,名震华夏典韦:在宛城誓死保卫曹操,力战于城门使人死而兵不敢入...张合:被诸葛亮称谓:被为蜀之后患夏侯敦:他自食其目的故事恐怕妇孺皆知吧?还有夏侯渊,许晃,许楮等人...吴甘宁:被孙权赞赏为:魏有张辽吴有甘兴霸(他的字)百骑偷曹营无一损伤周瑜&黄盖:这个不用说了吧(不过说一下,周瑜决非什么心胸狭隘的人~)其他的还有什么吕蒙,陆迅等楚汉?不清楚..只知道萧何,韩信还有项羽那帮人..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