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2/23 21:35:55

富顺在四川南部,与云南近邻。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的广大地区,《史记》、《汉书》称为“西南夷”;《三国志》、《华阳国志》称为“南中”。历代王朝很早就注意到这一带地方的开发,秦代李冰、常,先后修筑从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见《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还在西南地区设置官吏。汉代承秦制,继续派唐蒙等“凿石开阁”,修筑官路,直达建宁(今云南曲靖);汉武帝时,兵临云南,滇王降汉,汉武帝仍命其为“长帅”,赐“滇王”印,先后置益州、越、、犍为等郡,西南地区自此有了全国统一的行政建制;汉王朝还实行移民屯田,内地的先进耕作技术渐传边疆。首联以简练的笔墨概括了这些史实。南中地区,古人多视为蛮荒之地,其实,这里物产丰饶,民风淳朴,蜀锦、桐华布、筇竹杖,远在西汉就已销售国外,风味饮食亦多,酱就是其中之一。酱,一作“枸酱”。一说是,一种胡椒科植物做的酱,味辛辣(《史记西南夷列传索隐》);另一说是鸡棕酱,、鸡同音,为内地人误记(尹艺《鸡棕油》)。鸡棕本是一种香菌,向来被视为“山珍”。明代谢肇《滇略产》说:“鸡棕,……土人盐而脯之,熬液为油,以代酱豉。”南中酱,汉代就已销往邻近地区。南中民间歌舞丰富优美,巴渝间流传的《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含思婉转,色彩明丽,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唐代刘禹锡曾据以改作新词,脍炙人口。“盘馐”二句即选取这两件有代表性的事物,说明了南中风物之美。

解析古今中外的战争诗歌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至于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的原因,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使诗歌画面的色彩顿时突现,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相联的千里边防线的,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这里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青海长云暗雪山”,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漫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项羽和乌骓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和乌骓马的故事: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大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兵少粮尽,几次率领军士们突围,均告失败。这天夜里,项羽忽然听到四面汉营之中,都唱起了楚国的歌曲,唱歌的人还真不少。项羽不知,这是汉军的计策韩信十分清楚,项羽的军队主要来自江南的楚国,他就命令汉营的将士高唱楚国的歌曲

  • 萍乡 安源起源?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安源区是萍乡市的中心城区,据史料记载,萍乡由来有着生动传奇,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得异果,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遍问群臣未得其名,使人求于孔子。孔子据楚地童谣谓之萍实,后来人们便把楚昭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为萍乡,即为"萍实之乡"。乌龙山有多个,不知您指的是哪个。①南京市栖霞区乌龙山乌龙山位

  • 1944年江苏沦陷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944年江苏沦陷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很快沦陷。日军在占领平津之后,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带,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先后投入兵力达70万,但未能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在毙伤日军4万余人后从上海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后,兵分两路进攻南京,分别沿京沪铁

  • 晋朝的十大历史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晋灭吴之战(西晋)263年魏灭蜀后打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昭父子之手。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此时形成了晋、吴对峙局面。279年11月至次年3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

  • 解放战争得到百姓支持的感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且不说淮海战役中百万农民用小车推给养帮助解放军取得胜利,沂蒙山红嫂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一个解放军战士负了重伤,老百姓用乳汁喂养他,救了这个战士的命,所以军民鱼水情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答:1.淮海战役中老百姓推着手推车上前线送支前物质,抢救伤员。2,解放军渡江时,一位14岁的小女孩划船送解放军渡江。1、

  • 相对明朝最大疆土而言,清朝的疆土有没有变化?不说明朝在南洋都设立什么部门,影响至南亚和非洲东海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最大贡献就是把东三省完整的成为中国的疆土晋阳之战,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前453年),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城邑攻守战,晋国赵氏军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城邑攻守战。智伯围困晋阳而不能下,于是引水淹灌晋阳城。在晋阳城快要被淹没时候,赵襄子

  • 拜占庭建筑起源于哪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的拜占庭,原本是古希腊一座城堡的名称。在公元395年,庞大辉煌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西罗马与东罗马,进行分治。西罗马的首都仍然是罗马城,而东罗马的首都便是拜占庭。之后后世的西方史学家就直接将其成为拜占庭帝国。而作为的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从历史的角度

  • 中国长征北上抗日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长征北上抗日的故事:一个字回答一多。著名的有:湘西战役,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安顺场故事,强夺泸定桥,红军会师,过草地爬雪山,腊子口战役等。红军与刘志丹地方部队会师。红四方面军南下最后北上,与马匪激战,伤亡过半等战役。红军长征北上,故事特别多。1931-1936九一八事变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哈尔滨保

  • 中国战争英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岳飞抗金、冉闵杀胡、白起长平之战、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长平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重卫流亡归国晋军攻曹救宋晋军“退避三舍”城濮决战秦赵长平之战赵王贪利受地秦军进攻赵王换将长平决战秦楚钜鹿之战项羽北上救赵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章邯投降韩信破赵之战声东击西活捉魏王豹韩信攻赵背水为阵井陉大

  •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历史典故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岳飞,南宋初期很危急,基本上是他挑大梁郭子仪,唐朝后期名将,再造唐朝戚继光,当时明朝后期倭患很严重,前几个大将都没法,他第一仗便打胜(看百家讲坛讲的)诸葛亮,不说了,都知道袁崇焕,明末名将,只可惜崇祯中了反间计杀了他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