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宋时期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唐宋时期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95 更新时间:2024/1/22 16:31:37

唐朝:①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贵族进攻。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如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同少数民族和亲,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宋期:①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②以议和、送“岁币”苟且偷安。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与西夏的和议、南宋与金的“绍兴和议”都要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③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攻灭。如金灭北宋,元灭南宋。

2.处理民族关系不同的原因:(1)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宋朝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朝廷中投降派占上风,抵抗派受压制。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势力上升。

3.影响:(1)唐朝加强了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2)宋朝助长了少数民族首领南下掠夺的欲望,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交往和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我国的战国时期,巴蜀在干些什么事情?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在远离中原地区的西南地区,巴蜀也从未消停过,巴国和蜀国一度成为一方强国,相互仇视,又不断与楚国起战事。然而在公元前316年,因为司马错的高瞻远瞩,巴蜀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之后虽不断出现叛乱,终在秦昭襄王时期彻底平定下来,为秦国攻灭楚国提供了条件,并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作战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大国之间争霸称雄,而在西、北、南也不乏区域争霸,互相攻伐,抢夺地盘,巴国和蜀国是在西南地区发展起来的两个强国,因距离中原过远,存在感相对较弱,北有秦国,东有楚国,只能偏安一隅。

蜀国:

公元前666年左右,荆人憋灵因为治水有功成为古蜀国新一任君主,开明王朝自此建立,开始了开疆扩土的步伐,国势强盛,秦国曾一度攻下古蜀国的南郑,十年后古蜀国重新夺回,古蜀国东接巴国,两国之间连年征战,巴国国势渐弱,在公元前377年,蜀国直接越过巴国攻打楚国,夺取兹方。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攻灭昔阝国和平周国,设附属国苴国,蜀王将其弟封为苴侯。

战国时期,古蜀王国疆域达到最大值,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蟆

巴国:

巴国是封于西周时期的姬姓子爵国,一直和西周保持良好关系,随着楚国的强大,与之相邻的巴国感觉到了威胁,时而联盟,时而攻打,谋求自己的发展。巴楚联合曾灭掉邓国,在又一次联合作战攻打申国时,巴国攻下了楚国的那处城,后来又攻打楚都,楚文王率军反击却被巴国打败,其后果就是,失败而归的楚文王不被允许回楚都,在外中毒而亡,巴楚关系恶化。最开始,巴对楚作战多次胜利,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形势开始逆转,楚国吊打巴国,不断把巴国往西赶,而西面是强盛的蜀国。

战国时期巴国的疆域东至鱼复,西至k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秦灭巴蜀:

公元前319年,巴国联合苴国,要灭掉充国,而充国又与蜀国结盟,巴国一口气灭了充国,然后蜀国又打败了巴国,回过头收拾苴国,苴国向秦国求救。蜀国也向秦国示好。

于是在公元前316年,秦国引发了一场大辩论,秦惠文王在要不要攻打巴蜀的问题上犯了犹豫,道阻且长,又怕韩国来犯。张仪认为应该先攻打韩国,东进是首要任务;而司马错却认为不然,应该先取巴蜀,理由有三个:

攻打韩国可能会有来自于山东诸国的阻挠,但攻打巴蜀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攻下巴蜀之后,巴蜀就成了秦国的后勤基地,为秦国的东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取道巴蜀,攻打楚国更加容易。

于是秦惠文王命司马错、张仪、张若领兵攻打巴蜀。取石牛道(蜀道)攻打蜀国,将其灭亡,又灭了苴国,巴国。巴蜀成了秦国的土地。

之后,秦惠文王将蜀王贬为蜀侯,陈庄任蜀国相,张若为蜀国守,共同治理蜀地。公元前311年,陈庄杀死蜀侯,蜀地叛乱,之后秦武王命司马错协助甘茂平定蜀乱,杀死陈庄。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将公子流放到蜀国任蜀地郡守,三年不准他返秦,结果后来他反了,公元前301年,公子在蜀地起兵叛秦,司马错再一次出兵讨伐叛军。诛杀公子及郎中令婴等27人,彻底平定蜀乱。公孙绾成为蜀侯。后来张若怀疑公孙绾谋反,秦昭襄王派人诛杀公孙绾,蜀国国号去除,自此,彻底成为秦国的郡县。

张若做为蜀守治理蜀地,将蜀地发展成秦国的后勤基地,并为秦国攻打楚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元前256年,李冰成为蜀守,主持修建都江堰,巴蜀之地在日后终成为天府之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富顺在四川南部,与云南近邻。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的广大地区,《史记》、《汉书》称为“西南夷”;《三国志》、《华阳国志》称为“南中”。历代王朝很早就注意到这一带地方的开发,秦代李冰、常,先后修筑从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见《史记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

  • 项羽和乌骓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项羽和乌骓马的故事: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大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兵少粮尽,几次率领军士们突围,均告失败。这天夜里,项羽忽然听到四面汉营之中,都唱起了楚国的歌曲,唱歌的人还真不少。项羽不知,这是汉军的计策韩信十分清楚,项羽的军队主要来自江南的楚国,他就命令汉营的将士高唱楚国的歌曲

  • 萍乡 安源起源?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安源区是萍乡市的中心城区,据史料记载,萍乡由来有着生动传奇,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得异果,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遍问群臣未得其名,使人求于孔子。孔子据楚地童谣谓之萍实,后来人们便把楚昭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为萍乡,即为"萍实之乡"。乌龙山有多个,不知您指的是哪个。①南京市栖霞区乌龙山乌龙山位

  • 1944年江苏沦陷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944年江苏沦陷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很快沦陷。日军在占领平津之后,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带,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先后投入兵力达70万,但未能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在毙伤日军4万余人后从上海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后,兵分两路进攻南京,分别沿京沪铁

  • 晋朝的十大历史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晋灭吴之战(西晋)263年魏灭蜀后打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昭父子之手。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此时形成了晋、吴对峙局面。279年11月至次年3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

  • 解放战争得到百姓支持的感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且不说淮海战役中百万农民用小车推给养帮助解放军取得胜利,沂蒙山红嫂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一个解放军战士负了重伤,老百姓用乳汁喂养他,救了这个战士的命,所以军民鱼水情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答:1.淮海战役中老百姓推着手推车上前线送支前物质,抢救伤员。2,解放军渡江时,一位14岁的小女孩划船送解放军渡江。1、

  • 相对明朝最大疆土而言,清朝的疆土有没有变化?不说明朝在南洋都设立什么部门,影响至南亚和非洲东海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最大贡献就是把东三省完整的成为中国的疆土晋阳之战,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前453年),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城邑攻守战,晋国赵氏军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城邑攻守战。智伯围困晋阳而不能下,于是引水淹灌晋阳城。在晋阳城快要被淹没时候,赵襄子

  • 拜占庭建筑起源于哪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的拜占庭,原本是古希腊一座城堡的名称。在公元395年,庞大辉煌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西罗马与东罗马,进行分治。西罗马的首都仍然是罗马城,而东罗马的首都便是拜占庭。之后后世的西方史学家就直接将其成为拜占庭帝国。而作为的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从历史的角度

  • 中国长征北上抗日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长征北上抗日的故事:一个字回答一多。著名的有:湘西战役,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安顺场故事,强夺泸定桥,红军会师,过草地爬雪山,腊子口战役等。红军与刘志丹地方部队会师。红四方面军南下最后北上,与马匪激战,伤亡过半等战役。红军长征北上,故事特别多。1931-1936九一八事变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哈尔滨保

  • 中国战争英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岳飞抗金、冉闵杀胡、白起长平之战、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长平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重卫流亡归国晋军攻曹救宋晋军“退避三舍”城濮决战秦赵长平之战赵王贪利受地秦军进攻赵王换将长平决战秦楚钜鹿之战项羽北上救赵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章邯投降韩信破赵之战声东击西活捉魏王豹韩信攻赵背水为阵井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