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不经过太湖。不走太湖原因如下:
第一,湖泊水太浅,没法做航道。太湖大部分地区的水深不足2米,而且水位变化大,枯水期更浅,来来回回变航道,一不小心就会搁浅岸边,动弹不得,这就太麻烦了。而运河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运河河道常年有人维护,浅了就疏浚、补水,反正就在岸边作业,维护也方便,而要是在湖中做航道,在古代没有大型器械的条件下,维护起来就太难了。
第二,运河中的船,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靠河水的自然流动,或靠风帆来驱动,毕竟大运河河水流速很低,而且逆水行舟的时候还很多。在没有发动机的古代,运河中的小船,靠人划着走还凑合,而真正转运大宗物资的大船,更多的都是靠纤夫一点点拉着前行的,所以运河必须不能太宽阔,而且运河两岸必须有坚实的陆地供纤夫行走。其实在大运河两岸,很多地段都用青石铺着专门的纤道,以方便纤夫拉纤。
历史上的太湖是逐渐缩小还是变大?
历史上的太湖在逐渐缩小,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因湖中有洞庭山,又有洞庭之称。古太湖的范围很大,几乎包括现在的整个太湖平原。后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太湖面积逐渐缩小,并在三四千年前,分裂成为现在的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等湖群。太湖就是长江三角洲平原上众多湖泊中最大的一个。近时,太湖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洞庭东山和马迹山原来都是湖中的大岛山,四面环水,由于泥沙不断淤积,现在这两个大岛山都已与湖岸相连而成半岛了。太湖目前还在缩小。
安徽有哪些战争留下的遗址?
谭家桥战斗遗址--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石门岗皖西三年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第三次重建地--太湖县凉亭坳(今属岳西县)
一湖三州指的是?
一湖是太湖。
三州分别是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
简介
太湖古称“震泽”,整个水系包括上百条河流,环太湖地区自古同属吴文化圈,语言、风俗等都很接近。
如今的太湖沿岸分布着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四个地级市。其中湖面面积99%以上位于江苏省境内。
太湖在古代的格局一直到清朝,只有苏州、常州、湖州三个府(现在的地级市级别)拥有太湖的湖岸线,唯独少了一个无锡。
太湖有“一湖跨三州”之说,即东吴(苏州)、中吴(常州)、西吴(湖州)。
范蠡泛舟太湖典故?
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终使“吴为血沼”,功成之后,急流勇退,挂冠潜行,载西施泛游五湖,所谓五湖,也就是太湖。这个历史传说自然是家喻户晓。传说中的范蠡和西施,是先在太湖鼋(yuán)头渚落脚,然后转移到宜兴定居。所以陶朱公和西施轻舟游五湖的传说,跟无锡和宜兴两地的渊源最深。宜兴的鼎山和蜀山之间有个“蠡墅”,据县志记载说是因范蠡“尝居于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