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马鞍山石门的来历?

马鞍山石门的来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69 更新时间:2024/1/19 9:17:52

石门,又称小桃源,俗称昆坑岩门,位于缙云县仙都山、马鞍山、白水山三山之间。有蟠龙、洪岭脚、昆坑、上方、锅炉、鸟岩下、新塘下、朱庵、新屋、外麻车、二百田、四十、桥头、下园、岭脚、双鸟、黄沙垄脚、荒田、悬藤山等十九个自然村。还有洪岭、鸟大岩、马鞍岭、麻狸岭等山头。其中上方,是宋末户部尚书临安知府潜说友的祖居之地。

元末明初势力地图?

元末明初主要势力有:

一,朱元璋,吴王,明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二,陈友谅,汉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三,明玉珍,大夏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庙号太祖,享年38岁。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为朱元璋所灭。

四,徐寿辉,天完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五,张士诚,大周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六,方国珍

首举反元义旗,先是归顺元朝,又归附明朝,最后被朱元璋击败,被迫投降,进入南京当官。

七,彭莹玉

元末民变领袖,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一生反对元朝,最后在瑞州就义。

八,刘福通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与韩山童以白莲教组织起义,事泄,山童被杀。后举兵占颍州。继克朱皋、罗山、上蔡、真阳(今正阳)、确山、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潢川)、息州(今息县)等地。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十五年,迎山童子韩林儿至亳州(今属安徽),立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自为平章,不久任丞相,进封太保,掌握军政大权。

当年十二月,亳州失守,迁至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遣李武、崔德攻陕西,毛贵取山东。十七年夏,遣关先生、破头潘等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趋关中,毛贵由山东北上。十八年五月,率兵克汴梁(今河南开封),以为都城。次年八月,汴梁为元军攻破,退回安丰。二十三年,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他与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今属安徽)。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部将廖永忠沉溺于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江中。

九,李思齐

李思齐最初与察罕帖木儿(又名李察罕)组织武装,镇压红巾军,后拥兵陕西长安,元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进攻数次,都不得以攻破。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思齐降明。

十,张良

张良弼,元末名将。明军已攻下山东,收复开封,思道次栎阳,阻潼关,抗拒明军。明太祖谓群臣曰:张思道百战之余,骤与角力,未易定也。当是时,思道与李思齐、扩廓贴木儿并雄关、陕。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引兵西渡河,会凤翔,议所向,说:思道城险而兵悍,不容易攻取。于是攻打李思齐,进逼临洮。思道听说后,退守宁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美国为海湾战争的胜利,在后勤保障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这表示我们老祖宗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经过几千年,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开垦农田、广囤粮草,秦军本来就是武士阶层,不种田的,专职打仗,从这点就可知秦国本身就有能力供养几十万大军。二,赵军基本是本土防御,不用长途运输军粮(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消耗极为惊人,曹操给的数据是1/18,

  • 曼提尼亚之战的名词解释?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曼提尼亚之战曼提尼亚之战,①伯罗奔尼撒大战期间的一次重大战斗。公元前418年,斯巴达国王亚基斯率领斯巴达-泰耶阿联军1万人入侵阿尔戈斯和曼提尼亚。雅典将军拉凯斯和尼科斯特劳特率领1支兵力相当的雅典军队前去援助盟邦。两军在曼提尼亚附近遭遇,并展开战斗。雅典军队未能顶住联军中路和右翼的攻击,以致全线溃败

  • 血战湘江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

  • 故宫有哪些故事两百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其余四宫分别为俄罗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和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在故宫中,有许多微小的设置都符合风水学、建筑学,处处体现着皇家的权威,让我们来看几例。一、999间半房间的传说相传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

  •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

  • 中世纪经典战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黑斯廷斯(1066)英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日期与发起诺曼征服英格兰的战争有关。经过认真和大规模的准备,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英国王位上获胜,于10月14日降落在佩文西并与国王哈罗德二世交战,距离黑斯廷斯以北约六至七英里。三周前,他们在约克郡斯坦福桥对阵维京人队的比赛中向南进行了强行胜利,他们疲惫不堪,但他

  • 历史上因为有才而被杀的材料?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二年(前205),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他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汉四年,韩信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

  • 写一下三国演义中五次著名战争,概括情节并评价。 五次著名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他们的一个故事。 谢谢啦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虎牢关之战18路诸侯VS董卓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截乌剿烧粮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孔明借东风樊襄之战关羽VS曹仁水淹七军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

  • 十个简短黑龙江英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东北抗联八女投江2.东北抗联赵尚志3.东北抗联雷炎4.双鸭山东北抗联十二烈士5.黑龙江巴彦抗日将领张甲洲6.东北抗联赵一曼7.哈尔滨阿城革命烈士何延川8.黑龙江双城人东北抗联李文彬9.智取威虎山10.东北抗联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鬼子战斗,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

  • 齐灭鲁的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齐国从未想过灭鲁,最后鲁被楚国所灭。齐国位于今山东省的北部,国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鲁国位于山东中南部,国都曲阜(今济宁辖县级市)。齐国与鲁国之间,隔着山东丘陵(泰山、鲁山),可以说是泰山、鲁山是齐鲁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不过,地势的险要并不能说明齐国没有灭鲁国的能力。比如蜀国与中原王朝有秦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