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论对日战争佳句赏析?

论对日战争佳句赏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2/9 19:36:04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

经典古代战争故事《楚汉战争》

在公元前206年,即汉王元年的五月,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离间了项羽和范曾,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将项羽彻底打败。楚汉双方又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兵源缺乏,粮草不足,难以和汉军抗衡。在侯公的撮合下,项羽和刘邦定下了停战协定:楚汉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协定达成之后,项羽将战争中擒获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万一他回到彭城,等于是纵虎归山。刘邦听了赶紧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并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在击败项羽后立即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于是韩信和彭越立即进兵。同时,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派人劝降,淮南王英布领兵也赶来会师。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走投无路的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乘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当着项羽的面含泪自刎,项羽擦去眼泪,跃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向东撤退,在东城(现在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随从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汉军激战三次,杀伤几百汉军后,项羽最后横剑自刎。

有名战争事例三个(100字以上),战争英雄故事5个(50字以上)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2年--年260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昆阳之战,发生于223年,是“新莽”(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权)末年,以绿林农民起义军为主体的刘玄汉军,在昆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叶县)地区大破王莽军主力的反击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是新莽王朝崩溃,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曹操---望梅止渴魏武行役,矢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水浒传》五十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曹刿---一鼓作气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曹刿让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项羽---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韩信---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孙膑---围魏救赵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华文化的战争名称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2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3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4齐魏马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5巨鹿之战(项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6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朝立国基础)7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的战役(结束匈奴自

  • 以刚克柔的例子?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本文列举三个例子一,以柔克刚是水擅长的智慧。水滴石穿这个成语自古以来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在现代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人自古就推崇水的恒心。水以它的恒心,坚持不懈地滴答滴答,最终能把坚硬的磐石滴穿。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古到现代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和发展。滴水穿石正是柔弱胜刚强的典型事例。二,以柔克刚的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基本内容大致如下:战争观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⒉战争准则

  • 1904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历史人物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先说结论,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历史人物故事如下,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权益和中东铁路的归属权,发动了一次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日本军队先后在辽阳和沈阳之间歼灭了沙皇俄国主力军队并且击退援军。广州三元里人民团结起,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用谋略取胜的故

  • 为什么古代战争中戈和戟逐渐被矛和枪取代?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种变化是由作战方式决定的。先秦时期以车战为主。一辆战车三个人,一人嘉车,一衣持弓箭,一人持戈。当两车相错时,戈手横向攻击对手,勾、啄比直刺命中率高得多。战国后期,单骑战逐步代替了车战;无论骑兵、步兵都是以向前攻击为主,矛的直刺就取得优势。戟虽然可刺可砍可勾,但它砍的力量很小,且不好掌握;穿盔甲作战

  • 现代史上有哪些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本世纪初比较著名的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第2次美英战争,希腊独立战争,英缅战争,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阿富汗抗英战争,英国—锡克战争,墨西哥抗英战争,意大利独立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英伊(伊朗)战争,法越战争,西摩(摩洛哥)战争,美国内战,丹

  • 求古今中外各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滑铁卢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中途岛之战名言内容:有备无患,亡战必危。名言作者:张九龄张九龄资料: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名言出处:唐朝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名言解释:见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患:灾祸。亡:忘。这两句大意是:有所准备,则没有灾祸;忘却战争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朝代和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大概有:1、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前260年,最后秦国获胜。此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5万,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2、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的巨鹿,起义军中的楚国项羽【五万士兵】同秦国的王离、章邯【共四十万】发生的战争。

  • 请大家帮忙,简单介绍一下秦国灭百越的故事,谢了?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灭六国以前,秦始皇就已经把百越之地作为统一的目标。秦灭六国之战结束后不久,秦始皇即派尉屠睢率50多万大军出击百越。针对百越各部居处分散的特点,秦军采取多路分兵进军,遇有大敌再合兵进击的行动方针。秦军共分5路:一路由今江西向东进发,攻取东瓯和闽越;中间两路攻取南越,其一经今南昌,越大庾岭入广东北部

  •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民族英雄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嘉靖年间,官府腐败,倭寇、海盗猖獗,屡犯东南沿海,烧杀掠抢,罪恶滔天,闽浙沿海民不聊生。民族危难之际,戚继光奔赴闽浙沿海,掀起了全民抗倭的怒海狂潮。戚继光胸怀报国救民的宏图大志,为实现抗倭大业与贪官污吏周旋,与倭寇、海盗浴血征战。他身处逆境奋力抗争,深陷绝境不言放弃,结交抗倭英雄谭纶、俞大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