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代战:一方面师出有名二方面国家实力三方面仁义之师四方面奖罚分明激励士气
你怎样看待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古代包括现代的战争与征服,是人类文明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
它促进了各种文明之间的大融合,起到了交流互通融合的巨大作用。并且每一次的战争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说人类的科技文明的进步是伴随着战争逐步发展起来的,与战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套用一句进化论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古代一仗打多久?
其实古代战争真正交战的时间非常短,典型的如长平之战,从赵括出战,到赵军被围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
可是为了打这场战争所做的准备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廉颇与秦军对阵就用了半月有余,此外赵军被围以后,秦军援军从征兵到开赴战场又用了四五天时间。
所以古代战争之所以会耗时长久基本都用在行军以及等待作战时机(等对方犯错误)的时间上了。
而真正的交战不会用很久。至于将军百战死那句话,因为木兰是北征少数名族,目的是击败敌人整个名族,所以这不是一场战争可以搞定的。
所以当时应该是打了很多次仗。而且古人交通也不发达,那时候从西安到北京就要走一个半月才能到。
但是由于只要开始出征就要开始吃粮食,所以对国家消耗很大。孙子说过,十万军队出征,军费要日费千金,对国家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因此,战争要做充足的准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结束。
古代路程那么远怎么打仗?
古代打仗是一个非常费力的事情。万人出征千里,几乎就要举国之力。万人部队,至少需要两万左右的辅兵负责运输随军粮草,搬运作战物质,其次沿途都要设立补给点,补充粮草军械,这些需要国家至少征招数万民夫劳役,加上民夫马匹的吃穿用度,运一千斤粮食至少要花费一万斤粮食,所以才有穷兵黩武的说法。
第一种选择,调遣附近的军队。
第二种是从远处调遣军队,无论哪种,随行的除了士兵外,还有大量的民夫、劳役,这些民夫、劳役都是征调的,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帮助军队运送粮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只是这些民夫、劳役,有时候甚至比参加战斗的士兵要多。
古代打仗路程都是靠士兵一步一步走过去的,军需辎重都是靠牛车或者马车运过去的
古代路途遥远打仗,士兵靠双腿,将军靠战马,长途跋涉,步步为营。